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武器便宜、耐操?中國戰機的俄式飛彈,壽命僅西方二十分之一

候知健 發佈 2020-07-30T23:35:16+00:00

在飛彈的真正成本中,掛飛壽命是一個非常關鍵而又敏感的指標。在和平時期,戰機的飛行往往不帶或者只帶少量飛彈,並不是為了省油,而是為了節省飛彈的壽命。

在飛彈的真正成本中,掛飛壽命是一個非常關鍵而又敏感的指標。在和平時期,戰機的飛行往往不帶或者只帶少量飛彈,並不是為了省油,而是為了節省飛彈的壽命。


圖:AIM-9X


一枚空空飛彈在地面的儲存壽命,在合適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下,達到10-20年並不是問題。但是它允許掛載在飛機上飛行的壽命卻要短得多。在這方面歐美與俄羅斯的技術水平相差極大。


比如中國空空飛彈研發的骨幹單位——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的論文《空空飛彈掛飛壽命延壽方法應用研究》​里,給出這樣的數據:


歐美較為新型的空空飛彈,比如AIM-9X和流星,不限制起落次數,只對供電狀態的時間做出限制​,均為1000小時。老一代的法國飛彈米卡,與R-73和R77同時代,其時間限制是​500小時。

而俄羅斯的「某飛彈總工作時數為45小時,其中在載機上掛飛時數為40小時;在機場跑道上總著陸次數為40次,其中在土跑道和金屬板面跑道上為15次。」


這個所謂的某俄羅斯飛彈,實際上指的就是R-73飛彈​。該彈在掛飛過程中,飛彈系統連續工作3小時後必須關閉,間歇30分鐘後才能再次接通​;在按照《飛彈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儲存管理時,保證飛彈工作的儲存期也只有8年。R77的壽命表現和R-73相差無幾。


所謂的俄羅斯裝備粗糙但是便宜、耐操、皮實,全都是一廂情願的意淫​;摺合成全壽命期的費用,俄式裝備的成本遠比西方產品昂貴,R-73和R​-77就是典型的例子。


蘇聯在和美國的軍備競賽中被活活耗死,經濟崩潰解體;試圖用這些看似價格便宜的武器形成數量優勢,最終其維持費用遠高於對手,是一個極其關鍵的要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