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的不完美 阿迪達斯COPA 19+ FG實戰測評

偶偶彈指驚雷 發佈 2020-08-01T21:40:49+00:00

在阿迪達斯集團內部,Copa Mundial這個名字代表了太多太多,單就說最直觀的銷量,其實旁人還真的無法想像在積累了這麼多年後它達到了怎樣恐怖的一個量級,而頂著前輩Copa Mundial這麼大一個光環全新登場的COPA 19+到底都有什麼法寶,能夠讓大家如此關注呢?


今天給大家測評的是業界大佬阿迪達斯全新的COPA 19+,也是目前論壇最火,關注度最高的鞋款之一。COPA 19+是阿迪達斯最新的主推鞋款,不過按照以前的營銷策略,2017年重新回歸、補齊陣容的Copa 17並不那麼受到重視,不過在目前針織鞋面已經泛濫的情況下,袋鼠皮又一次被重新炒熱了,而隨著迪巴拉的強勢加入,之前不溫不火的COPA總算是迎來了屬於自己那列開往春天的地鐵。


在阿迪達斯集團內部,Copa Mundial這個名字代表了太多太多,單就說最直觀的銷量,其實旁人還真的無法想像在積累了這麼多年後它達到了怎樣恐怖的一個量級,而頂著前輩Copa Mundial這麼大一個光環全新登場的COPA 19+到底都有什麼法寶,能夠讓大家如此關注呢?


作為阿迪達斯優秀DNA的延續並且是「新袋鼠皮時代」的開山試水之作,一方面COPA 19+的定位要突出其袋鼠皮的優勢並且肯定不能影響目前阿迪達斯其他系列固有布局,另一方面要通過獨特的設計和思路在群雄混戰的真皮足球鞋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可以看出COPA 19+的設計還是經過了一番考量的,配置、設計理念上都有獨到之處,因此今天的測評我也會重點從它自身的定位和實際的性能來跟大家詳細聊聊。


我一直認為袋鼠皮材質永遠不會過時,喜歡袋鼠皮球鞋的不僅僅局限於球場老炮兒或者那些Old School,對於那些覺得袋鼠皮球鞋「過時」的人來講,我認為「過時」的可能是球鞋的外觀甚至是設計理念。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而言,他們當然在意球鞋的外觀造型,但是同樣更注重球鞋本身的觸感。而觸感則一直都是各類足球鞋的永恆追求。COPA 19+第一眼就能夠讓人發現它的與眾不同,波浪形的外觀配合漢白玉的色調,加了織物鞋領但是偏偏做成了偏矮的低幫造型,不管你是吐槽也好讚美也罷(外觀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它的確能夠讓你在一堆球鞋中記住它!從這個角度來說,它無疑是成功的。接下來會重點花時間跟大家說說它上腳的感覺以及尺碼和隊友不同腳型的狀況,給大家做個參考。


同樣是無鞋帶結構+針織鞋領,但是它的上腳難易程度要比同樣工藝的Predator 18+困難許多。主要就是它在腳背處並沒有覆蓋織物材質,作為替換的人造材質又幾乎不具備拉伸能力,所以上腳之處著實要好好適應一番。不少眼尖的朋友已經發現COPA 19+換成了內側三道槓的設計,考慮到COPA 19.1上改成了外側三道槓,這種特別的做法應該是為這個看點十足的波浪紋鞋面留下更大的展示空間和餘地。這種非典型阿迪達斯式的風格非常明顯的把COPA 19+和其他的級別的鞋款區分開來,從突出個性的角度我個人還是比較讚賞這種為了新的需求而做出的反其道而行的設計。


手指所指的地方為我的腳趾最前端所在,對於我這種正常腳型或者比我還瘦的瘦腳而言,我認為COPA 19+的尺碼是偏大半碼的。前掌的寬度很足,袋鼠皮的延展性也足夠,腳掌寬的人也能感受到它足夠的友好,所以比較寬的腳你可以按照正常尺碼來。


但是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寬腳是否能夠順利、方便的上腳。由於改成了介於高幫和低幫之間的平口中幫設計,並且Primeknit織物在鞋舌前面的面積並不大,橫向拉伸範圍實在有限,有一些腳掌特別寬的人可能會發生腳卡住的情況。


既然是無鞋帶設計,那麼特殊的鞋面結構就需要承擔起來讓鞋面和足部貼合的作用。為了達到這個效果COPA 19+做的比較「狠」,足弓處內外側都收的非常窄,上腳能夠明顯感覺到兩側把整個足弓包裹的非常緊,腳在裡面遇到這種情況肯定要往兩邊擴展,但是它的腳背這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被拉的更低,對腳背的壓迫感就更明顯,所以高腳背、扁平足的人穿它的話會比較辛苦。


鞋面前部主要的觸球區域基本上被FusionSkin技術打造的袋鼠皮占滿,COPA 19+這次使用的這個全新的一體化袋鼠皮方案營造出來的感覺和傳奇7、Rebula 2中完全不同。雖然大家同根同源,都是一張袋鼠皮,但是COPA 19+要更軟、更舒適。打個比喻,如果說傳奇7、Rebula 2那種上腳的感覺是戴了一雙裡面有脈絡的皮手套,那麼COPA 19+給我的感覺就是整個鞋面上覆蓋了一塊已經發了的麵皮!就是那種麵皮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讓酵母充分繁殖產氣,促使麵皮變軟的那種感覺!給人一種鞋面上加入了神奇「空氣懸掛」的錯覺。


鞋面的波浪紋中被細膩豐富的減震層填充,不算薄,接觸球的時候具有非常好的緩震性能,而且缺少了骨架的連結,它們能夠在觸球的時候變得更加平整,每一次觸球都感覺有一大塊皮面在觸球,在適應了這個「發麵皮」鞋面的基礎上,即便有那麼幾下觸球不順利,都感覺能夠迅速的調整回來。在內置網格骨架已經泛濫的時候,FusionSkin為COPA 19+提供一個更新鮮的思路和不同的體驗。


波浪紋鞋面那種層層遞進的層次感恰好能夠起到對球的摩擦和控制,尤其是在外側撥球外切的瞬間,二者之間的配合和過渡都顯得非常自然,這種感覺只有在之前測評毒鋒III中鞋面的內置PORON給到過,沒想到這次在COPA 19+上又體驗了一把。因此這個設計我感覺也讓COPA 19+的適合人群進一步擴大,那些喜歡邊路突破、走內外切線的人也可以試試。


袋鼠皮的覆蓋面積並沒有延伸到足弓內側,因為這裡為了裹緊足部和支撐鞋面,所以換成了硬挺的人造材質。這樣的做法其實也算常規,如果全部用袋鼠皮的話,那麼後期的包裹性肯定會下降,但是從那樣的鞋面一下子換成這樣偏硬的材質,二者過渡的不是那麼自然,停球、傳球問題倒是都不大,主要的問題出現在射門和長距離傳球上。


既然是大面積覆蓋袋鼠皮的足球鞋,大家關注的真皮發力以及射門疲軟的情況自然會跟大家好好說說。從它覆蓋的面積來看,它剛好能夠延續到正腳背發力的這個Sweet Point,再往下就是人造材質了。絕大多數時候遠距離兜弧線都還是能夠比較理想的給到想要去的方位,只不過在距離偏遠,或者說要加點點力的時候,它對整個力量的傳導就顯得不是那麼準確或者說直接。


上文中也提到了,整個鞋面在觸球發生偏位的情況下總感覺會有一個主動的積極校正的信號,整體鞋面與前腳掌的匹配度很高,但是也是因為結構的原因,它在正在發力的時候和受力點的意圖不是很契合,總感覺有力使不上,或者有時候你為了兼顧它鞋面的那種質感犧牲掉了一些主動的力量感。如果你不是那種非常在意真皮發力的話,影響也不算很大,畢竟我相信本身選擇COPA 19+也不會把它當作爆射利器吧?有意思的是,力量上的缺失被精準度給找補了回來,如果是去追求角度的那種弧線球,這時候足弓那段偏硬的材質就感覺能夠很好的發上力,而且由於本身就有大量的紋路,所以控制球的飛行路線也不是什麼難事。


COPA 19+的大底這一次比較少見的採用了兩種不同硬度的材質,白色的為輕質的尼龍,紅色部位為熱熔的「軟性」TPU材質。一掌雙材質的做法其實是增加了一個緩衝的賣點。事實上,這種軟性帶有一定緩震效果的大底不算新鮮,早在阿迪達斯變革的2015年,他們就在非旗艦鞋款上搭載了一個類似的「軟性」FxG大底,這並不是什麼新方案。但是,在超頂級這種旗艦鞋款上確實第一次,看來阿迪達斯COPA 19+ FG的野心不小,阿迪達斯也似乎是聽到了大部分國人對日常踢球場地的吐槽,所以整了這麼在FG上加緩震的這麼一個解決方案。


由於我日常測評的場地還算可以,橡膠顆粒層比較紮實,各種類型的FG大底都能穩穩地降服,從實際的穿著體驗來看,這個「軟性」材質在減震上的效果感受並不明顯,也有可能是被標配的Orthlite鞋墊搶去了一些風頭。不過仔細看紅色材質的分布位置可以發現,它們都在足底最容易受力的區域,因此給我個人感受最深的反而是它在抓地力和啟動上的出色表現,讓我感覺它完全可以和其他標榜純速度的戰靴一較高下。


實際在一些劇烈活動的測試中這個新大底給人的感覺也是抓地力十足,傳統圓錐形鞋釘改良的非規則豁口能夠輕鬆的吃到草地上,外底在抗扭過程中也不掉連結,整個感覺就是輕鬆從容。


直線加速的起步很輕盈,這也得益於尼龍大底本身的屬性, 雖然本身沒有刺客那樣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爆發點,但是整體速度的提升比較容易控制,在觸感系球鞋中這個大底算是做的相當不錯了。另外,由於FG版本鞋釘本身偏高而且偏銳利,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中等偏上的人草使用,場地狀況一般的還是不推薦。最後再提一些補充:1、這個介於高幫和低幫之間的中幫織物鞋領調整範圍有限,所以穿著的時候一定要一次到位,不然擠壓的整個腳背會很不舒服。2、別看鞋領不高,但是整體的舒適度還是非常不錯的,橡膠顆粒等異物也不會進入到鞋倉。3、透氣散熱性能我認為也是衡量一雙袋鼠皮足球鞋全面性的一條重要標準,擁有良好的透氣散熱性能,才能保障在一些極端環境下(高溫)進行對抗比賽等高負載狀況時,有一個好的使用體驗。現在已經進入到11月下旬,但是廣東的天氣還是中午能夠熱死個人!下午這邊二十七八度,你說我冷還是不冷?所以光靠Orthlite鞋墊排汗還是不夠,對於這種大面積袋鼠皮的鞋款,透氣性還需要再做的好一點。4、要提一點就是,長時間的窄鞋身對足弓的壓迫,導致我在實戰的最後感覺足弓有點發酸,這種情況是在之前穿任何無鞋帶和針織球鞋都不會出現的,這個情況可能會在後面鞋子三到五場完全和腳型貼合後會有所改善。

袋鼠皮球鞋不再吸引年輕的問題就在於沒有很好的外觀設計,並且在細節上不夠極致。COPA 19+呈現出的鞋面確實符合它:重新定義觸感的這個Flag,拋開無鞋帶設計「同化論」,它確實會為鞋面的包裹性和實際的擊球帶來更好的體驗,並且也符合更多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需求,可能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因為結構的關係在腳型兼容度上不那麼友好。大底上算是個不小的驚喜,個人覺得完全達到了可以輕鬆幹掉不少頂級速度型球鞋的水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