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發現一本宦官家譜,內容與史書不符,清朝果然大肆篡改明史

夏末講歷史 發佈 2020-06-14T09:29:36+00:00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其寫作的手法和《史記》如出一轍,故此也被歷代王朝納為正統的史書,與《史記》一樣被稱之為正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其寫作的手法和《史記》如出一轍,故此也被歷代王朝納為正統的史書,與《史記》一樣被稱之為正史。

按照各史所記朝代的先後排序,二十四史分別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大明王朝崇禎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明王朝覆滅的那一年,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

熟讀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每一個王朝的建立,都伴隨著戰爭和流血,當新的王朝建立起來之後,出於政治上的需要,都會重新編寫前朝所撰寫的官方史書。諸如元朝建立後,重新修撰了《宋史》、《遼史》和《金史》。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建國之初,朱元璋便立即著手組織對《元史》的編撰;1644年明朝滅亡後,清兵進關,一統中原。最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滿清於進關後的第二年,便嚷嚷著要纂修《明史》。

清朝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設立明史館,纂修《明史》,直到乾隆帝四年(1739年)才最終定稿,前後歷時長達近百年。這部耗時近百年時間定稿的《明史》,其卷數載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記述之完善,敘事清晰,文字簡潔,被專家譽為二十四史中的上乘之作。

但就是這麼一部上乘之作,耗時近百年才定稿的史書,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入主中原的滿清統治者,自認為一統江山是歷朝歷代最為光明正大者。雍正帝曰:「趕出明之主人者,流賊李自成也。我朝驅逐流寇,應天順人而得天下!」

在清廷統治者主導修撰下的《明史》,不僅完全隱沒了女真先祖和大明朝的臣屬關係,並且還隱沒了存在於南方的,弘光、隆武、紹武、永曆四個南明小朝廷存在的事實。

由此可見,清廷也是篡改了真實的歷史。一部福建同安縣的《張氏族譜》,也間接地佐證了清廷篡改了《明史》。在這部族譜中,記載了一位明朝成化年間的宦官張敏的生平事跡。有意思的是,《張氏族譜》中關於張敏的記載和滿清修撰的《明史》中的記載相差很大。

張敏,字太德,或字輔德,生於1434年。《明史》中記載:「萬貴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紿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諡恭恪莊僖淑妃。敏懼,亦吞金死。敏,同安金門青嶼人。」

明憲宗的寵妃萬貴妃,為人比較專橫跋扈,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寵妃,在後宮中獨攬大權。在自己的孩子夭折後,萬氏變得喪心病狂,自己沒有子嗣也不讓後宮其他女人擁有。一旦發現皇宮裡其他嬪妃懷有身孕,萬氏都想盡辦法對其下毒手。

不僅如此,就連明孝宗都差點死在萬氏手中。明孝宗乃是一位被沒入宮中任內藏女史的紀氏所生。紀氏懷孕後,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宦官張敏得知了這一消息,立刻幫其隱瞞其懷孕的消息。

之後,孩子出生後,得知消息的萬貴妃命人前去殺之,多虧張敏捨命保護,上演了一出「狸貓換太子」的好戲,最終保下了紀氏的孩子,也就是後來的明孝宗。《明史》記載:「成化十一年,在得知紀淑妃暴斃而亡的消息後,張敏甚為懼怕,遂吞金而死。」

但這段卻是和其他史料記載有出入,宦官張敏並非是吞金而死,乃是病死的。《張氏族譜》里記載,張敏是在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病死的,並不是《明史》中所記載的死於成化十一年。

除了《張氏族譜》的記載之外,在《同安縣誌》和《金門縣誌》中也記載:成化二十一年,敏疾,帝遣太醫診視。還有,有關萬貴妃大肆迫害皇嗣的事情,在明朝自己編修的《明憲宗實錄》和《明孝宗實錄》中卻無相關記載,這一點是不是很可疑。

因此,結合《張氏族譜》、《同安縣誌》、《金門縣誌》、《明憲宗實錄》和《明孝宗實錄》來看,清朝統治者在編修《明史》時,確實篡改了很多內容。現如今,一些文史學者為了研究明朝歷史,之所以去日本等西方國家借閱資料,那是因為在清朝編修《明史》時,一些史官偷偷把《明實錄》抄錄,之後流傳到了日本,現收藏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參考資料:《二十四史》、《明史》、《張氏族譜》、《同安縣誌》、《金門縣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