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專家對我國海軍評價:發展迅猛,後勤能力仍是明顯的短板

紙上的宣仔 發佈 2020-07-20T03:12:27+00:00

近日,「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國防項目部的一名助理研究員威爾·邁肯齊,發表了一篇名為《評論:後勤才是短板,中國》文章,對我國海軍的作戰能力和戰略投送能力進行了現狀分析和評論。

近日,「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CNAS)國防項目部的一名助理研究員威爾·邁肯齊(Will Mackenzie),發表了一篇名為《評論:後勤才是短板,中國》(COMMENTARY: It’s the Logistics, China)文章,對我國海軍的作戰能力和戰略投送能力進行了現狀分析和評論。今天我們不妨分享一下本文的觀點。


以下是原文:

在一些持久性戰爭中,後勤給養的維持能力與作戰部隊的組成是同等重要的,而中國將很難緩解這一點。

儘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已最近成功地朝2035年實現中國軍隊現代化的目標邁進,但其海軍仍缺乏藍水作戰所需的後勤和持續作戰能力。

目前,中國海軍在商業補給船和港口的幫助下進行海上行動。雖然和平時期這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民用後勤和維持持續作戰能力的做法在戰時站不住腳。為了追求真正的現代化海軍,中國要求:增加作戰能力的補給艦,例如901型綜合補給艦;在關鍵區域建立通道;並在塞席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地區固定地存放燃料,彈藥和維修零件等預置庫存。

中國設想的藍色海軍,要具備在第二島鏈以外進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母打擊能力。目前,它的海上補給能力主要有一些小型補給艦支如903型組成。根據為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準備的報告,解放軍海軍對亞丁灣的反海盜部署顯示,903型補給船只能支持兩到三艘軍艦,每兩到三周就需要進行下一次補給,嚴重阻礙了中國的近期海軍發展目標。


儘管903型綜合補給艦可能適合短距離部署,例如波斯灣和亞丁灣;但更大,條件更嚴苛的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s )需要補給必要的額外燃料,而中國艦隊目前尚缺乏這種能力。因此,預計901型戰鬥補給艦將會對接到航母打擊群的艦船,因為其燃油容量幾乎是903型的兩倍(見表1)。



如果航母打擊群的配置與過去類似,那麼901型綜合補給艦可以補給的艦船將是903型的兩倍——大約5-6艘軍艦。

此外,901型將負責為艦載機飛行任務提供燃料。儘管擁有兩倍的燃料容量,在國外沒有任何港口或預先放置的庫存,901型仍將難以長時間維持航母打擊群的行動,尤其是在戰鬥行動中。



中國擴大國際海外基地的動力是基於軍事和經濟上的考慮。

根據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關於國家軍事和安全發展的2018年年度報告,「中國不斷擴大的國際經濟利益要求解放軍在更遙遠的海洋環境中,開展軍事行動以保護中國公民,和海外投資和保持航線暢通的需求日益增加且迫切。」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海軍將可能依賴混合燃料的商業港口和專屬後勤設施,以提供諸如彈藥和維修零件等關鍵任務用品。目前,他們依靠來自南非,希臘和西班牙等14個國家/地區的商業港口獲得燃料。儘管這些商業港口有助於和平時期的補給,但中國將需要從安全的預置庫存中獲取燃料和其他供應,例如其在非洲吉布地的唯一海外港口。


通常認為,所謂的「鐵靠山」(iron mountains),或更準確地說是安全的預置庫存,對於長期支持遠距離作戰行動至關重要。雖然「鐵靠山」有時被敵對勢力視為有利可圖的目標,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將需要某種形式的預置儲存在國外,以支持作戰行動。


隨著中國的戰略計劃將海軍帶入有爭端的地區(如阿拉伯海或地中海地區),它將需要安全可靠地獲取關鍵物資,以在將來支持作戰行動。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中國海軍可能會尋求租賃巴基斯坦或塞席爾群島的港口作為其「鐵靠山」的合理位置。

作為美國近期同量級的競爭者,中國會在投資建造補給艦,在全球建立港口據點以及建立自己的「鐵靠山」這三個領域上採取行動,這是衡量中國海軍現代化補給能力的關鍵指標。正如中國加強投入與美國在印度-太平洋進行武力競爭一樣,美國也應該在世界其他地方加強其武力態勢,並繼續發展與盟國和夥伴的關係,從而減少未來中國潛在的立足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