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米君說史 發佈 2020-08-03T12:48:17+00:00

我們都知道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之後開始大幅超過中國,並在之後徹底超越了中國。那麼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落後於日本的?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

未經授權的複製粘貼和轉載,追究法律責任

我們都知道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之後開始大幅超過中國,並在之後徹底超越了中國。那麼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落後於日本的?

明末清初,中國的思維已經開始落後於日本

明清之際的日本處在江戶幕府的統治之下。整個日本社會的發展水平是不如明朝的、但日本有一項優勢,那就是他是島國,海運發達。在16世紀末,日本人和荷蘭人已經有了接觸。在1582年日本九州地區吉利支丹大名大友宗麟、大村純忠、有馬晴信向羅馬教廷派遣天正遣歐少年使節,已考察歐洲國情。於1590年(天正18年)回到日本。這個使團的出現讓許多歐洲人第一次知道了日本的存在。使團將歐洲的古騰堡印刷機帶回了日本,日本第一次使用活字印刷術刊行了日本語書籍。

日本實驗醫學先驅者山脅東洋(公元1705年—公元1762年)通過人體解剖,糾正舊說,寫出《髒志》一書(公元1754年),這深深震撼了曾以中國為師的日本。這群日本人為了為了掌握西方科學技術,在18-19世紀,形成了蘭學(西方科學技術)。它對日本生產力的發展和反封建思想的產生都起過重大作用。

蘭學的研究對象涉及眾多方面,但在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的4個研究領域:

1.荷蘭語的學會和語言學的研究

2.醫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

3.測量術、炮術、制鐵等諸技術,

4.西洋史、世界地理、外國情況等人文科學

此外,在倭寇侵擾中國東南沿海的時候,名將戚繼光就發現倭寇的火器(鳥銃)比明軍的精良得多,這也是荷蘭的產品。蘭學的內容,是清朝人遠遠觸及不到的。

福澤諭吉

明治維新的改革比清朝容易得多

清朝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基本上是一個時代的大型改革活動。但很明顯,洋務運動徹底失敗了,甚至晚了30年的戊戌變法也失敗了,但明治維新卻成功了。這是為何?

一、日本沒有中央集權的束縛,阻力小

19世紀的日本處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之下,和清朝一樣也面對著歐美等國的殖民危機。睦仁(明治)繼位之初,正是德川幕府封建統治搖搖欲墜之時。日本的國王制度很有意思,因為數千年來了,日本國王(天皇)是沒有實權的,只是神權的代表。

日本的政治體制是,天皇是神權而無實權,幕府將軍掌握實權,而各大名(諸侯)也有自己的武裝。也就是日本不存在中央集權的問題,各諸侯都有自己的見識和想法。連「倒幕運動」的起事,都是岩倉具視、三條實美這些公卿貴族假借天皇的名義造反而對於年輕的睦仁來說,本來就沒實權,還不如讓諸侯們折騰去。

二、思想開放的早

前面說過了,日本有「蘭學」。經過荷蘭等國200年的薰陶,日本人在對外見識的方面遠遠超過清朝那群儒生和官員。連小國王睦仁都「習知海內外的發展大勢」,思想解放比較早。而比睦仁小十幾歲的光緒在甲午戰前的見識甚至也不如少年時代的睦仁,連兩國領導人的見識都差這麼多,清朝和日本這差距多大?

在幕末時代(1853年-1867年),日本開國,蘭學步向式微。當時政府派遣許多學生放洋留學,並雇用大量外籍講師赴日向日本人教授新知識和擔任顧問,促使日本成為迅速現代化的國家。

三、有向強者低頭,改革的傳統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自古有向強者低頭的傳統。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兩個半世紀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646年元月,日本以詔書形式,頒布了《改新之詔》,並全力向全國貫徹大化革新。現在日本的服飾文化全部都來自盛唐。

而在宋朝時期,日本女人也以結交宋朝男子為榮。宋人在《清波雜誌》記載:「倭國(日本)一舟漂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婦女悉被發,遇中州(中國)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日本女人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因為當時宋朝的科技、文化、經濟等遠遠地領先於世界,而日本人對此仰慕不已,因此生出了改良人種的想法。

明朝萬曆年間,發生了朝鮮之役。一戰打的東亞和平三百年。德川幕府因此上台。德川幕府和清朝一樣對外實行鎖國政策,嚴禁日本人與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簡直是清朝的翻版。

所以說,日本人有學習強者傳統。二戰日本戰敗,又成了美國的跟班。

而同時期的中國,正處於所謂「康乾盛世」,驕傲自大,以為富有四海,外國都是蠻夷,沒什麼可學習的!1792年9月26日,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攜帶有天文、地理儀器、圖書、毯氈、軍用品、車輛、船式,總計600箱等科技禮品,以賀乾隆帝八十大壽,然而乾隆以「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為理由,根本一點興趣也沒有。他根本不知道50年後,他的孫子就會被這些科技打的丟盔卸甲。

這種幻想直到鴉片戰爭才被當頭一棒打破!然而無論是道光皇帝還是咸豐皇帝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局面」卻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也就是說,洋務運動時期的清朝的武器雖然和日本差別不大,但人的思維比日本落後了最起碼一百年。所以說,人的思維可以決定一切。清朝不求上進,夜郎自大。而龜縮於島上的日本人卻充滿憂患意識,一心求變,才有了日後興盛的日本。這樣的情形,也就可以理解甲午之敗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