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青春有你,三十而已、乘風破浪

影視圈magazine 發佈 2020-07-18T10:17:06+00:00

《蝸牛與黃鸝鳥》收視率創造了湖南衛視近年收視新低,好在《二十不惑》開了一個好頭。《二十不惑》是由檸萌影業領銜出品,關曉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等人領銜主演的都市勵志成長劇。


《蝸牛與黃鸝鳥》收視率創造了湖南衛視近年收視新低,好在《二十不惑》開了一個好頭。首播當晚,該劇以拿下CSM59城、全國網及全國網城域三網收視第一的成績,喜提劇集榜首。#關曉彤李庚希做室友#、#梁爽被小三#、#羅艷染髮# 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熱度居高不下。


《二十不惑》是由檸萌影業領銜出品,關曉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等人領銜主演的都市勵志成長劇。以四名即將大學畢業步入社會的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一段與青春困惑和成長煩惱有關的故事。

從題材、演員和故事大概可以看出,《二十不惑》就是按照市面上的爆款劇公式打造的女性話題劇。和去年鄭爽主演的《青春斗》非常相似,《青春斗》是以五位女大學生為視角展開,畢業後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後的她們,經歷了無數的糾葛和考驗後,終於明白要通過自我鬥爭改變命運。



然而,同樣的故事在導演不同的掌鏡手法下會迸發出不同的火花,《青春斗》因為人物設定與當下年輕人性格存在較大出入,情節不真實,口碑撲街。《二十不惑》在本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收穫關注,靠的是「人間真實」。


《二十不惑》對於四位女性角色的性格設定其實並沒有多少新意之處。梁爽是高冷美女,精緻窮,嘴毒心善;姜小果家境和長相一般,成績優異,性格堅韌;羅艷個性自由散漫,二次元愛好者;段家寶是並不標準的富二代,愛好追星和美食,性格單純。四個人住在同寢室,彼此幫助成為摯友,有網友表示人物性格上和《粉紅女郎》有相似和對標之處。


但精彩的劇情成功將「人設」轉化成為「人物」,讓每一個角色具備說服性和閃光點。《二十不惑》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使得人物立體化。


比如草根姜小果,在第二集「底線這件事」的主題里,她為了保住工作配合色狼主管打配合,但是在發現主管已婚後又主動放棄了工作。與眾多「灰姑娘」相比,她沒有那麼柔軟,甚至顯得很社會,會說謊,總是想著討好領導,但她也很熱情,樂觀,工作能力強。她和生活中的大多數一樣,時刻都是個矛盾體,但底色是明亮的。



此外,該劇很擅長製造話題,渲染衝突,放大戲劇性,從而引發觀眾討論。比如,第一集的「愛錢有沒有錯」,姜小果向同學索要300元欠款,同學以需要準備面試的衣服、鞋子為由不想還,雙方拉扯之下,欠錢同學放大自己原生家庭條件不好以此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凌駕姜小果。這種「你弱你有理」的行為引發很多觀眾的討論。


最新幾集都圍繞羅艷在公交車上被色狼侵犯,但事情在網上發酵後,受害者反而成為被「網暴」者展開。契合了當下的網絡現狀——網友永遠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不在乎背後真相。

在前七集中已經密集表現了「欠錢不還」「被小三」「職場潛規則」「網絡暴力」「教育代溝」等社會現象,節奏緊湊,且接地氣。不同於此前的一些青春劇,過度傾斜到愛情戲。



《二十不惑》開播的三天後,《三十而已》在東方衛視播出。《三十而已》同樣由檸萌影業領銜出品,江疏影、童瑤、毛曉彤主演,以三位三十歲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這一重要年齡節點時,遭遇到多重壓力的故事。

三十歲和二十歲不同,她們已經見過了太多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如意,多了能力卻少了不顧一切的衝勁。在話題的展現上更多傾向於「職場晉升」「年齡危機」「情感維繫」「身份認同」「生育選擇」等。


這三位女性分別是「全職太太」、「恨嫁的女青年」和「已婚未育的寂寥女性」,分別映射著現實生活中三十歲女性「不願面對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

顧佳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丈夫事業有成,兒子乖巧懂事,是很多女性羨慕的對象,但追求完美的她也會讓身邊人倍感壓力。王漫妮是一名櫃姐,獨自在上海打拚8年,父母催促她走向婚姻,但她卻堅持深耕事業。鍾曉芹就是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業一般,婚姻不順,連工資和生孩子的選擇權都被丈夫牢牢把控。


個體的經歷千差萬別,群體的困境一體同源。這種極具普適性的人物設定,更能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從目前播出的兩集來看,它的節奏性要弱於《二十不惑》,三位女主角的故事相對割裂,但對於細節的刻畫很到位。

以目前市場上公布的劇目信息來看,女性群像項目已經多達10餘部,甚至超過了一度最受歡迎的「大女主」題材。除了檸檬影業外,曾經成功打造《我的前半生》的新麗影業更是早早布局,以《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流金歲月》《玫瑰之戰》三部作品領跑,壹心娛樂、華策影視、小糖人等影視公司也紛紛加入,進行劇集儲備,搶占女性市場。


然而,從目前的國產女性群像劇來看,秉持著女性觀眾一向熱衷的女性勵志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就一定或者說一直能贏得女性市場的掌聲嗎?不一定!

從作品角度出發,對女性生活與精神世界進行描摹的作品,不能只是單一的從角色的性格劃分上,來展現各自的轉變。當代女性所面臨的,更多是傳統價值觀和商業社會交織的複雜評價體系。一個女性角色為什麼會成當下的她,而不是這樣的她依照群里畫像來看應該成為什麼樣子。



在日劇的體系中,這些矛盾在不同的作品裡往往能得到分層、細膩的剖析。比如《坂道上的家》從一場殺嬰案的審判開始,尖銳地指出女性在生育和育兒過程中面對的壓力;《晝顏》以出軌為切口,表現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中的抉擇。

在無法展現社會性的時候,一味地復刻只會使得作品失去深度,浮於表面,這也是國內在翻拍改編日劇總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除了影視劇外,綜藝市場也開始更加注重女性力量的挖掘,「她綜藝」時代開啟。

所謂「她綜藝」,指的是以女性為綜藝主角,從女性視角,圍繞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等話題展開討論,以折射當下社會中女性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聚焦女性觀眾,為「她」量身定製的綜藝節目。



《我家那閨女》《女兒們的戀愛》《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觀察類綜藝,《青春有你2》《創造101》《乘風破浪的姐姐》等選秀類真人秀都屬於「她綜藝」。其中《乘風破浪的姐姐》又屬於年齡定製類節目,不同於其它聚焦婚姻、戀愛、婆媳等話題,它放大了女性不懼年齡,為夢發光,算是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


那麼,為什麼影視劇和綜藝市場都開始向女性主題傾斜呢?說白了,還是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原理——需求決定供給。

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經濟實力、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網際網路驅動女性消費升級,「得女性觀眾者得天下」基本成為業界共識。據2018網絡視聽大數據顯示,在視頻平台的觀眾性別層面上看,女性觀眾則更愛看影視劇、綜藝節目和動漫。且女性用戶黏度更強,近一步導致了無論網台都十分重視女性市場。


簡單來說,作為文娛產業主力受眾的女性對於女性題材的劇集和綜藝有需求,視頻平台針對用戶需求對此類作品更為青睞,製作公司也就不斷入局。在這樣的經濟循環下,女性成為一個大IP,被不斷挖掘。

不過,大趨勢之下,如何精準開採,創造性地突破現有創作模式,是創作者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畢竟,跟風嚴重的創作市場中,受眾的審美在迅速提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