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剛阿里的「花唄」,美團進軍移動支付有戲嗎?

關公先生 發佈 2020-06-15T10:22:08+00:00

只是,移動支付領域有微信和支付雙寡頭坐陣,江湖「混戰」硝煙滾滾,而且支付寶深耕十年,勢力早已經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美團真的有戲嗎?

網際網路人的江湖,時常「炮火連天」!


原本,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一枝獨秀」,就算持續虧損,日子過得還算愜意。而隨著支付寶升級為本地生活服務平台,王興再也坐不住了!


前幾天,美團正式上線「月付」功能,正剛阿里的「花唄」,算是對支付寶的正面開火!


此次,美團全面進軍移動支付領域,來勢洶洶,彰顯了王興對支付消費金融領域的野心。而且,背後更著有自己棋局謀略。


只是,移動支付領域有微信和支付雙寡頭坐陣,江湖「混戰」硝煙滾滾,而且支付寶深耕十年,勢力早已經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美團真的有戲嗎?


01

進軍移動支付領域

美團王興的「無邊界」野心

美團高調上線「月付」服務,功能和花唄十分類似,即用戶可以先「賒帳」,下個月再還款,最長免息38天。美團用意很明顯,就是向支付寶的花唄宣戰。


同時,也透露出美團王興的「無邊界」野心。


實際上,王興的「無邊界」並不新鮮,早就被人們說爛了,而且美團的發展歷程也正印證了這個戰略路線。


從成立之初,王興就帶著美團不斷地拓展領域邊界。短短十年時間,美團已經從一個小團購網站,一步步變成了如今的龐然大物。業務領域涵蓋外賣、酒店、網約車、金融、生鮮、電商、共享單車等生活場景。



而且,最被業界所稱道的就是,美團已經一躍成為第三大網際網路巨頭。


美團能成為如今的美團,最關鍵的原因,即是當時抓住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風口。當眾多團購網站還在紅海戀戰之時,美團已調轉戰艦方向,瞄準外賣這個超級流量入口。


正是有了這個超級流量入口優勢,才使王興能夠快速擴展其商業版圖。


在2012年,在美團準備C輪融資之時,王興曾強調,美團要對標的從來不是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也不是中國現在的任何網際網路企業,而是全球商業巨頭亞馬遜。


王興崇尚的「無邊界」,正是亞馬遜的戰略底層邏輯,即是迅速將利潤投入到創新業務中去,進而得以不斷擴大業務邊界。而一直以來,美團也是遵循 「無邊界」的核心戰略路線,不斷進軍新領域。


而此次進入移動支付金融領域,也是如此。


畢竟,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巨大,本身具有很大誘惑力。根據易觀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近47.7萬億元。具體到「先享後付」上來,花唄在2017年之時,凈利潤高達34億元,京東白條,截止到2018年末,營收帳款餘額為344.49億元。


王興曾在飯否上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即使是今天,絕大多數人依然低估了貝索斯。


看來,這句話對於他也同樣適用。


02

王興的謀局

掌控流量入口更多話語權


美團王興在場景流量引流方面很有一手。


美團的業務版圖包括同城出行、美團外賣和到店+酒旅,其中美團外賣是整個美團系的核心流量入口,也是最大的流量入口,不過屬於中客單價微利。


同城出行是整個美團系的周邊流量入口,同時也承擔起免費廣告營銷的重任,而且是屬於高頻低客單價中心。而到店和酒旅服務是整個美團系的核心商業化業務,屬於低頻高客單價高利。


美團的流量底層邏輯是,通過外賣和同城出行為平台帶來高頻流量,進而拉動高利潤的酒旅和到店業務,而後者則為前者持續供氧。


這意味著,美團通過重資產的O2O,將用戶流量圍攬在自己平台內,並且流量可以在各業務的多場景中進行導流。


而且,王興將服務產品化、流量場景化,進而搶占用戶心智,並且通過超級帳戶,打通了多場景產品服務。使消費者在每一個特定場景驅動下,主動打開美團APP。


比如,處於出行、用餐、旅行等場景下,用戶都會打開美團APP。也就是說美團是以場景化流量為入口來獲客的,而且既有出行的行為誘導,又有美團點評的口碑傳播,通過一個超級帳戶將跨多個品類和業務的用戶心知建立起來。


之前,美團最不缺的就是流量,而如今情況變了!


短視頻和直播電商模式的崛起,正在逐漸分割著美團的流量,美團本身也正在承受流量增速緩慢的壓力。


這個可以從2019年美團財報上可以看出,雖然實現了盈利,但美團在商戶端和用戶端的增長速度,已顯疲態,同時,交易用戶數增長趨勢也開始緩慢。


而且,阿里巴巴將支付寶升級生活服務平台,全面向美團腹地開攻,一方面以低佣金搶B端用戶,一方面攜手12億支付寶C端用戶壓境。


由此可見,美團的壓力可想而知。



此次全面進軍支付領域,王興有著自己的思考和棋局。


當下,美團系已成長為一個龐大的生活體系,覆蓋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場景,像外賣、網約車、機票出行、到家服務、酒店住宿選裝,這些場景都和移動支付有關。


那麼先花後付的「月付」這種功能顯然更能夠吸引以及留存新用戶,同時通過支付環節,增強自家APP用戶粘性,一方面緩解流量增速方面的困局,一方面反哺自己的平台生態,可謂一箭雙鵰。


值得一提的是,在網際網路流量越發昂貴的情況下,做自己的移動支付體系,意味著在流量入口方面會有更多話語權,同時也能形成新的增收點。


03

美團的底氣

多場景用戶優勢和市場潛能!

首先,美團市值的「妖式瘋漲」


今年的美團,可謂是過山車。


1月17日,美團市值6521億港元,3月19日,市值為6521億港元,6月8日市值達9033億港元,兩個多月時間,美團市值翻番,穩穩的站在了9000億港元,開始衝擊萬億市值。


純以市值比較,美團的規模相當於約兩個網易、三個百度、七個攜程、十個B站。


這樣的發展速度不免讓業界另眼相看,以至於部分人開始給美團冠上「妖式瘋漲」的帽子。最重要的是,美團的外賣業務以及到店、酒旅服務都已經開始盈利。


漂亮成績的背後,肯定是離不開美團自身的努力,以及美團業務持續發展的市場潛能。


這或許就是美團大舉進攻移動支付的底氣。



其次,巨大的用戶基數優勢


巨頭螞蟻金服,在消費金融領域做的風生水起,最關鍵的原因即是依託於支付寶和淘寶強大的流量。由此可見,用戶流量可謂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


雖然,美團面臨著流量見頂的困惑,但龐大的流量基數,仍然是美團發展新業務的籌碼。


要知道,從最初的千團大戰到當下的多元化業務,美團已經一步步積累了大量的用戶,此前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團日活用戶數已達到6985.86萬,即將突破7000萬大關。


而且活躍用戶數和商家數也在不斷增長,這一點可以從財報上可見一斑,美團一季度交易用戶數同比增長8.9%至4.49億,活躍商家數目增長5%至610萬。


具有巨大的流量做支持,為 「月付」提供了強大的用戶支持,不愁人海茫茫還需要自己尋找增量。


而且最重要的是,美團「月付」與眾不同,在支付環節形成閉環。


具體來說,用戶使用「月付」成為會員後,支付訂單後可以即時評價,美團通過雙平台曝光評價,能夠幫助商家引流,同時,提高商家線上評分,助商家進入一個流量的良性循環。


也就是說,除了解決移動支付問題,更重要的是幫助商家管理好老顧客,營銷新顧客。


最後,覆蓋場景面足夠廣和深


美團的市場嗅覺一向很敏銳,快速將戰戰艦打向下沉市場。


打法就和拼多多從下沉市場開始,再從農村包圍城市是一樣的道理。不同的是,美團是從城市向農村擴散,即是最開始占領了一二級城市高頻用戶後,再瞄準了下沉市場用戶。


早在四前年,美團就為完成全國超過200個城市完勝渠道的鋪設,快速在下沉市場也插滿了自己的旗幟。比如,在木易老家的十八線小縣城,大多數商家都是入駐美團外賣。


所以,覆蓋面足夠廣,表明了美團在流量上面會有更多優勢,這也許是很多對手尚未培養起來的。


04

支付「江湖」混戰

美團生存的機會有幾何?

支付寶和微信是支付領域的兩個大魔王,雙方在政務、生活服務、出行等領域的戰場,硝煙滾滾。


在信用支付消費領域,支付寶率先推出花唄,微信支付也不甘示弱,於今年3月推出新產品分付,打開信用支付的大門。京東最早出擊,推出了「白條」對標螞蟻金服的「花唄」,背靠京東商城,放款數額也在不斷增加。


面對美團此次的來勢洶洶,這些支付巨頭必將做出反擊。那麼,美團的攪局式殺入,進而撼動支付寶、微信的地位?


支付寶和騰訊金融加起來的市場份額早已超過了90%,當然,這也並非說明美團沒有優勢。


畢竟,王興意圖很明顯,就是用更多的實惠拉攏用戶,美團對所有人開放,幾乎涵蓋旗下所有消費場景。這意味著,支付寶和微信在美團APP涉及的多場景支付服務,將被美團「月付」取代。



此外,在外賣和到店業務上,儘管阿里系持續加碼本地生活服務,但美團在市場競爭格局仍能保持領先。


如果,美團「月付」對用戶端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大,同時,美團信用業務崛起勢必會反哺美團整體金融布局,美團在支付領域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不過,平台不僅比拼流量,更比拼的就是服務顧客的能力以及背後的B端供應鏈優勢。


從當下來看,阿里的淘寶直播電商風頭正勁,必然為平台帶來內容力和流量優勢,也讓這場支付金融江湖的戰爭更為撲朔迷離。


總的來看,在消費金融領域,巨頭企業在其得天獨厚的流量與內容力優勢加持下,未來戰場想像空間巨大。而美團能不能撕開一道口子,還是值得期待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