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親密關係出現了問題:我提升了,而你依舊留在原地

李中瑩 發佈 2020-06-16T05:25:46+00:00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克里斯多福·孟這個問題在中年夫婦里出現得最多。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克里斯多福·孟

這個問題在中年夫婦里出現得最多。外國有一個名詞:中年危機( mid age crisis),指的是人到中年,發覺歲月消逝,失去青春的容貌,活力也不如過去,看到年輕人的旺盛精力與快速步伐,而自己面對的是「下山的路」,心中產生了一份焦慮:

我得好好地為自己的未來做點規劃了,內心會感到再沒有遊戲人間的時間了,自己必須奮起直追、努力進步、奮發圖強。忽然間,對待所有事物的標準都提高了很多。

在這個階段里,中年人會變得很沒有耐性、易煩躁、容易對事情產生不滿,而且少了容忍的度量。他對身邊的人事物懷有諸多批評,常有「放棄過去,重新來過」的念頭。

如果他對配偶一向都看不順眼,在這個時候便很容易爆發出來,一些細小的事都可以成為劇烈衝突的導火線。假如配偶也處於這個階段,不能諒解和容忍對方,婚姻關係便開始出現破裂的跡象了。

在年輕人中,「自己提升了,而對方依舊留在原地」的問題也會出現。戀愛、新婚的狂熱過後,兩人共同生活的挑戰開始出現。對方本來吸引自己的地方開始褪色,而性格和行為模式中不盡完美的地方開始呈現。如果兩人之中有一個人固執地堅持「我就是這樣的,沒有什麼不對」,另外一個人即使熱心學習,也很快便會對配偶產生「自己提升了,而對方尚在原來的地方」的感覺。年輕人本來就耐性比較差,因此兩人之間很容易便產生衝突,使關係漸漸惡化。

結婚多年的夫妻已經被生活磨鍊得平和了,除非有其他的原因,否則不容易出現這個問題。其他原因包括對宗教或心靈修煉的嚮往,個人內心部分未曾充分成長,或者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例如移民、子女問題等。

「自己提升了,而對方依舊留在原地」的情況,絕大部分出現在平時很少進行溝通的關係里。這就像早上睡醒突然發現旁邊的人跌下床了般的意外,問題是:這麼長時間,你去哪裡了?對方去哪裡了?造成今天的情況,兩個人都有責任,為了對自己這邊的責任負責,自己應該做點事,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對方。

讓我們分析一下說「自己提升了,而對方依舊留在原地」這種話的人的心態。很明顯,說話的人覺得與配偶的距離拉大了,而且已經大到不能夠接受了。問題是,說話的人是否就是「高」,而配偶就是「低」呢?有這樣差距的婚姻是否就不能維持呢?

一些男人事業成功了,富有了,每天接觸的人不同了,會覺得自己的太太還是鄉下婆,開始覺得她配不上自己了;也有一些成功女人自己創業,或者在工作單位做到很高的位置,手下數百人,天天嘴裡說的事都會影響很多人,便開始對做教師、技術人員,或藝術家的丈夫不滿了。懂得怎樣吃西餐、喝葡萄酒的人不一定就比只愛吃中國菜的人「高」一些,知識和權力也不能決定對方是否不如自己。

說到底,不是自己「高」了,而只是自己不同了:以前的一套價值觀和信念改變了,因此對配偶的要求也就不同了。試想一下,假如經過香港1997年的金融風暴,男的事業財富沒有了,女的權力地位失去了,他們或許就會覺得自己的配偶已經很好了。

我知道很多學者、教授,他們的太太從外表看來都很平凡,但是他們很恩愛,感情很好。很多從政的知名女性、大公司的女性高層管理者,也都有很好的婚姻生活。那是因為他們都懂得不把事業財富與婚姻愛情混在一起。所以,回到家裡後,最好還是不要帶著在工作環境中的心態和要求。

如果不是事業財富使人看不清,出現這種問題的人,多數是因為不斷追求心理狀態提升和心靈修煉,例如,參加一些課程,從而改變了對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但配偶仍維持著原來的一套。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做的事不是指責或批評對方。

很多人都說自己能夠接受批評,但是,別人對他的批評,他還可以接受,倘若配偶說同樣的話,他則會覺得特別刺耳。這是因為在夫妻關係里,內心的身份定位是兩人平等,同時對對方是絕不設防的。如果沒有允許兩人共同討論的預設機制,突然出現的批評會使對方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維持對等身份上,從而做出抗拒反應。抗拒的不是對方說的話,而是那些話背後的身份改變:我不願意你一下子變得比我「高」了。

在我的課程里,學員常常告訴我有很大的收穫,會回家幫助配偶也做出好的改變。我問他們會怎樣做,他們會告訴我:「我會教他怎樣想、怎樣說話怎樣做事啊!」我便告訴他們這個道理,並且提醒他們: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說,因為你一開口就顯示出你懂得一些好東西而他不懂,馬上便給自己製造一個高於對方的地位了。你應該不說、只做!把你的改變在行為上呈現出來,慢慢地對方就會感到你不同了,比以前好了。終於,對方忍不住開口問你。這時,你不可以像打開水閘似的源源不斷地說!因為這又會使對方感受到對等身份受到威脅,你將會前功盡棄。你應只說一點點,輕描淡寫地說。這樣,對方會越來越有興趣,這時你可以引導對方看看你的課程講義——這是為了讓對方產生『自己學回來』的感覺,然後再與對方進行討論。「

在平等的溝通討論之前,應該做的事是:

  1. 先製造兩人之間的和諧氣氛,例如利用晚餐、散步等活動,在這時絕口不提批評的事。
  2. 然後在那樣的氣氛里,兩人共同商討建立一個機制:如果有矛盾衝突出現,應該如何討論解決。這樣做的目的是不傷害兩人的融洽關係,要在不引起爭吵的前提下,共同討論一些看法不一致的事情。
  3. 找一些小事情,例如討論一下下個周末去哪裡吃飯,目的是去測試那個機制,使之完善。
  4. 找一個自己狀態較好的時機(也就是心境平和、思維敏捷的時候),去提出你對對方的一些看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