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兒本來沒想瞞你的"1987年,張藝謀的一句話讓肖華陷入失望

天天有娛 發佈 2020-07-18T02:16:27+00:00

肖華是張藝謀第一任妻子。張藝謀與鞏俐的故事大家人盡皆知,而在張藝謀認識鞏俐很多年之前,就與肖華結下了不解之緣。

肖華是張藝謀第一任妻子。

張藝謀與鞏俐的故事大家人盡皆知,而在張藝謀認識鞏俐很多年之前,就與肖華結下了不解之緣。

01

張藝謀的那個年代,還是動亂的年代。

爺爺決心將自己的孩子,培養為保家衛國的棟樑之才。

這才有了張藝謀的叔伯和父親都成為了黃埔軍校的學生,在大伯離開,二伯去世後,張藝謀的父親成為了撐門面的最後一個人。

因為背景的特殊,張藝謀在第一次報考北電的時候,並沒有通過審查。

而張藝謀又是北電攝影系畢業的,這其中就是肖華的功勞。

可以說,肖華幫助張藝謀完成了自己學業上的追求。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張藝謀與肖華認識的時候。

張藝謀初二的時候,還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那個時候,肖華作為轉學生來到他們的班級。

肖華的父母文學氣息濃厚,洋氣又可愛的肖華在全班同學中鶴立雞群。

在兩個孩子的眼中,對方就像是一股清流,都非常佩服對方的文學才氣。

年少的時光總是過的飛快,轉眼間已到了畢業。

在大形勢影響下,張藝謀被分到了陝西的一個農村插隊勞動。

張藝謀捨不得肖華,在那個流行寫信的年代,肖華收到了一封來自張藝謀的信。

"因為家庭成分問題,一直自卑而謹慎的活著。我心中的痛苦無法用筆表達!。。。我堅信,未來我一定會有所作為,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你能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其實在那個時候,肖華已經動了心。

只不過還缺少一個關鍵的鑰匙,這封信就像是推動肖華行動的最後一把助力。

肖華再也難以忍受心中的不舍,抵抗著全家人的反對,也要追隨張藝謀去了農村。

農村生活艱苦,但是兩個年輕人,卻甘之如飴。

那段時光大概是肖華最美好的時光,兩個人互相表明了心意,不必再藏著掖著自己的感情。

他和張藝謀住在一起,每天一起生活,一起吃飯,一起勞作,一起談文學,談未來。

肖華在回憶錄中甚至寫道,張藝謀曾為她親自燒水洗頭,足以見得那個普通的瞬間在肖華的心中有多大的分量。所有的事情簡單而美好。

02

三年的艱苦歲月終於過去,也許在外人來看生活異常艱辛,但是生活里的甜蜜只有他們兩個人知道。

回到城中的兩個人被分配到了兩個相距甚遠的地方工作,在那個交通不便利的年代,想要見一面就要步行五個小時。

愛情的力量總是偉大,肖華心甘情願步行五個小時,只是為了給自己的戀人洗洗衣服,做做飯。

像現在所有的戀人一樣,肖華與張藝謀也有許多的美好回憶。

並且在這些回憶中,張藝謀從未缺席。

張藝謀曾為肖華準備過一本影集,作為肖華的生日禮物,裡面記錄了肖華的一顰一笑。

就像反對女兒去農村一樣,肖華與張藝謀的感情並沒有得到肖華家人的支持,甚至還給他介紹了兩位良配。

對於張藝謀來說,肖華是那個自己被欺負歲月中唯一的一盞明燈。

她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痛苦與心酸,迷茫與無助。

經過不斷的努力,兩個人終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工作之餘,張藝謀第一次碰到了相機。

他的世界頓時寬敞了起來,原來世界上還有如此神奇的東西。

肖華看到了他的心中所喜,省吃儉用為張藝謀買了人生中第一部相機。

肖華獲得了上大學的機會,但是張藝謀卻成為了牽絆肖華的那個人,為了不讓丈夫傷心,肖華放棄了來之不易的機會。

但是張藝謀呢?

高考恢復之後,張藝謀蠢蠢欲動的心思開始顯現,但是因為自己的背景,沒有辦法找到錄取的學校。

肖華不擔心自己的丈夫離開自己嗎?自然是擔心的,但是一向習慣付出的肖華,還是選擇了幫助自己輾轉反側的丈夫。

張藝謀那個時候確實有不錯的作品,但是年齡早已超過了上學的年齡,想要得到學校的賞識,必須要先把作品送過去。

在肖華姐夫的幫助下,張藝謀如願以償獲得了上大學的機會。

在張藝謀的鏡頭下,大膽的構圖、創新的思維得到的攝影界的認可。

張藝謀真的完成了當時的諾言:"未來一定會有所作為。"

在擔任了幾部作品的攝影之後,張藝謀生出的導演的念頭。

一向支持丈夫的肖華,這次也不例外。

在圖書館工作之餘,幫助自己的丈夫尋找適合的劇本。

《紅高粱》映入了肖華的眼帘,她獻寶一樣拿給自己的丈夫。

卻沒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幫丈夫鋪橋搭路,間接地將丈夫越推越遠。

《紅高粱》確實成功了,張藝謀成為了眾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而肖華作為張藝謀背後的那個女人,並沒有得到善待。

一天,肖華在幫張藝謀洗衣時,發現了口袋中的情書。

"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帶走了。"

這封署名為鞏俐的信,含蓄的證明了張藝謀的心思已經不在自己身上。

肖華強忍悲傷,把信放了回去,決心在晚上張藝謀回來後仔細詢問。

張藝謀一邊吃著肖華煮的面,平靜地說:"這件事兒本來沒想瞞你的,只是回來後實在太忙。在山東的時候,我們還沒什麼,到了寧夏,就發生過那麼幾次。"

當時的肖華實在太愛張藝謀了,她寧願欺騙自己,把這些事情歸結為張藝謀的一時衝動。

但是幾天後,張藝謀因為鞏俐被男友暴打的事情,質問肖華。

希望肖華不要把自己與鞏俐的事情公之於眾,而肖華也確實不捨得用這樣的方式來報復自己心愛的人。

肖華堅守著這段感情,無論張藝謀的心思已經變成什麼樣子,肖華都還保持著愛他的狀態。

"我和她完全是農村插隊時的錯誤。"

當張藝謀的這句話傳到肖華的耳中時,肖華已經明白那個曾經與他共度艱苦生活的男人,那個細心為自己準備驚喜、照顧自己的男人,已經在歲月的長河中消失了。

她妥協了。

結語

張藝謀的父母得知離婚的消息,父親苦苦哀求,母親則在電話中大罵張藝謀。

也許這麼多年的付出,在張藝謀眼中,算不得什麼。

但是肖華是一個多麼好的兒媳婦,張藝謀的父母心知肚明。

張藝謀的母親說:"兒媳婦,我只認肖華。"

肖華稱得上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傳統兒媳,只不過遇到了一個沒有珍惜她的人。

而鞏俐在等待了八年之久後,也依舊沒有等來張藝謀的一紙婚姻。

那就是下一個故事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