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農業出路在哪?乳源洛陽鎮巧繡精緻農業發展畫卷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0-08-01T22:51:23+00:00

乳源瑤族自治縣洛陽鎮地處粵北南嶺山脈南麓,是廣東省重點生態保護區,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5%,海拔在600至1200米之間。

乳源瑤族自治縣洛陽鎮地處粵北南嶺山脈南麓,是廣東省重點生態保護區,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5%,海拔在600至1200米之間。長期以來,山區地形、高寒氣候以及零碎分散的土地地塊,導致該鎮難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塊短板。面對先天條件不足,洛陽鎮積極轉變思路,從求「大」轉向求「精」,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走出了一條以茶產業、有機農業為主的精緻農業發展之路,交出將山區農業農村短板變為特色「潛力板」的美麗答卷。

深洞茶園。張嘉歡 攝

精緻產品 市場引領

日前,洛陽鎮「深雲翠」牌大葉黃茶喜獲中國第五屆黃茶鬥茶大賽金獎,這是洛陽高山茶繼獲得「中茶杯特等獎」「粵茶杯」特等獎、金獎,「廣東名茶」等系列榮譽後獲得的又一重大獎項。「參賽過程中,我一直都非常有信心,高山雲霧出好茶,無論是茶葉的生長環境還是我們對茶葉的品控,走的都是精緻產品路線,所以獲獎也是意料之中。」深洞村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亞梁自信地豎起大拇指說。

深洞茶園。張嘉歡 攝

近年來,洛陽鎮從「區域大生態—茶園小生態」兩個層面雙驅推進提升茶園質量管控,以「保護生態,綠色生產」為原則,不斷擦亮洛陽高山茶的生態底色。

在發展壯大高山茶的同時,洛陽鎮還積極培育中草藥,種植深受市場青睞的九節茶(草珊瑚)。據了解,該鎮九節茶專業種植合作社與廣藥集團敬修堂藥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經多次跟蹤檢測,敬修堂專家們認為「洛陽是廣東省內少有的九節茶優質種植地,九節茶藥性高、藥效強,是難得的藥材原料。」洛陽九節茶不僅實現了產出效益最大化,還創造了極大的社會效益。近年來,洛陽鎮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發展林下九節茶種植8000多畝,年產九節茶6000多噸,有力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深洞茶園。張嘉歡 攝

圍繞優勢特色農產品,洛陽鎮緊扣「生態」與「市場」兩根標杆,提出了高山茶、九節茶發展規劃,明確要立足生態優勢打開市場,打造洛陽專屬茶品牌、傳播茶文化、留下茶記憶,在精神文化層面上迎合當下消費市場的審美旨趣,瑤山茶、九節茶(草珊瑚)等特色產品銷售日益紅火,精緻的小產區有了「走出去」的大未來,助力洛陽茶產品走向精緻、實現升級。

精緻農業 科技支撐

科技支撐是發展精緻農業的核心要義。近年來,洛陽鎮將技術革新理念貫穿於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過程中,通過技術紐帶將更多農業經營主體納入精緻農業、現代農業發展的大格局中,讓精緻農業在山區小鎮落地生根。

龍德生態農場有機蔬菜大棚。李志龍 攝

位於洛陽鎮白竹村的龍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科技支撐精緻農業發展的先行者,其生產的高品質有機蔬菜深受消費者青睞。2019年,該公司48個高山蔬菜大棚共產出25噸、總價值350餘萬元的蔬菜產品,行銷省內多個城市。高品質得益於農場的一系列技術投入與精細化管理。農場技術人員介紹說:「蔬菜種植,三分種七分管。尤其是在施肥、灌溉方面,高山蔬菜有著更複雜的要求。」為此,農場投入200萬元開發出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以噴灌、滴灌設施為基礎,利用遍布大棚的管道將水肥定時、定量地精準投放在蔬菜種植區。此外,新式大棚、自動捲簾機、溫濕度觀測站、智能供水排灌等現代化設備的運用,使龍德農業具備了「春提前、秋延後、夏遮陽、冬促成」的全時蔬菜生產條件,一改往日高寒山區人種天養的粗放式生產模式。

生態農場有機蔬菜大棚。張嘉歡 攝

在深洞村瑤山王茶園,工人們操作著微耕機穿行在碧綠的茶壟中。茶園除草、鬆土是茶葉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傳統人工作業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制約著茶園的發展。「自走式微耕機在山區小塊地形非常實用,人力和時間節省下來了,效率和利潤就上去了!」瑤山王茶企負責人介紹說。此外,為了避免汽油機尾氣污染,瑤山王茶企引進的微耕機利用蓄電池驅動,嚴把環境關,確保生態茶有精品質。

工人用微耕機在茶園作業。陳艷萍 攝

技術進步、精細管理帶來的顯著成效,也吸引著更多農業經營主體向精緻農業方向發展。「我們村子的酸性土壤適合茶樹生長,有較長的種茶歷史了。」在洛陽鎮深洞村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茶園,負責人撿起一抔微紅色的泥土說道。「但是以前家家各自為政,不懂管理,不科學地開發坡地導致水土流失,茶葉質量也參差不齊,賣不出價錢。」合作社成立後,一方面學習先進灌溉技術,建設茶園灌溉系統,在節約用水、減少水土流失的同時,改善近地表區域小氣候和水土狀況,保障健康茶樹出好茶;另一方面建成了茶葉烘焙、包裝生產線,定期邀請茶葉專家來園進行技術幫扶,為精緻農業提供實實在在的硬體設施與軟體服務支撐。

精緻農旅 美麗綻放

推進農旅融合是精緻農業發展的更高要求,也是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撐。洛陽鎮依託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實施「一體多翼」的農旅融合發展戰略,以當地特色茶產業為「主體」,通過優化細化產業功能,延伸農業產業鏈,逐步構建起集休閒旅遊、文化傳承、科普教育、健康養生等功能於一體的、內涵豐富的農旅融合新業態。

遊客慕名而來。 陳艷萍 攝

仲夏清晨,瑤山王茶仙谷雲霧氤氳,這座依山勢層疊延展的茶園仿佛仙境畫卷,成為熱門的自駕游打卡景點。「受今年疫情影響,來我們茶園休閒觀光的外地遊客有所減少,但端午小長假裡,韶關、乳源的本地遊客還是絡繹不絕。來到我們的茶園,遊客們不僅能呼吸新鮮空氣,還能親身體驗採茶、制茶過程,把親手製作的茶葉帶回家。還有不少遊客穿上瑤族傳統服飾,在我們的千畝茶園內拍照留念,體驗感受瑤鄉魅力風情。」茶園負責人介紹。

茶園農旅只是洛陽鎮農旅融合發展的第一步。據了解,為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洛陽鎮正以「139」鎮街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全面優化鎮街風貌,提升鎮街形象品位,以簡潔、清爽為設計主基調,合理融入「茶文化」元素,形成獨具茶韻農韻的小鎮風貌展示軸。目前,文體活動廣場、花園綠地、茶文化體驗館、停車場等項目正加快建設中。伴隨著小鎮整體風貌煥新、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精緻農業、農旅融合發展的可觀前景正逐漸顯現。「小鎮越來越有看頭了,將來縣裡、外地的遊客周末過來喝喝茶,吃吃農家飯,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有盼頭。」看著剛剛栽種到人行步道旁的格桑花,農家樂店主眼裡充滿了欣喜。而在洛陽鎮百姓心中,美好的生活就像這格桑花一樣,才剛剛綻放……

【全媒體記者】唐音

【通訊員】張嘉歡 林遙軒

【作者】 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