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的象徵」「恐怖的化身」----探尋吸血鬼形象的起源

官官痴史 發佈 2020-06-14T04:25:42+00:00

引言近些年,由於影視行業的蓬勃興起,吸血鬼這一形象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而吸血鬼的形象往往與帥氣、美麗、不死之身、超能力等詞彙相關聯,並且大眾多認為吸血鬼的祖先就是該隱,即亞當和夏娃的長子,由於憎惡他的親弟弟亞伯的行為而將之殺害進而成為人類惡的始祖。

引言

近些年,由於影視行業的蓬勃興起,吸血鬼這一形象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而吸血鬼的形象往往與帥氣、美麗、不死之身、超能力等詞彙相關聯,並且大眾多認為吸血鬼的祖先就是該隱,即亞當和夏娃的長子,由於憎惡他的親弟弟亞伯的行為而將之殺害進而成為人類惡的始祖。但事實上在歐洲,關於吸血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

吸血鬼形象的神話傳說

關於吸血鬼的傳說在有文字記錄之前便已經廣為流傳。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叫拉米亞的女妖,她會趁著夜色潛入母親們的臥室,偷走她們的孩子,吸孩子們的血。雖然很難在歷史文獻中找到出處,但在古希臘神話中對於為何會出現吸血鬼這一形象是可以追溯到其原因的。

在古希臘,人們認為吸血能使人青春永駐,長生不老。比如在古希臘的神話中復仇女神要人們獻上處女作為祭品,而享用祭品的方式就是吸取她們的鮮血。除了復仇女神,在古希臘的《奧德修紀》中也有記載,古希臘歷史上的英雄們在死後也需要鮮血來為他們祭祀。而這些鮮血並不是牛羊雞鴨身上的,而是來自於活生生的人。或許古希臘人甚至認為新鮮的血液能讓人死而復生。其實不僅僅是在希臘,在世界很多其他地方的古代人都認為新鮮的血液是有強大功能的,因為人類的靈魂就存在於血液之中。

比如,某些宗教中的符咒就是以鮮血畫成的,血液流經之地也會成為禁忌或神聖之地或者死者的鬼魂也要求仇人血債血償。所以在古希臘神話中血液就代表了生命與靈魂,血能夠恢復生命的想法使得古人們逐漸將吸血與復活、不死聯繫起來。 除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拉米亞,在古巴比倫人的鬼神傳說中也有一類與吸血鬼特別相似的暗夜裡遊蕩的女鬼,她們獵殺孕婦和初生的嬰兒和,而其中一個叫莉莉絲的女鬼後來成為猶太教中的惡魔莉莉絲,而莉莉絲這個名字在希伯來語中就是「夜「的意思。所以傳說吸血鬼行走於夜晚,隱沒於白天也不是空穴來風的。由此可見,吸血鬼形象的源頭可見歷史悠久。

而在古代神話和傳說中的英雄們除了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的特點以外,「嗜血」也成為他們的標籤之一。在古埃及的神話傳說中,戰爭女神賽克麥特就是一個喜歡殺戮又嗜血的女戰神。她在殺人之後還要像喝酒一樣喝下他的血才得到滿足。這些也可能是後世歐洲吸血鬼傳說的來源之一。不難發現,在這些古代神話傳說中,吸血鬼往往都是女性,尤其是頗具代表性的吸血鬼拉米亞和莉莉絲。

從傳說的年代來看,這些傳說仍舊保留了史前文明的影子。這是因為人類早期文明是帶有母系氏族公社的烙印的,人們信奉女神,而相應的魔鬼也往往是女性。如此,人類在很早的時期就將對死亡的恐懼轉化為對一個恐怖的女人形象的恐怖中,於是就出現了垂涎他人鮮血的女吸血鬼的形象。

基督教的影響

《聖經》是用希伯來語寫成的,所以很明顯基督教是起源於古希伯來人的宗教,鮮血在古希伯來人的眼中既是生命之源,也是罪惡之名。他們在向耶和華贖罪的時候會將自己的鮮血灑在祭品上和祭壇的四周,這表示他們願意用鮮血構成的生命來贖罪,同時也表示他們已經將鮮血這個罪惡之名摒除。在《舊約·利未記》中有這樣的記載:

「凡贖罪祭,若將血帶進會幕在聖所贖罪,那肉都不可吃,必用火焚燒」,「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在你們的住處,一切生靈的血都不能被食用,無論誰食用血,都必須從人民之中剪除。』」

在基督教的教義中,吸食鮮血等同於吸食鮮活的生命,是罪惡不可饒恕的。因此,古希伯來人認為吸食他人鮮血者也就成為了罪惡的化身。而在《聖經》的記述中,正是由於亞當夏娃偷食禁果,才有了人類的「原罪」。因此,人們若想要在死後進入天堂,就要通過信仰基督教來消除「原罪」,而罪大惡極之人或者叛離基督教的人將會在死後墮入地獄。吸血鬼卻是個例外,他們既不能升入天堂也不能墮入地獄。除了以鮮血作為救贖來贖罪,人們對鮮血的禁忌也使得吸血鬼成為人們眼中的罪惡的象徵和恐懼的化身。

傳教者在宣傳基督教的過程中也會刻意將吸血鬼刻畫為吸血的惡魔,讓人們唾棄並遠離這些惡魔。為了宣揚基督教,恐嚇世人同時表現出上帝救世主的力量,吸血鬼在傳道者傳道的過程中就逐漸被當作了上帝的對立面。在基督教的教義中,上帝無疑是最偉大最強大的神,所以作為他的對立面,人們賦予了吸血鬼強大的力量、人類難以奇蹟的速度等常人不能夠擁有的超自然力量,使得吸血鬼能夠與神相對抗。吸血鬼的力量越強大便越能夠凸顯出神的強大。

除了襯托神的偉大,宣揚吸血鬼這一惡魔形象也成為了打擊和排斥部分人群的工具,而這些人要接受審判,永遠不會有進入天堂甚至地獄的機會。所以,在基督教的教徒甚至是普通民眾的眼中,吸血鬼是充滿罪惡的、令人恐懼的形象。而基督教中靈魂的概念也使得早期吸血鬼無法擺脫罪惡的形象。

瘟疫效應下的推波助瀾

除了古代神話傳說與基督教的興起,吸血鬼形象的起源離不開在中世紀的歐洲歷史上發生過的一場聳人聽聞的瘟疫。這場瘟疫使當時的歐洲陷入了極大的恐慌,因為這場瘟疫波及的範圍極廣,持續的時間極長,許多人在這場瘟疫中喪命,帶給人們無法抹去的死亡的陰影,所以人們在不斷經受死亡的打擊之後,逐漸對在瘟疫中死去的人們產生了臆想。在他們的想像中,那些瘟疫中死去的人屍身不腐是因為他們全部都變成了吸血鬼,他們皮膚蒼白,面容恐怖,害怕陽光,這也是人們對於吸血鬼的早期形象的普遍印象。

雖然這些是吸血鬼的特點,事實上人類的很多疾病也都具有這些特點,都是有病理學的依據可循的。例如,害怕陽光是先天紅血球生成卟啉症的特徵之一,這是一種基因突變引起的病症,英國的「瘋子國王」喬治三世就是飽受這種疾病的折磨。卟啉症患者由於造血功能先天受到影響,他們的的身體上會帶有大片紫色的色素斑塊,在接觸陽光後,身體里的毒素會吞噬肌肉和身體組織,腐蝕他們的嘴唇和牙齦,所以看上去就像是他們長著狼一樣尖銳的牙齒,而牙齦由於毒素的腐蝕看上去也總是血淋淋的,這些難免會讓人聯想到吸血鬼露出獠牙吸食鮮血的畫面。

而吸血鬼會害怕大蒜也是因為大蒜中的一些化學物質會加重血卟啉症的症狀,使患者的病痛加倍,變得痛苦不堪。這些都構成了傳統吸血鬼形象的起源。 這些因素共同構建起了我們對傳統的吸血鬼形象的認識,吸血鬼被形容為一種十分恐怖神秘的、依靠吸血保證自身不老不死,有著巨大力量甚至有著超自然力量的生物個體。

結語

雖然在十八世紀以前由於古代神話傳說的滲透,基督教的興起,以及歷史上的瘟疫都讓吸血鬼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但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主張的卻是破除封建迷信,推崇理性思想。所以為了破除對吸血鬼的迷信,讓當時的人們相信吸血鬼只是一個虛構的形象,並非是真實存在的,有些人就開始寫吸血鬼的故事,由此,吸血鬼也逐漸被看作是一個文學形象,但從社會歷史的角度看,社會歷史是文學創作的基石,文學也成為人們對於社會存在的弊端發泄不滿的一種方式,由此人們也借用吸血鬼這一題材來抒發自身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抨擊社會制度,這也成為了吸血鬼形象深入人心的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