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子嗣眾多,十五阿哥非嫡非長,為何會選擇立他為儲?

歷史口袋 發佈 2020-07-17T10:49:45+00:00

在古代,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是頭等大事,為了儲位,手足相殘、兄弟反目也不奇事,不過,不是所有皇子都有機會參與儲位鬥爭的,能夠參與的都要有個「說法」,例如嫡子、長子,古人對嫡庶看得非常重,而嫡子出身相比較庶子占有很大優勢,如果是嫡長子那更是皇位欽定的繼承人,如果繼承不了皇位,就知道有死路一條!

在古代,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是頭等大事,為了儲位,手足相殘、兄弟反目也不奇事,不過,不是所有皇子都有機會參與儲位鬥爭的,能夠參與的都要有個「說法」,例如嫡子、長子,古人對嫡庶看得非常重,而嫡子出身相比較庶子占有很大優勢,如果是嫡長子那更是皇位欽定的繼承人,如果繼承不了皇位,就知道有死路一條!

除了出身,能力也很重要,縱觀歷史,嫡子或者長子成為皇帝的也並不多,因為能力也是被定位儲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了選擇一個合適的繼承人,皇帝多會廣納妃嬪,孕育很多子嗣,清朝的乾隆皇帝就子嗣頗豐,他一共有17個兒子,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最後他竟然傳位給他第十五個兒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這不禁令人好奇,十五阿哥非嫡非長,能力有一般,為何他會皇位繼承人?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

一、沒有更好的選擇

其實在繼承人選擇上乾隆的處境和唐太宗有一點相似,為何會選擇現在的這個繼承人?因為沒有比這個更好的選擇了。乾隆的子嗣很多,但是夭亡的很多,所以到最後就屬永琰最合適!

1.不得乾隆喜愛

乾隆有17個兒子,有名有姓的14個,乾隆的皇長子永璜雖然是乾隆第一個兒子,但是卻不得乾隆喜歡,加上本身又很愚鈍,在孝賢皇后葬禮上與三弟永璋一起被人挑撥做出失儀舉動,乾隆大怒,二人被取消立儲資格;皇八子沉迷酒色還有殘疾,影響形象,不予考慮;皇十二子、十三子因為生母為繼皇后,惹得乾隆厭惡,雖然也算是嫡子,但是都過得很悽慘,皇位更是輪不到他們;

2.嫡子夭亡

乾隆也是有嫡長子的,這就是孝賢皇后所出的永璉,乾隆對這個嫡長子極為看重,但是可惜未到成年就夭亡,被追封為端慧太子;皇七子也是孝賢皇后的嫡子,也曾想被立為太子,可惜沒到兩歲就夭折了;

3.被出嗣過繼出去

還有皇四子永珹被出嗣給懿親王,皇六子被過繼給慎靖郡王;

除了上面這些不是幼時夭亡就是沒能力不得乾隆喜愛的皇子外,永琰還是有競爭對手的,那就是皇五子永琪、皇十一子永瑆,這算是有能力和永琰競爭的對手了,這裡面永琪在歷史上是一個有能力、又很受乾隆喜愛的皇子,他博學多才,還曾經將乾隆從火場背出來,救過乾隆,24歲就被封為和碩榮親王,只可惜天妒英才,永琪26歲就因為身染重病去世了。

還有永瑆,永瑆繼承不了皇位的原因很多,首先永瑆文人氣太重,清朝一直以馬背上的天下為榮,對於文人是有些瞧不起在裡面的,而且永瑆的生母淑嘉皇貴妃是朝鮮人,屬於外族人,所以乾隆不會讓一個帶有外族血統的皇帝成為皇帝的,經過這麼一篩選,就剩下永琰了。

永琰還有一個親弟弟永璘,這也是乾隆最小的孩子,不過永璘有自知之明,不想做皇帝,曾說:「即使皇位像雨點一樣從天上灑落,也不會落到他頭上。」就這樣,永琰成為了唯一的皇位繼承人。

二、永琰性格穩重,好把控

永琰能力不算出眾,但是性格好,還聰明好學,當時乾隆年事已高,但對於權力還是有些戀戀不捨的,像永琰這樣穩重的性子還是比較好把控的,後來即使乾隆退位成了太上皇,朝中上下依舊是乾隆說了算,永琰還和太子一樣,也沒有表示什麼不滿,這也是乾隆選擇他的原因,畢竟他也不希望自己老了被兒子造反!

三、永琰生母非常受寵

其實皇子的命運和生母一直都是息息相關的,比如乾隆喜歡孝賢皇后,嫡子剛出生就考慮立為太子,而繼皇后被乾隆厭惡,她的兒子過著悽慘的生活,這便是母憑子貴,子憑母榮,永琰的生母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令妃,令妃出身包衣,地位低微卻深得乾隆喜愛,去世後還被追封為皇后,所謂愛屋及烏,令妃的兒子乾隆自然也喜歡,所以永琰能夠繼承皇位和他的生母有很大關係。

四、嘉慶帝壽命長

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乾隆是真的長壽,他活到了89歲,這壽齡放到今天也不算短,而永琰是為數不多活得過乾隆的皇子之一,所以這也是永琰的一個優勢。

以上便是永琰被選為皇位繼承人的全部原因,歡迎大家補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