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扯東漢(增四)漢明帝劉莊引入佛教,為何沒成為虔誠的佛教徒?

驚心鳥 發佈 2020-07-18T09:30:42+00:0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世界上信奉佛教的人數以億計。一般而言,歷史教科書上將漢明帝劉莊派人去西域迎接高僧,白馬馱著《四十二章經》進入洛陽,作為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的起點。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世界上信奉佛教的人數以億計。而中國作為重要的佛教徒聚居地,其傳教和信教的歷史超過兩千年。佛教文化對中國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它與中國本地的道教文化結合後,迸發出勃勃生機,衍生了很多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教派。一般而言,歷史教科書上將漢明帝劉莊派人去西域迎接高僧,白馬馱著《四十二章經》進入洛陽,作為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的起點。而洛陽的白馬寺也作為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成為重要的文化古蹟。可是我們從東漢的歷史文獻來看,劉莊並未成為虔誠佛教徒,這讓很多佛門弟子感到遺憾。

要解釋這個問題,那就要談到漢明帝劉莊引入佛教的初衷。按照史料記載,當時劉莊夜夢金人飛行於殿庭,第二天上朝便問群臣到底是何徵兆,太史傅毅回答說是西方的"佛"。於是劉莊對佛產生了興趣,便就派遣中郎將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去西域訪求佛道。永平十年,蔡愔等於大月氏國請回了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一行人就用白馬馱著佛像、佛經,返回首都洛陽。劉莊下旨建立精舍安置兩位高僧,這便是後來的白馬寺。然後迦葉摩騰、竺法蘭便在白馬寺住了下來,翻譯《四十二章經》,並開始傳教。

如果只看這段記載,劉莊似乎要成為佛教徒的節奏,然而事實並不完全如此。劉莊請西域高僧到中原傳教,本身只是政治鬥爭的一部分,這後面還藏著很大的隱情。實際上早在漢哀帝時期佛教就已經在中原出現,《魏略·西戎傳》上記載"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從這裡看,在西漢末年時期,佛教已經在漢朝的民間出現。當時的佛教還沒有統一的稱呼,浮屠經便是對佛經的一種叫法。由此所知,佛教出現在中原,比劉莊派人往西域求取高僧,早了至少七十年。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劉莊派人前往西域時,佛教已經在中原傳了很久。七十年的時間,足以讓佛教在漢朝的民間生根發芽,打下一定的基礎。而從劉莊個人的經歷來看,與佛教並沒有太多的交集。除了這次派人前往西域,他之前也沒有過多的接觸過佛教,所以說他是因崇佛而引入佛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如果不是崇拜佛教,那劉莊為什麼要派人去西域呢?這個事情要從劉莊的弟弟,楚王劉英說起。楚王劉英是光武帝劉秀和許美人的兒子,是劉莊的異母弟,封地在彭城,也就是現在徐州。這個封地雖然不大,但也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國都,發展得非常繁榮,當時是僅次於長安、洛陽和臨淄的商業中心。

漢朝最初是以黃老之學治國的,在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時候出現了文景之治。漢武帝之後,董仲舒獨尊儒術,儒家學說成為漢朝的治國經典。光武帝劉秀是太學生出身,對儒家非常崇拜,所以要求自己的兒子都學習儒學。楚王劉英在洛陽的時候都跟著劉疆、劉莊等兄弟們學習儒學,但他本人卻是崇尚黃老之學的。被封到彭城以後,他遠離了洛陽這個政治中心,便逐漸放下儒學,將黃老之學作為自己的重要方向。而彭城作為遠離洛陽的商業中心,文化繁榮,並非是儒學一家獨大的狀態,這使劉英的改變有了環境基礎。

實際上當時在民間興盛的不僅僅是黃老之學,佛教在民間也已經有了很深的基礎。彭城作為繁榮度極高的城市,佛教的傳播遠超別的地方。劉英一開始是沉迷與黃老之學中,開始招攬賓客和方士,甚至進行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等操作。接觸到佛教後,逐漸成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可以說他是中國佛教史上有文字記錄的第一個虔誠佛教徒。這個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記載很多,如《後漢書》中記載"楚王英始信其術,中國因此頗有奉其道者。",《資治通鑑》中也有記錄"中國始傳其術,圖其形象,而王公貴人獨楚王最先好之。"

從歷史文獻推測,劉英成為佛教徒時,在劉莊派人去西域尋找佛教高僧之前。在永平八年,劉莊下了一道聖旨,"詔令天下死罪皆入縑贖",於是劉英便派人前往洛陽向劉莊請罪。從這裡看出,當時東漢高層並沒有接受佛教,劉英信佛被認為是可能存在罪過,所以他才派人入縑贖罪。這個事情發生兩年後,劉莊才派人前往西域,因此劉英在劉莊之前已經是虔誠的佛教徒了。而從後來的文獻記載看,劉英虔誠信佛也不是單純的宗教信仰,也有著自己的政治圖謀。他派人前往洛陽入縑贖罪,實際上是為後來的結黨謀反試探朝廷的態度。

東漢朝廷對劉英的態度很寬容,回文的詔書上是這麼寫的"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從這個回文看,裡面有幾層意思,都沒有怪罪劉英。首先,是認為劉英無罪,對其宗教信仰就行褒獎,還傳達到其它封國。第二,肯定了劉英按照佛教的禮儀,進行齋戒祭祀的方式。第三,對劉英賓客中的伊蒲塞和桑門予以厚待。其中伊蒲塞指的是俗家修行的居士,而桑門則是沙門的另一種叫法。從這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劉英還沒觸及到劉莊的底線。

由於彭城地區風氣開放,各種宗教信仰傳播很快,形成了大量的崇信宗教的社會傳統。不論春秋戰國時期的巫術,還是秦漢的黃老之學,或者是東漢才興起的佛教,在這裡都能找到很多信徒。劉英利用崇信和傳播佛教的機會,聚集了大量的賓客,奉養大量僧侶和法師,成為佛教在中國早期的傳播中心。不僅如此,他還利用這個機會進行政治活動,活動的內容與儒家本身的學說背道而馳,也就逐漸觸及了洛陽方面儒家意識形態的底線。從後來劉英謀反案爆發後的記錄看,他已經逐漸從單純的宗教信仰,開始走向了政教合一的方向。

在劉英謀反案的證據中,其中一條是說他讓法師給他製作"金龜玉鶴,刻以文字為符瑞"這個行為現在看來很一般,但在秦漢時候卻是非常重的罪名。在從商周時期開始,龜鶴就是四靈之一,是帝王身份待遇的象徵。那個時候的印璽上,能夠用龜鶴為紋飾的,只能是帝王專用的物品。

另外,劉英還派人製作"圖讖"和"妖書"。這在儒家看來是最大的罪過,也是用政治預言的方式謀奪天下的行為。漢朝儒家學說盛行,儒家分支讖緯之術卻成了帝王之術的組成部分。這是儒家學說中的預言學,通過預言和圖文的方式預測國家的走向。王莽篡位、劉秀稱帝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推動的。

劉英以宗教的形式進行讖緯之術,與光武帝時期謀反的真定王劉揚的行為差不多。用讖緯之術蠱惑人心,推動叛亂是那個時代的常用套路,也是帝王最為猜忌的形式。當時民間的文化程度不高,用儒家學說進行讖緯之術的效果一般。而黃老之學和佛教卻在彭城一代有很深的基礎,藉此進行讖緯之術,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而劉英作為當時佛教傳播的核心人物,更容易蠱惑百姓,受到民間的擁護,也就直接威脅到了東漢朝廷。再加上他借著佛教法會集會的機會,大量的招攬天下人才,甚至許諾官位爵位,這就觸及了劉莊的底線。

永平十年的時候,劉英的謀反行為被人告發,劉莊很快派人處置的這個案子。案子牽連很廣,東漢朝廷中大量的王公貴族被連累活罪,範圍達到上千人,是東漢初年最大的謀反案。案件的最後劉英被廢除王爵,然後被囚禁在丹陽郡,不久之後他畏罪自殺。

可事情並沒有這樣過去,劉英的另一個身份卻給東漢帶來麻煩。劉英是當地的宗教領袖,而他的謀反又摻雜著宗教起義的性質,所以當地的動盪並沒有因劉英的死而平息。而彭城作為楚國舊地,從西漢開始就是反抗朝廷的中心,當地各種反叛勢力很多,這也使得地方矛盾衝突和動亂的隱患極大。

劉英留下的問題,加上地方上的亂局,又有了佛教等宗教的因素,這就加大了東漢朝廷處理的難度。劉莊在這種情況下引入佛教,實際上就是為了平息民間因劉英謀反案而引起的各種衝突。西域高僧的引入,白馬寺的建立,將原本脫離於朝廷之外的佛教事務集中起來,使白馬寺成為朝廷管理佛教的部門。

這樣一來,劉英留下的隱患就可以通過白馬寺的正常渠道解決,平息了民間的衝突和紛爭。佛教歸於朝廷後,各種傳教活動也就受到了控制。而劉莊本人是不信奉佛教的,他只是利用佛教處理民間的矛盾,維持東漢社會的穩定。因此,當時東漢朝廷對佛教的傳教有所限制,只允許西域人信教,對漢人嚴格管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