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離地球很近,人類為何不登陸金星?

科學探索菌 發佈 2020-07-18T05:35:00+00:00

金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公轉軌道介於水星和地球之間。可見,既要把人安全送到金星表面,又要讓人從金星表面安全返回地球,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載人登陸火星要難很多,當然也更富有挑戰性。

金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公轉軌道介於水星和地球之間。它每天清晨會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作啟明星。金星雖然名字中帶個金字,不過金星上面並沒有滿地黃金。

由於離地球最近,金星是人類最早探測的太陽系行星。在上世紀60年代,美蘇等國就開始探測金星,迄今已向金星發射了40多顆探測器,其中將近二分之一的探測器都是蘇聯發射的。

1970年,蘇聯發射的「金星7號」探測器成功到達金星表面,成為第一個登陸金星的人類探測器。1978年,蘇聯的金星10號和11號也實現金星表面軟著陸,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分別工作了110分鐘。美國也不甘落後,於1978年發射了先驅者1號和2號探測器。此後,蘇聯又陸續發射了多顆金星探測器。

經過長期的探索,科學家獲取了金星的大量數據。根據探測器傳回來的數據,金星的質量和體積雖然比地球小一點,但是金星表面的大氣極其稠密,表面的大氣壓是地球的90倍,這相當于海底900米處的壓力。金星大氣中97%都是二氧化碳,這造就了史無前例的溫室效應,使得金星表面平均溫度高達450℃以上。金星表面由於溫度很高,不存在液態水。

金星表面遍布火山,是太陽系火山最多的行星。火山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並遮蔽了金星的天空,將60%的太陽輻射都反射到了太空,即使這樣,金星表面的溫度仍然很高。金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硫與大氣中的水蒸氣結合,形成了硫酸雲,濃厚的硫酸雲讓金星的天空看起來始終是橙黃色的。此外,金星上閃電也非常多。

在人類對金星進行探測的早期,由於不知道這些詳細數據,探測器還沒有到達金星表面,不是被大氣壓扁了,就是被高溫燒毀了。這麼惡劣的環境,目前來看就只有無人探測器才能登陸金星,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如果載人登陸金星,基本上是有去無回。

如果人類的科技達到一定的水平,載人登陸金星倒是可行的。

目前人類的深海探測器已經能夠下潛至1萬米的深海。地球上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海溝底部的壓力是地球大氣壓的1100倍。如果金星探測器的承壓能力也能達到這樣,應該能夠在金星表面堅持更久。

由於金星上有濃硫酸,載人登陸設備還必須具備極強的防腐蝕能力。此外,在500度的高溫下,隔離高溫是頭等大事,必須保證艙內設備正常工作,以及保障太空人的生命安全。

金星雖然擁有固態的岩石表面,但金星上的環境極其惡劣,如果太空人像阿波羅登月太空人那樣在月球表面自由行走,風險會很高。在出艙活動之前,你還得擁有一套防護能力極其強大的太空衣,能夠將各種危險阻擋在外,鋼鐵俠的戰甲在那種環境下估計也頂不了多久。

以目前探測器的飛行速度,把人送往金星大約需要3個多月。整個旅程就如同載人登陸火星,不過火星上的環境要比金星好很多。登陸金星前,需要提前在金星建立基地,在金星表面建立基地是不太現實的,不過可以在金星軌道上空建空間站。

要達到這樣的科技水準,估計要等到下個世紀才行,必須要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有所突破。夢想終歸是要有的,火星是除了金星之外,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在本世紀載人登陸火星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可見,既要把人安全送到金星表面,又要讓人從金星表面安全返回地球,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載人登陸火星要難很多,當然也更富有挑戰性。而更大的夢想便是改造金星了。

我是科學探索菌,全網多平台運營,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