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縴夫淹沒的風景:縴夫古道拉出三峽歷史,20世紀未的絕響

張藝攝影 發佈 2020-07-20T23:37:08+00:00

編輯搜圖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三峽縴夫又開始拉起縴繩盪起來,他們不再赤身裸體拉縴,而是穿上工裝馬甲衫拉縴。

編輯搜圖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三峽縴夫又開始拉起縴繩盪起來,他們不再赤身裸體拉縴,而是穿上工裝馬甲衫拉縴。在長江三峽經常可以聽到縴夫邊拉動船兒帶動梢,邊號子哼起來,沒有文字只有調……

除了棧道和縴繩之外,每條河流都有各自獨特的縴夫景觀。作為黃金水道,在生產力水平低下、自然條件惡劣的情況下,縴夫引船自古就是長江航運的一道風景。在長江上游烏江,一向有"烏江灘連灘,十船九打爛"之說。縴夫曾是烏江航道的唯一動力。

編輯搜圖


在巴東縣境內的神農溪看到,四五名縴夫拉著一船來自廣州的遊客,迎著潺潺溪流蜿蜒前行。這些消失六、七年之久的三峽縴夫,又重新回到人們視野。與過去不同的是,縴夫們如今拉縴不再是赤身裸體。


編輯搜圖「妹妹你坐船頭,哥哥在岸上走……」膾炙人口的歌曲《縴夫的愛》,MTV正是取景於巴東神農溪。大約從1500年前開始,這裡就活躍著縴夫隊伍,過去是拉來往的貨船,如今是拉旅遊觀光船。

編輯搜圖

據說百餘年前,三峽地區的縴夫確有「裸體拉縴」的情況。

  「『裸體拉縴』並不是縴夫不講文明,而是在三峽地區特殊環境下的無奈之舉。」當地人介紹說,由於三峽地區沿岸十分陡峭險峻,縴夫行走的道路極為狹窄,並且時常還沒路可走,必須半個身子泡在水裡拉縴,「這種長期泡在水裡的工作,衣服濕了裹在身上極不方便,走路都沒法走,更別說拉縴,時間長了還可能生病,所以不能穿衣服」。儘管大部分時間縴夫們不用穿衣服,但到了冬天還是要禦寒的。

  據家住巫山縣的老縴夫陳老伯介紹,縴夫們不穿衣服還有另一個原因:當時三峽地區還很閉塞,除了行船的,很少有外人進來,所以也沒什麼害羞的。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東至湖北宜昌,綿延200餘公里,到處是懸崖峭壁、激流險灘。解放前,船隻經過三峽地帶,常遇到靠帆槳難以越過的河段,這種險峻的地理形勢,催生了「三峽縴夫」這個行業,但縴夫們卻基本都是最窮苦的人家。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東至湖北宜昌,綿延200餘公里,到處是懸崖峭壁、激流險灘。解放前,船隻經過三峽地帶,常遇到靠帆槳難以越過的河段,這種險峻的地理形勢,催生了「三峽縴夫」這個行業,但縴夫們卻基本都是最窮苦的人家。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東至湖北宜昌,綿延200餘公里,到處是懸崖峭壁、激流險灘。解放前,船隻經過三峽地帶,常遇到靠帆槳難以越過的河段,這種險峻的地理形勢,催生了「三峽縴夫」這個行業,但縴夫們卻基本都是最窮苦的人家。

編輯

  據巴東縣當地人介紹:「這些縴夫是中斷6年後重新上崗的。」三峽庫區蓄水後,下遊河灘被淹沒,縴夫拉船在2010年時中斷。該旅遊項目移至神農溪上游,三峽縴夫拉縴的歷史風貌得以重現。

編輯搜圖

  縴夫復出,「亮瞎」了遊客的雙眼,也給巴東縣沿渡河鎮羅坪村帶來了驚喜。這個位於神農溪岸邊的小山村,不到200戶人家,高峰時有兩三百名縴夫,是三峽庫區有名的「縴夫村」。

編輯搜圖

 縴夫的謀生工具是木船。一條條出沒于山水之間的木船,承載著一代代山里人的夢想。

  過去有句行話,叫「不脫褲子不拉縴」。拉著船的縴夫老唐解釋,這種習俗,其實是一種本能的選擇。以前穿棉布衣服,縴夫長期泡在水中,棉褲遇水變硬會磨傷皮膚,所以大家乾脆脫掉褲子。

縴夫們食宿免費,酒是自己打的包穀酒,5.5元一斤,但中午沒人敢喝,公司規定不得「酒駕」。倒是晚餐的時候,喝酒可以驅體內的寒氣,防治風濕和關節炎等「職業病」。1988年前後,巴東山區公路修到鎮村,貨運不再靠船。此時恰好神農溪旅遊船項目興起,面臨下崗的縴夫找到新的謀生路子,依舊乾的是拉縴老行當,只不過沒了以往的沉重與辛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