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紀錄片揭秘哈佛每年的特殊頒獎禮,只為讓孩子明白科學的真諦

少年商學院 發佈 2020-07-15T14:49:17+00:00

1991年以來,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每年都有這麼一個科學界的頒獎典禮。看到「哈佛」,你腦海中想必已經有了畫面:西裝革履、全場嚴肅、學術匯報...

文 | 米飯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副主編


1991年以來,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每年都有這麼一個科學界的頒獎典禮。



看到「哈佛」,你腦海中想必已經有了畫面:西裝革履、全場嚴肅、學術匯報...


沒錯,現場確實坐著不少科研大咖和諾獎得主。



但,隨著鏡頭一轉,畫風似乎有點清奇。


漫長亂飛的紙飛機。



各種奇奇怪怪的場景:


十個領域的獲獎嘉賓,抓著同一條繩子上台;



領個獎順便把啤酒瓶往腦袋上一拍;



現場呼啦圈大賽,原來科學家玩起呼啦圈還沒隔壁家小孩厲害。



這個「群魔亂舞」的典禮,頒的獎項也有個特別的名字: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


他們的研究主題如同頒獎現場一般「不走尋常路」,比如:為什麼意大利麵只能折成三四五六七八段,而不是兩段?



啄木鳥每天啄樹會頭痛嗎?



酒吧打架時,空啤酒瓶和滿的哪個打人更痛?



以上令人迷惑的「獲獎」研究,都出自我今天想推薦的紀錄片:《趣味科學》(The Funny Side of Science)。



暑假快到了,不妨帶孩子一起看看,這些腦洞大開的科學家們,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趣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學習到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思路:發現——假設——實驗——驗證——應用。


為什麼意面不能折成兩段?


「搞笑諾貝爾獎」,顧名思義,是一個「諷刺性」的獎項。全稱Ig Nobel Prize,既是對諾貝爾獎(Nobel Prize)的模仿,也是ignoble(不光鮮的)一詞的雙關語。


從1991年起,每年頒發一次,以獎勵那些符合科學、但看起來很瘋狂的研究。


這些研究主題都有一個共同點:初見時覺得好玩,一周後你還是念念不忘,腦子裡只想著把它們分享給好朋友,笑過之後還會陷入思考。


其中最有名的一個研究就是「意大利麵研究」,這也是物理學上一個久遠的難題:為什麼生的意大利麵不能折成兩段?



我不信邪地買了一袋,還真是根根如此,背後到底是什麼原理呢?


研究者想了半天,決定從問題本源開始思考:意面的生產。


但其實,最簡單的意面製作方法是一樣的:小麥粉加水——捏成麵糰——用機器擠成條——在熱風隧道的架子上烘乾。


工藝沒問題,那是因為意面的內部結構嗎?



研究者把意面放到1000倍的顯微鏡下,發現內部有疏密不一的孔,這也許就是麵條第一處斷裂的原因。


但為什麼就是不能折成兩段呢?


苦思冥想之下,他們採用了最「笨」的方法:沒日沒夜地折意面......



沒想到,靈感就這麼來了。


誰說幾處斷裂一定是同時發生的呢!有沒有可能第一次斷裂時的作用力,以某種方式被傳遞了下去,才引發了後續的斷裂?


為了驗證這種猜想,科學家安裝了一台高速攝像機,專門記錄麵條折斷的過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