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打卡地倫敦塔,見證數百年的血雨腥風

眠眠冰室 發佈 2020-06-16T07:37:38+00:00

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上,有一座連接倫敦南北區的地標性建築:倫敦塔橋,那是一座建造於18世紀末期的上開懸索橋,如今已經是城市的象徵。

01

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上,有一座連接倫敦南北區的地標性建築:倫敦塔橋,那是一座建造於18世紀末期的上開懸索橋,如今已經是城市的象徵。倫敦塔橋的名稱卻是源自橋樑附近的那座具有900多年歷史﹑大名鼎鼎的倫敦塔。

倫敦塔其實是一組塔群構成的城堡。它的中心,也就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是一座諾曼第式的建築,分為三層,上部還建了三方一圓四座塔樓。因為外立面的石塊被塗成了白色,所以稱作白塔,也稱為大塔和中央要塞。

白塔有著27米多的高度,外牆的底部厚度達到4米多,所以十分的堅固。而圍繞白塔的四周還有多層防禦性建築,內層建有13座塔,外層是6個塔和兩個棱堡,最外層還有護城壕,可算是固若金湯。倫敦塔裡面有天文台、教堂、監獄和刑場,甚至還有一座動物園。

白塔是倫敦塔中最古老的建築,是英王威廉一世於1087年開始動工興建的。威廉一世本是法國諾曼第公爵,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中戰勝了英王哈羅德二世,加冕成為諾曼王朝的首位英格蘭國王。

建在倫敦東南塔山上的白塔,它的作用是保衛倫敦城,歷時20年才完工。而強悍血腥的「征服者威廉」在動工的當年,就在鎮壓反叛的戰爭中,因為落馬受傷而去世了。

十三世紀後,持續幾個世紀,後人在白塔外圍不斷地增建附屬結構,最終使得倫敦塔成為如今的模樣。它既是一座防衛森嚴的城堡要塞,又是一座富麗堂皇的王宮。英國歷史上多位國王在這裡居住,國王加冕前住進倫敦塔也便成了一種慣例。

02

倫敦塔還是一座著名的監獄,英國歷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關押在這裡,有的就此被處決。倫敦塔見證了數百年英格蘭的王朝更迭,以及宮廷陰謀﹑王室鬥爭的中的血雨腥風。

1483年,英格蘭約克王朝第二位國王愛德華五世即位為英國國王。幾個月後,年僅12歲的國王就被剝奪王位繼承權,與他唯一的弟弟約克公爵理查一起被他們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理查關進倫敦塔,兄弟倆隨後便神秘失蹤。而格洛斯特公爵馬上即位,加冕為理查三世。

聳人聽聞的是,愛德華五世和弟弟約克公爵這對「塔中王子」是被新國王下令活活釘死在牆裡的。將近200年後,工人們在整修倫敦塔時發現一個裝著兩具小孩骸骨的盒子,似乎印證了這個血腥的傳說。

1485年8月,理查三世又在博斯沃思戰役中被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打敗並戰死沙場。

新的王朝建立了,都鐸王朝的第一任國王亨利·都鐸,史稱亨利七世。在奪得王位後,他儘管迎娶了約克家族愛德華四世的女兒伊莉莎白為王后,宣布兩大敵對家族合併。可是依然對前王朝的勢力趕盡殺絕。

為了掃除對自己王位的威脅,他將愛德華四世的三弟克拉倫斯公爵喬治的兒子,年僅10歲的沃里克伯爵愛德華抓起來,關進了倫敦塔中。關押14年後,還是不能放下心來,於是下令將他絞死了。

命喪倫敦塔的還有王后和女王。在白塔的左側有一片草地,被稱為格林塔。那裡立著一個標牌,指向令人毛骨悚然的斷頭台。

1536年,生性風流的亨利八世下令逮捕了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荒唐地判定王后與她自己的弟弟通姦,將她幽禁在了倫敦塔中,隨後在格林塔被斬首。

7年後,亨利八世的第五任王后凱薩琳·霍華德因為與大臣托馬斯等人通姦,結果被處以絞刑,同樣葬身於格林塔。

英國歷史上首位被廢黜的女王簡·格雷也是在倫敦塔內被秘密處死的。1553年7月,登基不過9天的簡·格蕾被她的表姐﹑史稱「血腥瑪麗」的瑪麗一世推翻,監禁在倫敦塔中獄卒的房間裡。

第二年,年僅17歲的簡·格蕾在劊子手的利斧之下香消玉殞,死後就埋在倫敦塔內教堂的地板下,與亨利八世那被砍頭的王后相伴。

歷史上,無數冤魂在倫敦塔城堡內喪命。地下牢房裡的各種殘酷刑具和格林塔的斷頭台,讓這座堅固而豪華的城堡充滿了血腥的氣息。以至於現在還有遊客聲稱曾親眼目睹過那些遊蕩的鬼魂。

03

倫敦塔不僅見證過英國王室以及貴族間的慘烈紛爭,它還曾經被社會底層的農奴攻占。

公元1337年到1453年間,積怨多年的英國與法國之間發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戰爭讓交戰雙方都不堪重負,而一場橫掃歐洲的流行性鼠疫更是讓兩國雪上加霜,英國幾乎損失了350萬人口的一半。

在戰場上,英軍連吃敗仗。鼠疫本已讓城鄉勞動力急劇減少,戰爭還需要大量兵員。

當時,英國農民實際上就是領主控制下的農奴。他們地位低下,而且收入極少。戰爭的巨大開支通過不斷增加的苛捐雜稅轉嫁到他們的頭上,這讓英國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貧苦農民反抗的怒火一觸即發。

這時,肯特郡一個名叫約翰·保爾的神父公然出來反叛教會了。他在布道時向民眾宣揚自由平等,沒有高低貴賤等級的不同,抨擊社會的不公,鼓吹沒收貴族和教會財產,分給窮人。將矛頭直指教會和封建領主們。

約翰·保爾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卻讓上層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大為震怒,稱他是瘋子,幾次將他投入監獄。約翰·保爾依舊孜孜不倦地堅持宣傳自己的主張。

04

1381年5月,肯特郡和埃塞克斯郡的農民暴動了。他們拒絕交納人頭稅,殺死國王派來的收稅官,搗毀莊園,奪取糧食、牲畜和財物,焚毀文契。組織起來的農民推舉泥瓦匠瓦特·泰勒為領袖,此人很有組織才能,也略懂軍事。

6月初,肯特郡的起義者攻占羅徹斯特監獄,釋放囚犯。6月10日,農民起義軍占領肯特郡的首府坎特伯雷,焚燒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官邸,將約翰·保爾從監獄中救了出來。

約翰·保爾加入起義軍,與瓦特·泰勒一起領導起義隊伍前往倫敦去見國王。他們還派人到各個郡去聯絡宣傳,起義立刻得到英國40個郡中25個郡農民的響應,暴亂在全國各地展開。

6月12日,瓦特·泰勒和約翰·保爾帶著6萬多農民起義軍到達倫敦附近,占據了那裡的布拉克希斯山頭。

瓦特·泰勒聲稱要與國王談判,這讓年僅14歲的國王理查二世聽了不知所措。首相兼坎特伯雷大主教西蒙和其他大臣慫恿國王不必去見這些下等的暴民,應該設法鎮壓他們。

理查二世聽取了大臣們的建議,躲進了戒備森嚴的倫敦塔,不去理會瓦特·泰勒和他的烏合之眾。

6萬多怒不可遏的起義者向倫敦城衝來,他們一路上喊著口號,掃蕩著一切。他們砸開修道院、法官和宮廷官吏的房屋,攻打監獄,釋放所有的囚犯。

第二天,起義大軍殺到了倫敦城下。雖然市長沃爾沃思早早下令關閉了城門,可是城內數萬貧民卻同情起義者,他們很快就打開了城門。

起義軍蜂擁而入,他們燒毀了一些貴族的官邸,然後將倫敦塔團團圍住。因為倫敦塔建在高地上,南面緊靠泰晤士河,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塔內有上千名衛士和弓箭手,加上那些堅固而完備的防禦設施,起義軍一時很難殺進去。

05

當晚國王在塔內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決定先穩住起義軍,由倫敦市長去與城內那些擁有武裝的貴族們取得聯繫。

第二天早晨,塔外的起義軍高喊著要國王出來對話。國王無奈只得同意出來,但要起義者去廣場集中。

就在國王帶領隨從打開倫敦塔大門走出去的時候,瓦特·泰勒和約翰·保爾帶領400多人,手舞刀斧和棍棒沖了進去。他們撇開那些嚇呆了的衛士,奔入從沒想過能夠進入的宮殿就是一頓隨意打砸,然後衝進了教堂。

正在禮拜堂中做彌撒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被拉下祭台,拖到門外。人們在一片叫罵聲中將他推倒在地,當場殺死。隨後,財政大臣海爾斯等人也被搜出,立刻處死。狂歡的起義者用利斧將他們的人頭砍下,掛到倫敦塔橋上示眾。

在廣場上則是另外一番景象,數萬起義者高呼著國王陛下,要求給予永遠的自由和土地。國王施展緩兵之計,表示同意他們的要求。讓暴動的人們先行散去,留下各地的代表。等國王的敕書加緊派人抄寫好,蓋上皇帝的印璽,再交由代表們分發給每個農民。

許多起義農民拿到國王的敕書,便興高采烈地回家去了。瓦特·泰勒和約翰·保爾帶著留下來的3萬人繼續與國王談判,並且向國王提出沒收教會和寺院的土地,廢除領主特權等新的要求。

06

6月15日,瓦特·泰勒和約翰·保爾帶著兩萬人在一個廣場集中。國王也帶著40多個隨從來到這裡。瓦特·泰勒與眾人約定,由他一人前去與國王談判。等他發出暗號,眾人便衝過去殺死國王的隨從,然後帶著國王去英國各地,就能藉助國王的威望成為國家的主人。

瓦特·泰勒騎著馬來到國王面前,告訴國王,聚集的人群聽從自己的指揮,不會輕易離開。說話之間,瓦特·泰勒與國王身邊為國王持劍的騎士起了爭執,他要對方交出國王的劍。見對方竟然蔑視自己,便一邊威脅要砍下侍衛的腦袋,一邊從腰間抽刀。

此時,恰好倫敦市長沃爾沃思帶著十幾個人騎馬過來,他們身穿大衣卻暗藏武器。沃爾沃思分開人群來到瓦特·泰勒跟前,大罵說:你這個流氓竟敢在國王面前撒野。

說著向國王使了個眼色。國王心領神會,下令動手。沃爾沃思立即拔劍將毫無防備的瓦特·泰勒砍落馬下,一個隨從迅速一劍刺進他的腹部,瓦特·泰勒當場死亡。

廣場上的起義者群龍無首,被市長召集起來的武裝包圍起來。他們被迫交出國王的敕書,放下武器離開倫敦。躲藏起來的約翰·保爾不久也被抓住判處死刑,最後慘死絞架。

而那些之前帶著國王敕書回家的起義農民也遭到了清算和懲罰,統統被收回了敕書,許多人被逮捕和絞殺。

這場14世紀英國著名的「泰勒起義」失敗了,不過它卻打擊了封建農奴制度。15世紀末,在英國的土地變革運動中,農奴制終於解體。

=THE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