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太陽活動下降60%,地球或進入小冰期,人類該怎麼辦?

三體使者 發佈 2020-07-18T22:38:04+00:00

根據資料顯示,歷史上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場地球小冰期發生在17世紀40年代,一直延續到17世紀80年代才結束。

2030年太陽活動下降60%,地球或進入小冰期,人類該怎麼辦?

根據資料顯示,歷史上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場地球小冰期發生在17世紀40年代,一直延續到17世紀80年代才結束。那時,地球大部分地球都陷入極寒中,我國廣東、福建等地區在當時也是狂降暴雪。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一篇對於太陽活動觀測的報導,表示太陽的活動會在2022年達到峰值,之後就會逐步回落。最終在2030年的時候,太陽活動會比現在下降60%,這意味著地球或許將迎來繼17世紀之後最嚴重的一次小冰期。


17世紀小冰期形成原因

可能大家會覺得當時小冰期的出現與太陽活動有關,但根據資料考證,17世紀小冰期的出現,大約是以下兩個原因:第一,美洲大陸大量的森林出現,吸收了太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最終導致地球因為二氧化碳太少了大幅度降溫;第二,當時地球出現了多次的火山噴發,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大氣層之中,導致地球的氣溫下降。


由此可見,即使太陽活動沒有什麼顯著的變化,地球上的自然現象也會導致地球氣候的變化。比方說如今在工業革命之後,伴隨著人類的活動,大量的傳統資源被挖掘出來然後大量的燃燒,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地球出現溫室效應,氣溫也越來越高。


為何太陽活動會下降60%?

其實答案很簡單,通過多年來對於太陽的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太陽的活動周期大約是10-12年左右,而且每隔11年左右地球發生的磁暴現象也與太陽的活動周期有關。因此,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科學家發現2022年將是太陽活動最劇烈的一年。此後,太陽活動會逐漸變弱,最終在2030年會進入「休眠期」。


比方說當太陽光子變少,且很多也會被折射到宇宙中,這樣就會讓降落在地球上的光子也減少了。所以,地球自然而然就會氣溫下降。不過,很多科學家卻並不認為小冰期會對地球造成影響,也不會對人類造成影響,因為如今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已經很嚴重了。


冰川融化會讓地球氣溫進一步升高

我們知道,冰川中存在著很多的甲烷,當全球變暖讓冰川融化後,這些甲烷也會被釋放出來。於是,地球的溫室效應也就會因此陷入到惡性循環中。所以,雖然太陽活動減弱會讓地球降溫,不過基本上是與溫室效應所產生的惡果可以抵消的,地球並不會像古代一般,出現太嚴重的降溫天氣。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也提到了除了太陽活動之外,還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著地球的氣溫。所以,在我們還沒有普及新能源之前,我們首當其衝需要考慮的問題或許還是如何去控制溫室效應,畢竟它才是人類目前最大的敵人之一。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