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寶笈名跡丨宋徽宗:寫生珍禽圖

私享藝術 發佈 2020-07-15T06:29:10+00:00

《寫生珍禽圖》是徽宗寫生花鳥畫的典範,筆調樸質簡逸,全用水墨,對景寫生,無論禽鳥、花草均形神兼備。27.5 × 521.5 cm。

趙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1100-1125)。性好書畫,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並且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他自己則不但擅長花鳥、山水、人物,也喜好收藏法書名畫,遂使內府珍藏的名跡,百倍於前朝,並且將之編纂為《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成為今天研究古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

趙佶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也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一)杏苑春聲 鈐印:乾隆宸翰、幾暇臨池

《寫生珍禽圖》是徽宗寫生花鳥畫的典範,筆調樸質簡逸,全用水墨,對景寫生,無論禽鳥、花草均形神兼備。畫卷共分事十二段,每段接縫處有宋徽宗的雙螭印,共十一方。

圖中鳥之羽毛,用淡墨輕擦出形,又以較濃墨覆染,再以濃墨點染重點的頭尾、羽梢等部位,層疊描繪,反映鳥羽鬆軟的質感、豐富的厚度以及斑斕的色彩。枝葉的畫法也是類似。尤其竹葉的畫法與史籍記載完全一致。

《寫生珍禽圖》亦有精彩之處,如第十一段「原上和鳴」的回首顧盼,第五段「碧玉雙棲」的動靜對比,以及第二段「薰風鳥語」的凝神引頸,皆生動寫實。

(二)薰風鳥語 鈐印:翌太和

學界對宋徽宗繪畫的研究由來已久,無一例外地都會提及《寫生珍禽圖》。民國大藏家張珩曾過眼這件作品,在成於20世紀60年代的書畫著錄《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繪畫(四)》中,他在對宋徽宗另一件水墨花鳥畫作品《四禽圖》作鑑定時是以《寫生珍禽圖卷》為參照標準。書中的《宋徽宗四禽圖卷》評註:「此卷乃徽宗親筆,畫法與《寫生珍禽圖》同」。

(三)薝蔔棲禽 鈐印:中和、染翰

謝稚柳通過對《寫生珍禽圖卷》技法與風格的研究,比照古代著錄,確定為宋徽宗晚年親筆。他所編《宋徽宗趙佶全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版)一書中有詳細的論述:「《圖繪寶鑑》記:趙佶『尤擅墨花石,作墨竹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叢密處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襲古人軌轍。』現在傳世趙佶的墨筆花鳥,除《枇杷山鳥》而外,尚有《四禽圖卷》、《寫生珍禽圖卷》。《四禽圖》為四段,《寫生珍禽圖》有十二段。其中有竹的《四禽圖》有一段,《寫生珍禽圖》有四段,都是撇出的形體,全用焦墨,不分濃淡,竹葉的交加處,都空一白道,使兩葉錯雜不相混。正是如《圖繪寶鑑》所說的『密處微露白道』。《南宋館閣錄續錄》記:寫生墨畫十七幅,宣和乙巳仲春賜周淮,十六字。可能《四禽圖卷》,抑《寫生珍禽圖卷》,正是賜周淮十七幅中所散失。兩者筆墨一致,情調一致,顯然是同一時期所作。宣和乙巳(1125年)為宣和七年,時趙佶四十四歲,明年丙午,即為欽宗靖康元年。是《四禽圖卷》、《寫生珍禽圖卷》或並為趙佶被擄前二年之筆,亦顯示其風調與其中期之作有所不同。又同書第5頁:《四禽圖》、《寫生珍禽圖》即從它的風貌而言,已是他後期之作了。」

(四)際花笑日 鈐印:乾隆宸翰

(五)碧玉雙棲 鈐印:墨雲

(六)淇園風暖 鈐印:浴德、漱芳潤

(七)白頭高節 鈐印:絜矩、涵虛朗鑒

(八)翠條喧晴 鈐印:研露

(九)疏枝喚雨 鈐印:席上珍、比德、朗潤

(十)古翠嬌紅 鈐印:會心不遠

(十一)原上和鳴 鈐印:樂天、惟精惟一

(十二)樂意相關 鈐印:乾·隆、幾暇臨池

宋徽宗 寫生珍禽圖

手卷 水墨紙本

27.5 × 521.5 cm

私人收藏


--- END ---

出品人丨王成業

編輯丨《私享藝術》全媒體運營中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