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看過他們的書,卻不一定知道他們都曾當過間諜

從何而來 發佈 2020-07-17T12:36:11+00:00

今天啊,咱們就說點輕鬆的話題,聊聊幾位世界著名作家不為人知的間諜故事,走進他們的雙面人生。晚年的海明威生活在高度緊張之中,一直懷疑聯邦調查局在對他進行密切監視,並因此陷入了深度抑鬱,最終自殺,「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夜晚,他望著鄰桌,然後說,『那邊吃飯的那兩個傢伙,他們是聯邦調查局的。』

今天啊,咱們就說點輕鬆的話題,聊聊幾位世界著名作家不為人知的間諜故事,走進他們的雙面人生。

馬可·波羅:一個至今未解的間諜疑雲

13世紀中期,統治威尼斯共和國的總督們得知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繁榮的帝國,富得流油,強得可怕。為此,他們錄用了一大批線人,希望能夠探得虛實。

尼古拉·波羅和馬菲奧·波羅兄弟就在此時被派往中國,名義上是去商談貿易事宜,實際上是來搜集中國政治、商業等情報。臨行前,尼古拉帶上了自己的兒子——日後大名鼎鼎的馬可·波羅。

電視劇《馬可·波羅》劇照

就這樣,波羅家族3人跋山涉水,歷時4年,到達北京,見到了忽必烈。

波羅家族來到北京,電視劇《馬可·波羅》劇照

忽必烈對歐洲興趣很大,他把馬可一行當成歐洲的傑出商人,親自召見。

電視劇《馬可·波羅》劇照

在與忽必烈交流期間,馬可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使忽必烈頓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後來,忽必烈叫馬可充當他的個人特使,執行了多次外交任務。

馬可·波羅與忽必烈,電視劇《馬可·波羅》劇照

就這樣,馬可又在中國呆了17年,直到忽必烈去世。期間,他向威尼斯送回了極為豐富的情報,其中一則顯示了他無與倫比的間諜成就:他由騎兵口中得知,忽必烈已經斷定,歐洲「石頭和樹居多」,對蒙古人放養龐大的牲畜群毫無用處。這一點讓威尼斯的總督們特別高興:中國人討厭外國人,無意在歐洲建立立足點。此外,總督們還收到了一些極具價值的技術情報,包括織布機、星盤、指南針和紙。

神通廣大的馬可回到歐洲後,受到總督們由衷的感謝,還得到一項獎賞:一棟威尼斯最漂亮的別墅。後來,馬可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聞名世界的書——《世界奇聞集錦》,後來更名為《馬可·波羅遊記》,成為長盛不衰的經典讀物。

馬可·波羅一直隱瞞自己的間諜生涯,直到1323年,臨終之際,他才和自己的兩個妹妹承認,他的傳奇經歷其實是總督們精心策劃的一次間諜任務,至於那些質疑他的旅程是否真實的讀者,他帶著一絲難以捉摸的微笑說:「我那本書中所說的,遠不及我所見識到的一半。」

毛姆:一個作家間諜的「告白」

作為20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毛姆的名字與膾炙人口的作品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如《月亮和六便士》《刀鋒》。關於他的各類傳記也屢見不鮮,但是他出於愛國主義熱情替英國軍情六處工作的往事,卻少有人知。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毛姆赴法國參加戰地急救隊,不久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在日內瓦收集敵情;後又出使俄國,不料趕上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這一段隱秘的經歷,後來被他寫進了小說——《英國特工》中,被譽為「頭一部由親身經歷並親力親為者創作的間諜小說」

1917年夏天,毛姆第一次啟程去俄羅斯。他對外宣稱是要前往這個神秘而又廣袤的國度靜心寫作,然而,事實上,這並不是一次單純的文學之旅。

當年3月,俄國沙皇正式倒台,考慮到臨時政府很有可能被布爾什維克推翻,英國情報部門高層開始尋找合適的人選,秘密前往列寧格勒支持溫和派孟什維克,當時遠在紐約的毛姆入選這項任務。

在毛姆看來,間諜工作單調而乏味,有些甚至徒勞無益。毛姆的俄國之行更是徹底失敗:毛姆到達俄國的第三個月,布爾什維克就成功奪取了政權。

在《英國特工》這本根據切身經歷寫成的小說里,毛姆相當逼真地描繪出了自己的間諜故事。主人公艾興頓是個中年間諜,頭髮稀疏,害怕禿頂,既不勇敢,也不成功,像極了現實中的毛姆。不僅如此,在間諜接頭、傳遞情報等方面,小說的很多情節都可以和毛姆的經歷互為佐證。

不過也正是因為小說的真實性,毛姆被迫焚毀了其他未出版的小說——溫斯頓·邱吉爾閱過手稿後,警告毛姆他小說的內容違反了英國《保密法》

海明威當間諜:美國收到如小說般精彩的假情報

今年3月,《作家、水手、士兵、間諜:歐內斯特·海明威的秘密歷險記,1935-1961》(Writer, Sailor, Soldier, Spy: Ernest Hemingway's Secret Adventures, 1935-1961)(以下簡稱「《海明威秘密歷險記》」)一書正式在美國出版。多年來,海明威作為隨軍記者的事跡廣為流傳,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世界聞名的硬漢作家還曾經當過間諜。

《海明威秘密歷險記》作者尼古拉斯·雷諾茲(Nicholas Reynolds),牛津大學博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兼職教授、現代美國軍事史專家,曾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現任中情局博物館歷史學家

事實上,海明威不僅當過間諜,而且還是多面間諜,他對這份工作十分痴迷,私下裡與蘇聯、美國的多家情報機構建立了聯繫。

海明威最開始引起蘇聯情報機構注意是在1935年夏天。當時,他為極左雜誌《新大眾》寫了一篇批評文章,指責美國政府拋棄了在佛羅里達群島參加救援工作的一戰老兵,引起了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的注意。

1937年,西班牙內戰期間,海明威(中)與反法西斯主義共和派的外國志願者們在一起

兩年後,海明威又將政治熱情投入到了西班牙內戰之中,在那裡,他與蘇聯情報機構有了第一次接觸。

沒人知道海明威究竟是怎麼當上蘇聯間諜的,但《海明威秘密歷險記》作者表示:「我們確實知道,海明威給蘇聯人一套郵票,作為接頭暗號。海明威是這樣說的:『萬一我必須要跟某個陌生人見面,你就拿上這些郵票。那麼那個人來見我的時候,可以向我出示這些郵票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可惜,對蘇聯而言,海明威從未發揮出他的全部潛力。因為正在這時,美國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找到了海明威,請他搜集中國領導人的情報,以利財政部制定對華援助政策。

在重慶,海明威和蓋爾霍恩見到了蔣介石夫婦;還通過王安娜的引見與周恩來會面,後來,海明威向摩根索做了個人匯報。

電影《海明威與蓋爾霍恩》中的海明威夫婦

宋美齡、海明威、蓋爾霍恩,1941年,重慶

沒過多久,美國加入二戰,海明威迫切地向美國提供援助。1942年12月,海明威報告,在加勒比地區發現了一艘德國潛艇。美國海軍認真對待此事,重新部署了艦隊行進的路線。但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認為海明威匯報的「如小說一般精彩」的情報很多是「編造的」,時任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嘲諷海明威是「半吊子間諜」。

海明威與他的比拉號遊艇,二戰期間,他對這艘遊艇進行了改造,以搜尋加勒比地區的德國潛艇

1945年,海明威回到古巴,拒絕了蘇聯方面的示好,並淡化了自己在戰爭期間和蘇聯的聯繫。

海明威與法蘭西地下抵抗運動成員在巴黎郊外

晚年的海明威生活在高度緊張之中,一直懷疑聯邦調查局在對他進行密切監視,並因此陷入了深度抑鬱,最終自殺,「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夜晚,他望著鄰桌,然後說,『那邊吃飯的那兩個傢伙,他們是聯邦調查局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