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庸的小說里,主角總在「反清復明」,清朝和他是有多大仇?

歷史雜錄 發佈 2020-07-17T06:01:42+00:00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一副對聯,並非什麼名家之作,但是卻傳之甚廣,這是十四部小說的首字連在一起組成的對聯,而這十四部小說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庸老先生。

引言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一副對聯,並非什麼名家之作,但是卻傳之甚廣,這是十四部小說的首字連在一起組成的對聯,而這十四部小說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庸老先生。

除了很多普通小說讀者,很多文學愛好者也對金庸所創造的武俠世界非常著迷,為此還誕生了「金學」這個文學流派。「金學」的資深人士精於研讀金庸的各部小說,因為金庸的小說大都是放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藝術創作,所以許多人結合歷史資料,藉此0分析解讀,平添許多趣味。有趣的是,只要讀過幾部金庸的小說,讀者大概都會發現一件事:如果是以滿清時期為背景的金庸作品,總會頻繁出現「反清復明」四個字。

01

《書劍恩仇錄》中,男主角陳家洛作為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舵主,將反清復明視為畢生事業。書中還給了陳家洛一個獨特的身份:乾隆皇帝的親兄弟。這個傳說其實民間自來有之。民間盛傳,乾隆皇帝本人並非出生於皇族,只是海寧陳閣老的長子,出生後不久就被雍正設計調包。時隔多年,這兩個親生兄弟一個為君主,一個為亂黨,令人感慨萬千。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這部書中也有類似的設定,混跡市井的小流氓韋小寶誤入皇宮後結識了隱瞞身份的康熙,在經歷了一系列事情後,康熙信任韋小寶,韋小寶也甘心為康熙所用。但是韋小寶的真實身份卻是天地會陳近南的徒弟,而天地會也是以把反清復明為己任的反清組織,康熙對此大為震驚,兩人終生,再無法像少年時代一般親密無間。

所以讀者不禁疑問:金庸看滿清不順眼麼?為什麼一定要以「反清復明」來作為重要寫作線索?「金學」研究者們發現,這不止是小說劇情需要這種激烈的衝突,還有一個傳聞是與金庸家族有關。眾所周知,金庸的本名是查良鏞,祖籍為浙江海寧。其祖上曾經「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

02

滿清時期,浙江海寧的查氏,是真正的高門大戶,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三代帝王,在康熙當政時期最得寵信。其家族風頭最盛之時,地位不亞於王子公侯。既然如此,查家的興盛乃至於富貴榮華,都是來自於皇家的賞識,可說是有知遇之恩,那為何查家後人要在小說中「反」清呢?這要從明史案的第一個告發者查繼佐說起。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査繼佐告發湖州莊廷鑨作明史,在各方勢力有心或者無意地操弄下,這件事成為了康熙時期規模最大的文字獄——明史案,先後有七十餘人受此案牽連而亡。金庸所著的《鹿鼎記》當中也提到過相關人物——吳六奇。史上確有吳六奇此人,並且與查繼佐甚有交情,査繼佐晚年犯事入獄,如果不是吳六奇在康熙面前求情,恐怕性命難保。而吳六奇此人,其實是明朝的背主降將,而在金庸的書中吳六奇的形象卻是個正面的大英雄。

不知是否由於命運捉弄,查家便如《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所言:「成也蕭何敗蕭何。」查家由文字獄而平步青雲,也由文字獄而一朝潰敗。滿清時期,特別是在康熙、雍正當政期間,文字獄如火如荼,對文字和思想的把控嚴厲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03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禮部侍郎查嗣庭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年便是他的大劫之時。彼時他擔任一場鄉試的主考官,在他所出的考試題目中,有一句「維民所止」其中的「維」字,犯了雍正的名諱——「雍正」二字去頭便是「維止」。雍正皇帝為此雷霆大怒,將查嗣庭定罪為意圖謀反,擇日問斬。這位禮部侍郎查嗣庭便是金庸的先祖査慎行的哥哥。

查嗣庭唯恐禍及族人,與自己的兒子自盡於獄中,而雍正皇帝並未平息怒氣,下令將兩人鞭屍。此後,雍正免罪於連坐整個張氏家族,卻將查嗣庭的族人發配三千里。查慎行也被捕入獄,一年之後,雍正便將其釋放。

其實如果通觀當時的朝政局勢,便會發現,查氏的倒塌並不僅僅是因為文字獄,查嗣庭能夠做到禮部侍郎全憑藉科隆多的提拔,而當時的科隆多及其黨羽,已經成為雍正的眼中釘。

所以了解清楚這段歷史之後就會發現,清朝的皇帝差點就斷送了查氏一族,金庸身為查氏後人,在書中揶揄幾句也是情有可原。有趣的是,金庸用小說編排身邊的人也不止一例,例如薄倖郎慕容復,好色狂徒雲中鶴等,都有影射表兄徐志摩之嫌,其中雲中鶴還是徐志摩的曾用筆名。

結語

金庸先生已經故去,但是他的作品依舊為人們津津樂道,很多金庸迷都會特意購置全套金庸作品以作收藏。畢竟,金庸作為一代武俠文學巨匠,能夠將歷史與武俠結合得如此相得益彰,想來後世,已無人能出其右。

參考資料:

《鹿鼎記》

《書劍恩仇錄》

《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