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自白:我封印了遊牧民族的侵略性,你宋朝卻打開魔盒自取其辱

風雪西樓夜 發佈 2020-07-19T08:58:36+00:00

宋朝為收復燕雲十六州,於宣和二年,與金國簽訂海上之盟,南北夾擊,合作滅遼。契丹相關:《 》《 》《》《 》


宋朝為收復燕雲十六州,於宣和二年(1120年),與金國簽訂海上之盟,南北夾擊,合作滅遼。

對於宋朝的決定,遼國也先後派出使臣前來遊說,「今天大宋圖一時之利,棄百年之好,結豺狼之邦,日後會大禍臨頭」,遼使的話很直白,指出宋朝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為了讓宋朝清醒,遼國甚至屈辱地將宋遼兄弟之國降為伯侄之國,遼國甘願自降身份當侄子。

但是,宋朝拒絕了遼國示好,鐵了心與金國結盟,成功滅掉了遼國。而宋朝,也為自己的錯誤選擇,付出了歷史代價,兩宋皆亡於外族:北宋亡於女真,南宋亡於蒙古。

縱觀歷史,在中國所有的遊牧民族之中,契丹族是最溫和、最不具侵略性的一個民族,也是我國歷史上古老的民族,最早出現於4世紀,至14世紀中葉以後,契丹一詞不再出現於史書,歷經1000年。

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說,契丹人是遊牧民族中最不能打的民族,相比於女真、蒙古等民族的侵略性,契丹族就友善得多。

契丹之所以友善,這是因為它是第一個將廣大的北方地區各民族全部統一起來的國家,第一次打破了長城的阻隔,進入漢區,將北方的遊牧民族經濟與長城以南的農業經濟結為一體,走上了農牧結合的發展道路。在國家治理方面,大量吸納漢族文化和採用漢制,以「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很好地緩和了國內民族矛盾,百年不再征戰,成了一個文明又和平的國家,其侵略性自然不強。

匈奴、突厥、柔然、蒙古等草原民族,既強大,但又很脆弱,它們都是一種部落制國家,以一種落後的遊牧方式來治理國家,這種國家或部落都非常不穩定,遭受一些外力的衝擊就會四散滅亡。但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卻與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不一樣,大量吸納漢族先進文化,成了一個文明帝國,享國運218年,除了後世的滿族,其它遊牧民族建立的大統一政權國祚都比較短暫。

更重要的是,遼國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國土面積達到了489萬平方公里,遠遠大於北宋的280萬平方公里。在遼國境內,還有奚族、阻卜(蒙古草原諸部)、女真、室韋(東胡)、渤海等少數民族,這些民族都是能征善戰的馬背民族,在歷史上經常南下劫掠,是中原王朝的噩夢。

但是,自從契丹人建立了遼國之後,整個北方的遊牧民族侵略性,都被遼國給壓制住了。遼國作為蒙古草原上第一個文明帝國,很好地將星羅棋布的部落整合在一起,保證了整個北方的穩定,使得各個遊牧民族不再為了生計南下劫掠。

此時的遼國,對於中原的宋王朝來說,就是一個能把遊牧民族的侵略性給封印起來的「友好國家」,使得宋朝北境不再受困於邊患。宋朝不但不應該把遼國視作敵人,還應該把它視作「戰略盟友」,幫助其壓制國內的女真叛亂。

因為,相比於漢朝擊匈奴、唐朝打突厥所消耗的財力,宋朝每年僅花數十萬歲幣,就還來了世界和平,無疑是最划算的。而且,宋朝還通過「榷場」貿易,從遼國賺回了大量的順差,完全可以彌補歲幣的損失。

因此,當女真人叛亂,宋朝就應該考慮遼國的哀求:「我國女真部叛亂,也是大宋所憎惡的。」這個意思可以理解為: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現在宋遼為友好國家,我大遼幫你大宋把「大患」都給封印住了,使得他們不能出來給你大宋添麻煩,等於就是大遼幫你大宋戍邊。如今,有一個「大患」不聽話,我遼正要教訓它,你宋卻要幫它,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秦、漢、晉、南北朝、隋、唐等朝,都免不了經常被草原民族襲擾,根本就迎來不了和平曙光,即使有和平,短則幾年,長則數十年,就連南北朝時的北魏鮮卑,同為遊牧民族的它,也免不了被柔然襲擊。但是,自澶淵之盟之後,宋朝卻成功依靠遼國來壓制遊牧民族的崛起,享受了難得的百餘年和平,這在歷史上是僅此一例。

就算女真崛起不可避免,宋朝也應該採取相互制衡的策略,讓契丹與女真斗個你死我活,既可以扶持女真對付契丹,又可以幫助契丹壓制女真,誰快要滅亡的時候,就順勢拉它一把,保持二者的力量相對均衡,讓它們都無力南侵。

但是,宋朝為了一己之短利,放棄了長遠的利益,錯誤地聯金滅遼,親自打開了封印遊牧民族戰鬥力的「潘多拉魔盒」。最終,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猶如不被束縛的脫韁野馬紛紛崛起,先是女真,後是蒙古,讓兩宋自取其辱。

契丹相關:

《遼朝痴迷「海東青」,不惜逼反女真人,背後竟有如此深刻原因 》

《契丹人強調自己不是蠻夷,與漢族一樣,也是軒轅黃帝後裔 》

《遼朝以「中國正統」自居,稱宋朝為「汴寇」,其底氣來自哪兒?》

《 晉遼大戰:軍事上明明可以吊打契丹,後晉為何被契丹給滅了呢?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