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古隆中,諸葛亮在此隱居,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

xiaoyao游天下 發佈 2020-07-19T04:49:39+00:00

諸葛家族是當時琅琊郡的名門望族,諸葛亮的父親在東漢末年還做過泰山郡丞,但是當官沒多久就病逝了,諸葛亮的母親也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當父親病逝後,諸葛亮和弟弟只號跟隨叔叔諸葛玄生活。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唐代詩人杜甫這首《蜀相》的詩中寫的兩件事都跟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其中大部分人都是通過《三國演義》這部書或者根據這部書改編的電視劇來了解的,這次我帶大家來到諸葛亮出山前生活過的襄陽古隆中,讓大家近距離感受一下諸葛亮年輕時候的真實生活。

諸葛亮出生在一個官吏之家,史書上說他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就是現在的臨沂市沂南縣。諸葛家族是當時琅琊郡的名門望族,諸葛亮的父親在東漢末年還做過泰山郡丞,但是當官沒多久就病逝了,諸葛亮的母親也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當父親病逝後,諸葛亮和弟弟只號跟隨叔叔諸葛玄生活。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袁術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諸葛亮和弟弟就跟著叔叔去了豫章,不料後來諸葛玄的豫章太守職位卻被別人頂替,無奈之下,諸葛玄帶著兩個侄子到南陽郡投奔荊州牧劉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亮的叔叔也去世了,此時的諸葛亮才16歲,只好在襄陽城西蓋了幾間草廬隱居了下來。後來諸葛亮在寫給劉禪的《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就是指的在隆中隱居的生活。

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的生活應該比較愜意,耕耕田,讀讀書,沒事再做做木工,後來用於運送糧食的木牛流馬就是諸葛亮在這個時期自學的。諸葛亮最喜歡讀的書是《梁甫吟》,所以後來杜甫在《登樓》中寫的「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就是對自己仕途失落和對諸葛先生仰慕之情的真實寫照。

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這是一段關於劉備到隆中拜訪諸葛亮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父子建立蜀國三分天下的故事,因為故事的地點發生在隆中,所以劉備拜訪諸葛亮時兩人的對話又被後來的史學家陳壽寫成了《隆中對》。這些故事也被記載在了史書《三國志》中,後來羅貫中又根據這段史籍的記載添油加醋寫了一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我們看到的故事自然和真實的歷史有一些距離。來到古古隆中景區,你才可以近距離的觸摸這段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歷史。

古隆中位於湖北襄陽城西的西山環拱之中,古木森森,溪流潺潺,風光特別優美,來到這裡你就知道為什麼當初諸葛亮選擇在這裡隱居生活了。因為古隆中景區正在創建國家5A景區,景區內不允許除擺渡車輛之外的一切車輛停放,所以在去古隆中景區之前必須先到古隆中遊客中心購票然後乘坐景區的擺渡車才能前往。古隆中景區遊客中心2017年5月剛剛投入使用,占地約500畝,主體建築是仿漢唐式建築,古樸大氣,非常具有三國文化的特色。在遊客中心購票後通過驗票口就能乘坐通往景區的擺渡公交了,擺渡公交直接把遊客帶到古隆中景區內,到了景區內也無需再排隊驗票。

古隆中是襄陽隆中景區中最核心的景區,這裡也是諸葛亮當年生活過的地方。古隆中作為旅遊景區的歷史要追溯到西晉永興年間,到了明朝時這裡就已經形成了著名的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岩和抱膝石。為了宣傳諸葛亮文化,後在這裡又相繼建設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台、觀星台、棋盤石、琴台、孔雀寨等景點。

一進入古隆中景區,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古樸的石牌坊,這也是古隆中的標誌性建築。這座古隆中石牌坊立於清光緒十九年,牌坊正面刻有「古隆中」三個大字,背面刻有「三代下一人」五個大字,意思是讚頌諸葛先生是夏、商、周三代以後的第一人傑,對諸葛亮的這個評價的確夠高了。

過了石牌坊,沿著上山的石頭階梯拾級而上,第一處景點就是後來修建的隆中書院。在中國古代的書院中,我也知道一些,並且還去過商丘的應天書院、徐州的雲龍書院和西安的關中書院,但是隆中書院的名字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看了介紹後才對這處書院有了一些了解。隆中書院始建於五代的後晉天福年間(936年—944年),最初叫五靈王學業堂,到了元末,廣德寺書院遷到隆中後,與原來的五靈王學業堂合稱為隆中書院。現在的隆中書院是根據以前的史料復建的。

過了隆中書院就來到了諸葛武侯祠。古隆中諸葛武侯祠是祀奉諸葛亮的祠宇,始建於東晉時期,後歷經多個朝代,幾經廢圮。現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荊襄觀察史在原址重建,主殿內有諸葛亮及其子孫諸葛瞻、諸葛尚的塑像,諸葛武侯祠內還有一株400餘年的桂花樹,據說頗有靈氣。

三顧堂是古隆中景區中另一處比較有名的景點,據說這裡就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現在我們看到的三顧堂是清康熙年間重修的,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三顧堂門口有一副對聯,上面寫著「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兩表」指的就是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一對」則是指著名的《隆中對》。

三顧堂的旁邊有一座六角井,據說這裡就是諸葛亮在隆中生活時取水用過的古井,也是古隆中景區保留下來的唯一一處和諸葛亮生活有關的遺蹟。六角井因為古井由磚砌六邊形的外觀而得名。史料記載這口井原來深有五丈,但由於時間久遠,井底淤泥沉積,到現在也就只有五米多深。雖然歷經一千多年,但這口井至今仍然有井水汩汩湧出,且清澈見底,實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古隆中十景中的抱膝石現在被一座抱膝亭所替代。這座亭子是清光緒年間湖北提督程文炳在原來躬耕亭的遺址上重修的,據說這裡原來有一塊石頭,諸葛亮在隱居隆中時經常會坐在石頭上讀《梁甫吟》。

在古隆中景區的山腰中有一座草廬亭,應該是近年來在遺址附近開發的景點,不過以前這裡應該有一座草廬,諸葛亮讀書的地方正是在這座草廬之中,這裡還有一塊刻有「草廬」二字的明代石碑。

草廬亭的後方是明代簡王朱見淑的陵墓襄王陵。朱見淑是定王朱祁鏞的庶第一子,也是明朝第三代襄王,他在襄陽王府任襄王時,看到這裡山清水秀,就把自己的陵墓選在了這裡,結果僅做了一年襄王就病逝了,死後就葬於此處。明朝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軍來到襄陽,朱見淑的襄王陵被盜掘。

暢遊在襄陽古隆中景區內,一座座古蹟向我們敘說一個個關於諸葛孔明的故事,憑弔懷古,在這裡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更真實的諸葛亮。古隆中石牌坊的兩側刻有「寧靜致遠 淡泊明志」八個字,這是一千多年前諸葛亮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他子女的誡語。一千多年後的我們再去讀這句話,對於我們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啟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