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念專訪|男導演如何拍好女性題材都市劇?

娛樂產業官方 發佈 2020-06-14T01:29:28+00:00

上個周末,演員陳數在微博po出了《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田蕾的台詞。與近年來日劇改編作品不同,《誰說我結不了婚》的日劇版《我選擇了不結婚》在國內算不上是熱門IP,但興格傳媒還是從TBS電視台手裡買下了這部劇的版權。

作者 / 藍河


「女人的價值就是用來生兒育女的嗎?」

「不是!」


上個周末,演員陳數在微博po出了《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田蕾的台詞。彼時有網友在舞蹈家楊麗萍的視頻下點評其最大的失敗是沒孩子,一時間引起輿論軒然大波:都2020年了,還把女性當生育工具?

陳數的表態,網友價值觀碰撞的背後,是當下社會越來越多人正在擁有表達觀點與選擇如何生活的自由。正如本周收官的《誰說我結不了婚》,有人邁入婚姻殿堂,有人依舊單身快樂,結婚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的選擇。

作為日劇改編難得沒有翻車的清流,不催婚也不輸出恐婚焦慮的反套路作品,《誰說我結不了婚》三位女性主角貢獻了很多女友力滿滿的高光時刻,觀眾一邊高喊著有這樣的閨蜜我不需要愛情,一邊恨不得按頭「海派甜心」CP立馬原地幸福。


從吐槽劇名到真香上頭是怎麼實現的?導演何念有話要說。


日劇改編的大刀闊斧:終於有人敢把「塑料姐妹情」拍出來了

與近年來日劇改編作品不同,《誰說我結不了婚》的日劇版《我選擇了不結婚》在國內算不上是熱門IP,但興格傳媒還是從TBS電視台手裡買下了這部劇的版權。此前,改編自《東京女子圖鑑》、反映都市女性事業情感歷程的《上海女子圖鑑》也由興格傳媒出品。

「結不結婚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何念認為。「這幾年關於熟齡女性擇偶婚戀的話題比較熱鬧,尤其在一二線城市,我們觀察到越來越多女性在生活和事業上都很獨立自主,不再像過去到了年齡就要嫁人。」

關於日劇改編,在他看來並不是什麼困難,「改編是大家的共鳴基礎上,在我們這個國家或城市裡是怎樣的讀解,最終要落在原創內容上。」

同樣是描述女性自我意識覺醒,放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從思維方式、價值觀到具體行為都會有天壤之別,因此《誰說我結不了婚》在原作探討婚戀的話題基礎上,做了顛覆式的內容調整:

原本是一位年近不惑的女性面臨多段感情,現在成了圍繞三個閨蜜展開的都市男女眾生相;女主在日版的設定是美容院院長,在《誰說我結不了婚》里化身為編劇,充當戀愛軍師的餐館老闆則多了一層心理學教授的身份。

完全不想結婚的律師田蕾,恨嫁的美容院長丁詩雅,與在情感和事業中搖擺糾結的編劇程璐,組成了當代都市女性的三面稜鏡。「豐富出的兩條故事線,和我們當下的社會更接地氣一點,」何念認為。

她們身上折射出情感困惑各有動因:父母的婚變讓田蕾不敢輕易相信另一半,丁詩雅分不清愛慕與崇拜,因而在愛而不得的等待里迷失自我;程璐享受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感情中卻總是抓錯救命稻草。

「開美容院可能更像是一門生意,我們想找到一個把事業當成夢想的職業,這樣女主一門心思奔事業而沒有談戀愛(邏輯)就比較順。而且懸疑劇編劇思維偏理科一點,更有可能缺乏一些戀愛經驗,」談及女主職業的變化,何念這樣理解。

有趣的是,《誰說我結不了婚》的總編劇肖詩瑤就是寫懸疑劇出身,曾參與過《法醫秦明》、《罪案心理小組X》等劇的創作。劇中童瑤飾演的女主程璐在創作一部懸疑劇《稻田謀殺案》,因此涉及了不少拍戲的劇情,比如找槍手改寫劇本、投資方虐編劇、影評大V帶節奏、女演員片場甩大牌等等,讓上帝視角的觀眾體驗了一把戲中戲的快感。

「拍戲的劇情相對來說是比較真實的,」何念語氣中透著「你懂的」的既視感。「當然,導演氣得跳進泳池那裡可能誇張了些(笑)。」

三位主要的女性角色中,陳數飾演的田蕾爭議點頗多,一些觀眾不理解作為律師為何不打官司卻天天追著客戶跑,為了爭取客戶甚至利用閨蜜,雖然現實中如此「塑料」的友誼無處不在,但如此赤裸地呈現人間真實還是頭一次見。

何念告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沒有拍攝打官司橋段,主要是為了保持劇集的質感。

「畢竟我們不是行業劇而是一部都市女性情感話題劇,律師的職業背景是為了讓觀眾更容易理解田蕾職場女強人的設定。如果涉及具體案件,它的戲劇張力會壓過情感戲的部分,造成畫風的不統一。另外我們也去諮詢過一些律師,其實很多律師在打官司前還是要先拿到法務代表的身份,這和做生意有點像。」

而田蕾與程璐之間的友誼與摩擦,則是推動兩人心理成長的導火線。「對田蕾而言,事業對她是最重要的,所以她覺得大家這麼熟了,只要我沒有傷害到你而達成目的,有什麼不可以呢?」

但經過幾次碰撞,田蕾逐漸意識到情感是不可以拿來做交換的,在事業不斷晉升的同時,她與程璐和戀人徐海峰之間一度都出現了信任危機,讓原本美好的感情不再純粹。

田蕾的自省與後期的人物變化,也讓戲外的觀眾收穫更多反思,並加深了對這個角色的喜愛:一個一開始把談戀愛影響事業掛在嘴邊的狠角色,最終卻被觀眾喊著求「海派甜心」CP在一起,大概就是養成式追劇的真香魅力吧。


從「我不是結不了婚」到「誰說我結不了婚」:角色成長是找到自我的過程


相比程璐和田蕾,許芳銥飾演的丁詩雅的劇情線看起來更偏偶像劇的套路:在大城市打拚的灰姑娘遇到富二代猛烈追求,好事將近卻慘遭婆婆阻撓,一場車禍挽回分手......「老泡沫劇的橋段了,」彈幕里有吃瓜群眾一針見血道。

這樣的反饋其實在何念的預料之中。「我們希望讓觀眾看到一部熟悉的新作品,而不是完全標新立異,因此在創作時另外兩條線已經比較新,那作為女三的故事就要穩一些,給大家相對熟悉的故事輪廓。」

在套路與反套路的拿捏上,《誰說我結不了婚》試圖找到微妙的平衡。比如丁詩雅與周晨宇步入婚姻殿堂毫無懸念,但求婚卻是女生主動,觀眾誤以為的求婚場面等來的是「傻直男」慶祝遊戲上線;田蕾與徐海峰這對歡喜冤家相愛相殺的設定不算新鮮,然而男方欲擒故縱,最後女方上門求(fu)職(he)還要討價還價的結局令人笑出豬叫。

這種微妙還體現在劇名的微調上。從開機時的《我不是結不了婚》到如今的《誰說我結不了婚》,在何念看來其實更像是中國社會觀念變遷的縮影:「原本的名字令人想到10年前剩女的話題,多少有一些傳統的思維定式在裡面。『誰說我結不了婚』則帶有一些更自信和樂觀的語氣,我不需要向你解釋,結婚與否是我的個人選擇。」

正如劇中三位女主角只有一位選擇了結婚,幸福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他人的認知里,是《誰說我結不了婚》的故事內核。

當然,另外兩位在劇中也有了圓滿的感情歸宿,而不是如一些觀眾猜想的獨自美麗搞事業,這多少帶有一些藝術化的成分在。何念並不否認這一點,但他更希望給到觀眾這個溫暖的結局:不管結不結婚,但至少有一個懂她愛她的人在身邊相伴。畢竟生活還要繼續,何必在電視劇里也要讓大家意難平呢?


不止女性角色出彩,《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的男性角色也令人印象深刻,從放棄真愛選擇豪門聯姻的林中信,追求姐姐卻又速速分手的小哈,再到窒息式逼婚的經濟適用男李文杰,他們看似「渣」得可恨卻又有著自圓其說的理由。

在感情面前,沒有誰敢自稱為高手。潘粵明飾演的心理學教授魏書即便專業理論十級,依舊面臨破碎的婚姻和難開口的告白,在試圖幫助程璐情感成長的過程中,他也在進行自我療愈,褪去了毒舌的外殼,本質還是個性格討喜的暖男,引得一眾網友抱怨,「我也是單身樣本,怎麼沒遇上魏書來研究我,是我站的不夠高嗎?」


談及魏書這個角色改編的成功,何念更願意將其歸功於潘粵明自身的魅力,「他本身帶有一種比較暖、很招大家喜歡的性格。」至於魏卷卷得罪造型師這點,導演是不承認的,「那個頭髮很可愛啊,是我們追求的造型,也算是一個亮點吧(笑)。」

另一位戲份很重的男性角色是程璐的初戀李蔚皓,兩人從懵懂年少到步入中年一直彼此錯過,與前女友分手後,李蔚皓重新開始追求程璐的劇情看似突兀,其實是現實中情感連鎖反應的常態:失去一段感情,就去抓住剩下的那根救命稻草,但這種找補即便能夠奏效也很難維繫。

而在劇中,程璐已經放下對初戀的執念進入新的人生階段,所以拒絕李蔚皓是必然也是釋懷。兩人在曾經上學的操場回顧往昔,如今的李蔚皓與少年李蔚皓的背影重合遠去,似乎就是我們與青春歲月最體面的告別。


男導演+女編劇+好演員,國產都市情感劇小跑「奔現」

男導演拍女性題材的都市劇,很容易一言不合就被扣上「直男癌」的帽子。

但關於這一點,何念倒不太擔心。「我們還是比較善於處理這方面的,編劇是6個女孩,我們在一起做劇本、聊劇本,她們把自己的意見放在裡面,我們去理解和觀察,再從中梳理出一些情感細節。」

在女性視角為主的基礎上,何念也有意識地植入了一些男性視角,「比如袁文康飾演的徐海峰與田蕾這樣的女強人談戀愛,他得慢慢讓她心動,我們需要開發角色在這方面的心理歷程,讓觀眾看清楚並理解這個男性角色是可愛的,值得田蕾喜歡。」

在何念的預期中,《誰說我結不了婚》試圖讓70%的女性觀眾和30%的男性觀眾在一起觀看時,彼此間能夠有話題碰撞與共鳴,而不是只有女性觀眾愛看。比如劇中丁詩雅與周晨宇在濕地公園吵架的那場戲,男性思維中女性的所謂不可理喻,以及女性眼中男性的孩子氣與不成熟,都仿佛是一面鏡子照進現實。

《誰說我結不了婚》並不是一部女權主義作品,而是從女性視角出發,來呈現當代都市男女在事業與生活中的不同選擇。跳出戲劇本身,幾位主演童瑤、陳數與許芳銥無論外形、年齡還是性格與角色都有幾分貼合,作為女性演員,她們是否也在經歷事業與情感的雙重焦慮?

「我覺得還好,」何念認為。「現在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女性,都活得挺瀟洒的,不太會非常在乎周圍人的想法,比如改變自己去過她們並不想過的生活。當然,這主要是還是建立在有自信、有能力的基礎上。」

與一群女性主創合作了三個月,他最大的收穫是更了解女性的思維與想法,而遺憾則在於沒能把戲劇張力和人物曲線做得更完善。何念甚至現場即興給娛sir改編了一段他理想中程璐的感情線:

「我大概會讓童瑤(程璐)在一開始因為埋頭寫劇本體重增加了30斤,得知初戀李蔚皓要回國,她在兩個月內成功減肥,但瘦下來變漂亮的程璐依然被拒絕。這時候恰好遇到經濟適用男李文杰的追求,於是她把他當做救命稻草,來滿足『我不是沒人要,身邊還是有人來追我』的虛榮心。直到完全接受不了李文杰時,她才最終坦誠地面對自己與身邊的人。」

補齊每一段感情的心理動因,是為了讓觀眾更理解這些男性是程璐情感成長中的主動選擇,而不是闖入她生活又突兀離去,這往往是很多類似題材影視作品的通病:看似宣揚女性主義,卻只把女性當做是推動劇情的工具。

面對審美比年輕觀眾更為挑剔的熟齡群體,影視創作不粉飾太平、講真話才是第一要義。這也是《誰說我結不了婚》與一眾都市偶像劇的區別,劇里的停車場眼神開車戲又欲又甜,但比起這些更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扎心的人生感悟與自我反省。

就像是當李蔚皓問程璐如果沒有種種錯過,是否會選擇和自己在一起時,程璐說,愛情不是選擇,是發生。

一語點醒的不止李蔚皓,還有更多在感情里兜兜轉轉的人。「這一定是現實主義的力量,」何念覺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