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出一個心理陽光的孩子?別讓孩子的內心鋪滿隱秘的角落

李中瑩 發佈 2020-07-18T06:52:37+00:00

家長眼裡乖巧懂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朱朝陽,性格內向孤僻,在學校沒有朋友,不合群,常被同學欺負。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曾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最近一部爆火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在懸疑燒腦的劇情之外,把大家的目光聚集到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上來。

家長眼裡乖巧懂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朱朝陽,性格內向孤僻,在學校沒有朋友,不合群,常被同學欺負。

在遇到兩個從福利院跑出來的夥伴嚴良和普普後,發生了一系列意外的事件。

這些事情,一次次推動著朱朝陽內心陰暗角落處的那個「壞孩子」走出來,看著妹妹墜樓、陷害夥伴、借刀殺人,一步步走向惡的深淵。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曾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其中,有30%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抑鬱症狀,有4.76%-10.9%的兒童青少年出現過不同的焦慮障礙。

教育的目的,除了技能的傳授,最重要應當是人格的塑造。

一個再成功優秀的孩子,如果心理是陰暗扭曲的,對社會也是危險可怕的;如果心理是壓抑消極的,也是很難感受到人生中的快樂和幸福的。

作為家長,最應該關注的不是孩子的成績、榮譽、特長這些外在表現,而是心理健康,這也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基礎和根本。

尤其是一些成績非常優異、聽話懂事、從不需要家長操心的孩子,更值得老師和家長關注。

他們能夠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慾望和需求,但這是主動自發的行為,還是只為了尋求外界的愛與認可的被迫之舉?他們的內心是否是真正快樂的、積極的、舒暢的?有待我們去深入了解。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是一個能自主的孩子,他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家庭氛圍和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最深。

如何養出一個心理陽光積極的孩子,值得所有家長重視和學習。

01

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

劇中,朱朝陽的性格,源於在原生家庭中從來沒被真正理解過、愛過。

一個過度操勞、控制欲極強的母親,一個長期缺席、陌生疏離的父親,他一直以來都非常渴望父母的愛和認可。

為了得到一份來自父母的完整的愛,壓抑自己,維持「聽話懂事,每次都考第一」的好孩子形象,甚至不惜做出一些原本不想做的傷害他人的事。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愛和歸屬感。尤其是來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愛,是一個人一生中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一個孩子被父母好好愛過,會有充足的心理能量,能夠更加勇敢、自信、有底氣地面對生活,不管身處何處,內心都能有陽光照進來。

生活中,家長應該營造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夫妻之間充滿愛和關心,少爭吵指責;

不要只在意孩子的成績、外在表現,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情緒,給孩子充分的陪伴,多一些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家庭中,彼此尊重關懷、交流分享、充滿愛的流動,這是孩子最需要的心理營養。

02

民主的教養方式

放任型教養方式下,孩子沒有規則意識、缺乏敬畏心,自控能力差,心理容易被慾望驅使,為所欲為;

專制型教養方式下,孩子被粗暴管教、控制得多,想法和需求只能壓抑在心裡,時間久了心理就容易出問題。

孩子隨著成長,有自主、獨立的心理需求,他渴望能夠表達想法,自己做選擇、做決定,學會獨立做事,從中獲得自信心與自我價值感。

作為家長,應該充分創造機會滿足孩子的這種需求,避免壓制、強迫、命令,多一些欣賞、協助和智慧的引導。

有事和孩子商量著來,懂得傾聽和尊重孩子的想法,關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親子之間充滿溫暖、理解和信任。

同時,在原則問題上需要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明確是非,不溺愛、不過度保護,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這樣的民主型教養方式,是真正把成長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同時也把成長的責任賦予孩子,孩子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03

父母情緒穩定、平和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時而迴避、冷漠,時而焦慮、易怒,動不動發脾氣,孩子在感到恐慌、缺乏安全感的同時,也會無意識接收這些負能量。

久而久之,孩子容易變得敏感、自卑、消極、脆弱,不會處理情緒問題,影響心理發展。

俞敏洪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他一直很重視孩子的心情教育。

面對孩子,即使工作上、生活中有不如意的地方,但他從不抱怨,始終保持著心平氣和的狀態,充滿理性地跟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教育,能塑造孩子們積極向上的態度、健康快樂的個性。

想給孩子一個積極陽光的心理,父母首先應該做好榜樣,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穩定平和,有話好好說,有事就積極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或發泄情緒。

父母積極陽光的心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孩子。

04

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在遇到一次學習上的失利或挫折時,就選擇了很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人最容易在遇到挫折時陷入負面情緒,出現心理問題。

所以,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重要,幫助孩子練就更強大的內心。

很多成績優異的孩子,可能從小到大一直很順利,沒有被批評過、失敗過,所以在某一次打擊面前,一時心理接受不了。

在這一方面,家長首先應當避免過度保護,不要害怕孩子吃苦或受傷,這不讓做那不讓做。

在安全和原則範圍內,鼓勵孩子多嘗試、試錯,看得多經歷得多了,孩子心胸會更寬廣,內心更強大。

此外,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懂得關注他的情緒,引導他正確認識和處理情緒,教孩子積極看待和解決每一次遇到的挫折和壓力。

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不要只看重結果,多關注過程;誇獎孩子的努力、細心、有耐心等品質,不要過多誇獎聰明、天賦。

當孩子具備成長型思維,了解事物是發展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和探索變得更好,才不會輕易被困難打倒,永遠懷揣希望。

養出一個心理陽光積極的孩子,就是賦予孩子獲得人生快樂與幸福的能力,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種成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