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上海玻璃博物館裡「城堡」破損「天使」折翼,浦東的博物館還好嗎?

浦東發布 發佈 2020-07-15T07:13:47+00:00

近日,上海玻璃博物館一件估價約45萬元的藝術品《玻璃城堡》,因兩位小觀眾翻越展區圍欄,並在追逐玩鬧的過程中撞到展櫃,導致城堡塔尖倒塌、破碎,其餘部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位、破損,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

暑假來臨

博物館等文化展館

成為小朋友和粑粑麻麻們

假期活動的首選目的地


在參觀互動時

你文明了嗎

大家可千萬別

因一時的淘氣打鬧和疏忽大意

給展館給他人給自己

造成永久的遺憾


事件回放

近日,上海玻璃博物館一件估價約45萬元的藝術品《玻璃城堡》,因兩位小觀眾翻越展區圍欄,並在追逐玩鬧的過程中撞到展櫃,導致城堡塔尖倒塌、破碎,其餘部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位、破損,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

破損的玻璃城堡


還記得嗎?2013年,上海玻璃博物館就遭遇這種「悲劇」了:當時,另一件玻璃藝術品《天使在等待》,就因小觀眾用力拉扯和搖晃而損壞,破損的作品後被改名為《折》,作永久性展出以警示更多觀眾。


折翼的「天使」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預防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來聽浦東的一些展館的相關負責人怎麼說


細化參觀須知 技防不如人防

「對上海玻璃博物館的意外,我感到很惋惜。事實上,西方一些頂尖的博物館、美術館,展陳油畫、雕塑等作品時,也都是『裸露』狀態的。」金剛博物館副館長郭寧認為,將藝術品「裸露」陳設,其實是最人性化的展出形式。因為在藝術品上加了一層保護罩,不僅是對觀眾表達了不信任,還易反射、折射光線,遮蔽了作品的本來面貌,也對觀眾的藝術感知增加了一層隔閡。

金剛博物館坐落於浦東宣橋,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博物館的4萬餘件藏品,分布在10個專題展館內,分別為古代石雕館、海上畫派館、油畫館、雕塑館、翡翠館、精品翡翠館、近現代大師館、文房古玩館、玻璃藝術館,以及臨展館。

郭寧透露,半數專題展館中的展品是開放陳設的,這是因為展品體積較大,加上保護罩,在技術上很難實現。在技防困難的情況下,博物館就在開放式的展館內加強了人防,安排更多工作人員進行巡視和看護。


在高樓林立的陸家嘴金融城中,還有一座坐落於百年老宅的博物館——上海吳昌碩紀念館。該館於1994年創建於川沙,2010年遷至陸家嘴,並即將於8月啟動為期3個月的大修,進行文物維護、提升觀展體驗。


「我館開放26年來,從未在文物、展品安全上出現過紕漏,保持著零危險、零事故。」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執行館長吳越坦言,這一路走來,著實不易。在這座小而美的博物館內,除了一些固定展陳有保護罩外,其餘4個展廳都是臨展廳。展品需要不定期更替,因此只能用繩子劃出一米線,而不便加裝保護罩。與金剛博物館相仿,館方寄希望於加強人防。

鑒於館內展品大部分是書畫,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在參觀須知中,做出了既細緻、又具針對性的規定:觀眾走進館內,就不能掏出有色飲料以及鋼筆,必須收好,或在門口寄放。原來,許多老人臨摹寫生時,喜歡使用鋼筆,遇到不出墨的情況,就習慣把筆尖甩上幾下,這時就極易把墨水濺到書畫上,有時自己也毫無知覺。吳越表示:「為了避免書畫被染上污垢,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害,我們必須先砌好『防火牆』。」


文教結合 把「熊孩子」變合格小觀眾

「比起中小學生,我們更擔心的是家長帶著一起參觀的小朋友。」郭寧介紹,如果是老師等監護人帶隊前來的中小學生,便於統一講解參觀須知,秩序上也易於維護。真正「防不勝防」的是家長陪伴下、5至10歲的小朋友。這些小觀眾喜歡在偌大的展廳里奔跑嬉戲,家長也常常秉持著縱容的態度。

「逛遊樂園時,小朋友處於一個興奮的狀態中,被鼓勵盡情遊玩。但進入到博物館等類似場合,往往不能得到正確的約束,這在某種意義上,折射出大家對於社會公共規範的忽視。」郭寧認為,博物館增加更多安全警示的同時,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社會各界,都有責任加強行為守則、社會禮節的教育引導。「我們必須要冷靜思考,除了對於個人品質的關注,還有如何通過宣傳教育,提升大家的社會公德。」郭寧表示。

如何才能提升觀眾的行為素養?上海吳昌碩紀念館選擇先給安保人員,以及數量更加龐大的志願者群體上課。吳越表示,志願者上崗前,館方會先把不文明的行為、具體表現形式、造成的後果講清楚,「有些行為和後果,是志願者沒見過的,或是根本想不到的。志願者養成文明觀展的意識後,不僅會以身作則,也能引導他人。」

吳越還認為,博物館必須在法律層面上,明確各方的權責:「對展品造成損壞,場館自身有責任,肇事的觀眾也有責任。如果是未成年人造成的,那麼監護人要擔責。這也需要我們大力宣傳。」

「博物館對於藏品的保護,不是加個玻璃罩子就能解決的,而是應當通過宣傳講解,讓他們認識到文物及其他藏品的文化價值。」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博士、上海震旦博物館副館長尋婧元認為。

在這座位於黃浦江畔的非國有博物館內,經環境評估,將6層的佛教造像展區作開放式陳列。而在上海玻璃博物館的事件發生後,館內第一時間通報了這個新聞,反思了場館維護是否到位,對觀眾的宣傳教育是否充分。尋婧元表示:「加強防護是治標,加強引導才是治本。」

通過文教結合,將「熊孩子」培育成守規範、愛文物的合格小觀眾,震旦博物館早有探索。該館曾連續7年,面向小學生開展「超萌導覽員」培訓。小朋友在學習館藏文物知識後,面向同齡人甚至家長進行講解。而在培訓的第一課上,小朋友學到的就是博物館參觀規範。

「每次講解前,『超萌講解員』都會把規範複述一遍。參觀佛教造像時,有些小朋友甚至會讓觀眾站在某一塊地磚後。」在尋婧元看來,當文明之花根植於孩子心中,將感染到更多人,也能潛移默化,讓公共文明成為時代的底色。


文明不在嘴邊

而是在點點滴滴的行動中

文明參觀 文明互動

不做「熊孩子」「熊家長」

從你我做起

從此刻做起


文字:曹之光

攝影:鄭峰

編輯:吳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