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芬丟下小女兒去吃飯,我卻只想為她的育兒方法點讚......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發佈 2020-07-15T06:25:37+00:00

蔡少芬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提到了這樣一件事:她的小女兒很粘她,每次都要媽媽抱。有一次他們全家去吃飯,妹妹又讓蔡少芬抱。

薩姐出品


01

蔡少芬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提到了這樣一件事:

她的小女兒很粘她,每次都要媽媽抱。

有一次他們全家去吃飯,妹妹又讓蔡少芬抱。

但是這次蔡少芬卻覺得,她如果每次都是抱妹妹,會對姐姐不公平。於是她對小女兒說:「姐姐也需要我,這次你跟爸爸,我跟姐姐。」

圖源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

但是妹妹卻不聽,哭著鬧著要媽媽抱。

蔡少芬的家人也勸她妥協,不要讓妹妹這樣哭。

但是蔡少芬沒有採納家人的意見,因為她知道妥協一次便會有無數次。於是她和老公張晉決定,她帶姐姐上樓吃飯,張晉在下面陪著妹妹哭。

圖源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

蔡少芬他們在樓上吃了一個多小時,張晉就在樓下陪著妹妹哭了一個小時,等到妹妹哭夠了,張晉再和她講道理,告訴她為什麼不能這樣。

講完道理後張晉問妹妹:「你上去之後要說什麼?」妹妹說:「對不起。」

張晉這才說:「好吧,那我疼回你,下次不要再這樣做了知道嗎。」然後抱一抱親一親妹妹之後帶她上樓。

上樓後妹妹主動給家人道歉:「對不起大家,我不應該這樣子做,這對姐姐不公平,我以後再也不這樣了。」

圖源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

而這次之後,妹妹真的沒有再和姐姐爭過寵,姐妹倆相處得很有愛、很和睦。

很多人認為蔡少芬的做法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過於殘忍,可是如果形成不自覺偏向的習慣,傷害二胎之間的感情,不是更加殘忍嗎?

在二胎爭寵的時候,不自主偏向會哭的那個孩子,但這只會更傷害懂事的那個孩子。

二胎關係本就敏感,如果蔡少芬面對小女兒的哭鬧就放棄原則,那麼只會助長小女兒的肆意妄為與更加忽視大女兒。

二胎之間的感情如何從來都取決於父母怎麼做,因為二胎關係,本就是一場「刻意」的平衡。

02

每一對成為仇人的手足,背後都有一個無意偏愛的父母

知乎上一位媽媽發帖:「我和我大女兒因為小兒子鬧得有點僵,這是誰的問題?」

帖主說,她女兒老是嫌棄弟弟打擾她,亂動她的東西,非要把房門鎖上才放心,更是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叨叨半天。

她讓女兒讓著弟弟,說高中生不要和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斤斤計較。為此,女兒說她偏心,她卻覺得不是。

這一天,小寶又在姐姐房間玩,不小心把姐姐的箱子打翻,姐姐要求媽媽和弟弟一起收拾。可帖主當時在餵小寶吃飯,沒有理她。於是生氣的姐姐就衝出來把弟弟的積木全都倒在地上。

帖主覺得大女兒的行為莫名其妙,氣不過打了女兒幾下。之後女兒就一直發脾氣,說媽媽偏心。

帖主覺得女兒無理取鬧,所以發帖來求助大家的看法。

對於這位媽媽的帖子,評論區難得清一色地說是媽媽的問題。

一位高贊評論說得很好:「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請媽媽儘量讓兩個孩子都感受到愛。一味偏心不僅讓大女兒心寒,更是會培養出無法無天的小兒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兩個孩子的不負責。」

深以為然。

父母總覺得大的應該讓著小的,忽略了老大也是一個孩子,也需要關愛。

所以缺乏愛的老大和愛過剩的老二容易成為仇人,這不怪老大斤斤計較,也不怪老二調皮,怪只怪父母無意識的偏愛,一張嘴就是大的讓著小的這種語言。

是這種無意識的偏愛,將手足變為仇人。


03

手足之爭,爭的從來都不是公平

當孩子在爭寵時到底在爭些什麼?

之前在書中看到一個故事:

一位媽媽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難伺候?每次無論買什麼我都是買雙份,老二有的老大從來都不少,可是為什麼老大還是抱怨我偏心?」

其實,這位媽媽只看到了表面的公平,並沒有去想過孩子的內心。她覺得給予一樣的物質就是公平,但是忽略了孩子各自的差異。

她給兩人都買了恐龍玩具,可是喜歡恐龍玩具的是小寶,大寶喜歡的是飛機模型。

她給兩人買的都是芒果味的蛋糕,可是喜歡芒果口味的是小寶,大寶喜歡的口味是巧克力。

這位媽媽以為她做到了公平,其實心理上已經偏袒。

就像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哪怕金智英已經三十多歲,已經身為人母,可是依舊會因父親不記得她喜歡的麵包口味卻記得弟弟喜歡的而耿耿於懷一樣,有些烙印一記就是一輩子,有些被忽視的落差感一生都難以填平。

圖源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閾值」,每個人的需求不同,獲得快樂的條件不同,幸福的閾值也不同。

很多二胎家庭錯就錯在父母自以為公平,卻忽略了不同孩子的需求閾值不同。

孩子在意的是一個玩具嗎?是一個麵包的口味嗎?

都不是,他們在意的是內心的需求得沒得到父母的關注,被關注,才不會感到失衡,才不會去爭。

所以啊,手足之爭,爭的不是公平,而是一份看見。如果孩子被看見,又怎會去計較?


04

聰明的父母,都會刻意平衡,各自偏愛

胡可曾在節目中坦言,自己之所以生二胎,是因為知道獨生家庭的孩子是怎樣一種孤獨。她不想讓孩子和她一樣孤獨,想孩子能有一個人彼此作伴,一起成長。

但是二胎家庭的關係,又怎是說一說那樣簡單?二胎,關係處好了是手足,處不好可能就是仇人。

為了有一對和諧友愛的手足,這就要求身為父母的我們,學會平衡,學會偏愛。

1.不當裁判,不判對錯

很多父母在孩子產生矛盾時,喜歡做裁判,但是無論事情的起因如何,一旦做了裁判,就一定會傷害到另外一方。

所以,不要去做裁判,不去裁定誰對誰錯。孩子之間的矛盾,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能學會如何處理矛盾,更能學會如何處理一段親密關係。

這對他們而言,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大有裨益。

2.分開批評,共同誇獎

二胎家庭,父母尤要要注意的是,無論孩子犯了怎樣的錯,都不要當著另外一個孩子的面去批評其中一個孩子。

當面批評,會讓被批評的孩子產生怨恨。將犯錯誤的孩子帶到沒有人的地方單獨教育,不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還能保存他的面子。

而對於誇獎來說,不僅要當著孩子們的面誇獎,還要兩個孩子一起誇獎。

比如夸老大書法寫得好的同時,也要夸一夸老二的閃光點。

可以說:「弟弟雖然沒有哥哥寫得好,但是弟弟畫畫棒呀。你們兩個人可以合作,一個負責畫,一個負責寫,那將會是多麼完美的作品呀。」

分開批評,共同誇獎,兩人才能學會合作,而不是相互詆毀爭寵。

3.一起養育,共同成長

高曉松曾在《曉年鑑》中提到,他童年時期大部分時間是在上海由爺爺奶奶帶大,小自己不到兩歲的妹妹卻一直跟在父母身邊。

這件事讓小時候的他有種極度不平衡感,感覺父母只愛妹妹不愛他。哪怕後來他回北京上小學,他也無法和父母親近,無法像妹妹一樣撒嬌,甚至一度不願在學校開口說話。

這對他成年後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影響,直到很多年後父親去世才釋然。

由此可見,對於二胎家庭來說,將兩個孩子養在一起是多麼重要。

既然選擇了生二胎,就不要因為忙或累而「拋棄」另一個孩子,孩子要的不多,有父母的陪伴就夠了。

為了兩個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定要一起養育,共同成長。


一輩子很長,父母會離開,朋友會走散,唯有手足,可能會相伴一生。

無論風雨還是艷陽,無論歡笑還是淚水,有人分享,有人攙扶,才能到達更遠的地方。

身為父母,我們渴望手足相愛。

但也要記得,每一對相愛的手足,背後都有一個刻意平衡的父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