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商總會唐俊:在戰疫和扶貧攻堅兩個戰場中選出社會責任企業新表率

封面新聞 發佈 2020-06-14T08:23:35+00:00

共克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在戰疫和脫貧任務交織的這一年,川商企業勇擔責任、積極作為。考慮到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戰疫就是今年的新變化,「部分企業的突出表現成為了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危機事件處理典範,在評選社會責任企業中加分不少。

封面新聞記者 劉旭強

共克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在戰疫和脫貧任務交織的這一年,川商企業勇擔責任、積極作為。

這些所作所為,對社會責任進行了哪些新演繹?如何評選出表率企業?川商總會執行秘書長唐俊作出解答。

社會責任新外延:戰疫情、穩經營

唐俊說,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社會責任外延和內涵不斷發生新變化。考慮到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戰疫就是今年的新變化,「部分企業的突出表現成為了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危機事件處理典範,在評選社會責任企業中加分不少。」

而具體的考核,唐俊認為會集中在在戰疫情、穩經營兩個維度。以川商為例,川商在這兩個戰場上積極迎戰。

疫情之下,雖然大多數川商自身面臨巨大經營風險和挑戰,但是海內外川商仍積極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據川商總會不完全統計,廣大川商及川籍(四川)商協會組織提供各類抗疫支持,累計價值超過40多億。

支援抗疫的同時,川商也積極復工復產,努力活下來、穩經營,為社會做貢獻。新希望乳業、通威食品、紅旗連鎖、眉州東坡、藍劍飲品等涉及民生領域企業在春節堅持營業,產品及時供應社會。

在疫情逐步穩定之後,定信心、謀發展是社會最迫切需要的。為此,川商企業通過簽署投資計劃、開工新項目、增收大學畢業生等方式,助力保就業、保民生、穩發展。

雙決之年 川商多維度打贏脫貧攻堅戰

雙決之年,如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考核關鍵。唐俊指出,社會責任已經內化成企業文化的重要部分。正因如此,企業在脫貧攻堅戰中表現出從被動變主動,從自發變自覺的特點。具體到川商的扶貧成績,唐俊從消費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三個維度舉例點讚川商的雙決表現。

消費扶貧,因勢利導創增收。通過「萬企幫萬村」行動,海特集團購買貧困村山羊,與當地結對合作,統計捐款捐物金額數百萬元。海特不是個例,據四川省工商聯數據,四川企業通過四川省「萬企幫萬村」「中國農民豐收節」等活動,總採購金額超過16億。

消費扶貧是輸血,產業扶貧則是川商變輸血為造血。唐俊介紹:「新希望集團帶頭髮起光彩事業堅守扶貧路已經26年,全國產業扶貧項目超80個;通威集團三次深入青藏無人區,以自身光伏發電產業架起藏區基建橋樑;瀘州老窖通過打造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和特色幫扶項目,已助力古藺縣、紅原縣及兩個村落於2018年底實現脫貧摘帽......川商在產業扶貧上不遺餘力。

扶貧先扶智,再扶志,川商大力援助教育扶貧。藍光在涼山州全力推進「一村一幼」教育扶貧,捐贈1000萬,規劃三年,覆蓋11萬幼兒學生和7000多名村幼老師。據統計,僅2019年,川商總會會員企業、各地四川商會累計開展農業及相關技能培訓2萬餘人次,扶貧受益人數超過1萬人。

川商精神:商行大道 紮起雄起

戰疫情、助扶貧,這些行為展現了川商什麼精神?唐俊認為正好詮釋了川商總會提煉出的八字精神——商行大道,紮起雄起。

「行大道」,指的是川商走正道、遵紀守法,在陽光下成長,在發展好企業的同時,更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紮起」,是指川商之間要團結,共同發展,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但更重要的內涵是,川商之間不僅要紮起,川商還要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為家鄉建設紮起。這次疫情之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川商受衝擊較大,但仍然以自己的方式捐款捐物、積極抗疫,體現出同呼吸、共命運的「紮起」精神。

「雄起」,指的是川商一種拼搏、奮鬥的態度和決心,承擔社會責任、貢獻家鄉建設的前提,是自己要足夠強大。「川商企業數量大、體量相對較小,但近年來積極謀發展,不僅在傳統的餐飲食品等優勢產業上提檔升級、品牌力迅速提升,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經濟領域也有突出表現,湧現出一批有創造力、有爆發力的川商企業。」

「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相應面臨著新要求、新挑戰、新責任。這不僅需要企業的自覺行為,也需要外部驅動,輿論引導。」對於封面新聞舉辦的西三角社會責任論壇,唐俊認為,很好地營造了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輿論氛圍,引導企業踐行正能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