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職場關鍵節點,用好這些心理學效應,別讓瞎忙毀了你

向陽生涯 發佈 2020-06-15T22:02:02+00:00

昨天又有一個諮詢客戶找到了向陽生涯,說起自己的工作經歷,就一個字,忙,實在是太忙了。職場上瞎忙的現象確實很常見,有的人忙得沒時間兼顧家庭,可是工作上還是一團糟,有的人忙得天天曬加班,但卻是最先被公司優化掉的那一批人,忙得渾渾噩噩,忙得沒有計劃,而且忙得沒有價值,說他們瞎忙其實一點

昨天又有一個諮詢客戶找到了向陽生涯,說起自己的工作經歷,就一個字,忙,實在是太忙了。

每天很早就到公司,幾乎天天加班,很晚才離開,總是感覺工作做不完,累的半死不活。可是呢老闆根本看不到他的辛苦,不僅沒有加工資,還經常說他工作效率不行,工作方式有問題。

自己覺得是在為公司嘔心瀝血,可是在老闆眼裡就是瞎忙一場,這真的叫人鬱悶。

職場上瞎忙的現象確實很常見,有的人忙得沒時間兼顧家庭,可是工作上還是一團糟,有的人忙得天天曬加班,但卻是最先被公司優化掉的那一批人,忙得渾渾噩噩,忙得沒有計劃,而且忙得沒有價值,說他們瞎忙其實一點不冤枉。

向陽君這些年來也見證了不少職場人從瞎忙到靠譜的質的飛躍,發現很多瞎忙的人都是沒有抓住職場進階的關鍵的節點,錯失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也因此在忙碌中迷失。

向陽君大致歸納了7個職場的關鍵節點,在這些關鍵點,結合職業規劃的理念和一些實用的職場心理學效應,一定能幫助瞎忙的人規劃好發展的方向,擺脫尷尬。

01

第一,理解「馬太效應」,不讓投簡歷瞎忙。

馬太效應,指的是一種「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兩極分化的狀態。

職場上的馬太效應,就是有的人發展越來越順利,一路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有的人頻繁跳槽沒有積累也沒有方向,陷入了發展的惡性循環,別說35歲危機,可能在25歲的時候,已經被同齡人甩開。

會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和他們有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息息相關,目標明確的人,一直在有條不紊執行自己的計劃,持續不斷地進行有效的積累,這些積累最終會變成他們豐厚的內生涯,幫助他們更進一步。

反之,沒有清晰目標的人,頻繁跳槽,所做的都是片段的、不相關的積累,時間一長,他們的劣質展露無疑。

因此應屆生在步入職場,投簡歷找第一份工作之前,一定要深刻理解職場中的馬太效應對自身發展的意義,才能更謹慎更有規劃和針對性的求職。不要在投簡歷的時候就瞎忙,海投各種不適合,也不明白到底是做什麼的工作,就算入職了,很可能也會因為難以認定工作而離職

迷茫的問題如果延續到下一份工作,你說差距是不是會越來越大呢?

02

第二,用好「首因效應」,不讓面試瞎忙。

首因效應指的是人際交往中的第一印象,會在對方這裡形成和占據主導地位的一種現象。

放在職場上,員工和公司之間的第一印象,往往出現在面試時。

面試官每天要見的候選人不計其數,在專業能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你憑什麼可以打敗其他人,拿到offer呢?

注意自己的著裝,注意儀容儀表的整潔就不用說了,HR們必問的職業規劃問題,也可以好好準備一番,在你的回答中,如果能包含對公司的了解,包含自己長期發展的心愿,加上你的能力也達標的話,在他們的候選人名單上一定會有個不錯的排名,可以加大自己在這次競爭中的優勢。

面試也是一次雙向的選擇,HR考察你的時候,你何嘗不是也在對公司做評估,公司的氛圍,面試官的談吐,如果這些讓你覺得不適的話,也應該謹慎選擇。

03

第三,懂得「蘑菇定律」,初入職場不瞎忙。

「蘑菇定律」指的是初入世者,常常會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或打雜跑腿,接受各種無端的批評、指責、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處於自生自滅過程中。但是,蘑菇生長必須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人的成長也肯定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從學校到職場,很多職場新人身上還保持了一些學生思維,比如曾經就遇到過諮詢客戶小A,說自己剛拿到offer的時候超級開心,但是一進公司什麼也不懂,直屬的領導也不負責,什麼都不交給她還處處嫌棄她做的不好,給她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是不是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都會覺得,自己不會的東西,就理所應當有人來教?事實上,這樣的想法過於幼稚,會讓你在職場成長最快的前三年中難以立足。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從被動地接受到主動的學習,才是成為一個成熟的職場人的第一步。

主動的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甚至是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才不會在最該成長的年紀瞎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