末代皇帝溥儀,被王國維邀去「鑒寶」,一眼辨出真假,理由太霸氣

文史道 發佈 2020-08-04T19:04:55+00:00

皇帝在我們心中一直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可以說從他們登上皇位起就被我們默認為領導人的地位,只是在這些光鮮亮麗的皇帝背後還有一位特別憋屈的皇帝,不但沒有享受到皇帝至高無上的待遇,還被臣子以及百姓們所嫌棄。這位主人公就是被我們稱之為皇帝的終結者的溥儀。

皇帝在我們心中一直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可以說從他們登上皇位起就被我們默認為領導人的地位,只是在這些光鮮亮麗的皇帝背後還有一位特別憋屈的皇帝,不但沒有享受到皇帝至高無上的待遇,還被臣子以及百姓們所嫌棄。

這位主人公就是被我們稱之為皇帝的終結者的溥儀

溥儀在我們眼裡就是整日招貓逗狗的敗家玩意,殊不知他也有可取之處,最起碼這項本領沒有多少人能夠比得上。


若是命運的齒輪沒有轉動,溥儀可能會成為大清一個閒散的王爺,整日遊走於街頭巷陌間,還有可能成為街邊一霸,只是他最終還是得承受他這個年紀不該有的責任。

慈禧這個人物在大清的末期可以說是隻手遮天的人物,只要朝政一天在她手裡把持著,誰都別想越過她去。就是在這種強壓之下,宮內出現了光緒皇帝這樣的反抗者,他願意支持戊戌變法,更願意接受先進的思想,可是這些都同慈禧的設想背道而馳,所以他們二人一直站立在對立面。到了後期光緒皇帝病重後,慈禧更是直接將溥儀從王府中接了出來,為的就是日後大清有個繼承大統之人。

光緒皇帝和慈禧駕崩後,年僅三歲的溥儀就被架到皇帝之位上,成為大清名存實亡的統治者。


幼時的溥儀可不像我們一樣擁有快樂的童年,小時候的他滿腦袋都充斥著詩詞歌賦和滿文漢文等,當然了這個小傢伙除了學習這些既定課程外,還學習了與往期皇帝所沒有學到的知識:因為這位皇帝居然開始學習英文,隆裕太后他們希望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順便將學習英文都提上了日程。

因此,後期溥儀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已經是梳著新式的髮型,騎著自行車滿街晃蕩的紈絝子弟。

很多人都認為溥儀已經被隆裕太后等人養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廢人,身上沒有一丁點的閃光點,實際上呢?在我們所不知道的情況下,他已經被周圍環境浸染成一個鑑賞古董的小天才。有的小夥伴看到這裡可能會嗤笑一聲,溥儀這人怎麼可能懂得這麼多呢?


這句話還真的不是大話,因為溥儀曾經在他的老師面前展示過他的這門功力。

溥儀的老師曾經帶著他鑑別一樣古董,而處在他們周圍的人都懷著看戲的心態對待這件事,他們都等著看這位的笑話。誰知,溥儀將這樣古董拿起來看了幾眼後就直接放下,並直言眼前的古董就是個贗品。

古董的主人王國維的徹底坐不住了,這位闊少懂什麼,這是他好不容易才淘到的寶貝好嗎?怎麼這位用三言兩語就直接否定了他的努力呢?

然後這位文人將人阻攔下來,非得讓他給自己一個說法,對此溥儀只是攤攤手表示:他在宮裡見識的玩意已經夠多了,所以能夠一眼辨認真假,至於經驗什麼的根本就沒有,有的只是日積月累的薰陶。王國維聽罷也就不敢再說什麼了。


溥儀的事例正好為我們驗證了「書香世家」四個大字,不是家裡培養的多成功,而是TA的周圍環境就在促使他們成長。

看著周圍越來越多的小孩們上補習班,沒有一丁點玩樂的時間,我們都會覺得對他們不公平,因為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失去了童趣。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時的家長在想什麼,他們有的人可能只是為了日後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時,能夠驕傲的說一句:我孩子是最棒的,但是更多的人則是在思考,怎麼就能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們開始想方設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孟母三遷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一良好的學習環境?周圍的學習環境真的會影響一個人,這不,就連溥儀都練就了一身鑒寶的能力。


讀者們,關於「溥儀鑒寶」,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