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滅齊為何這麼容易?全因一個老頭來路,韓信才能夠兵不血刃

歷史談笑閣 發佈 2020-06-18T10:01:03+00:00

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敗了三次之後,兩人就在滎陽開始對峙,但是這時候韓信卻沒有閒著,韓信已經平定了西魏國、代國和趙國,劉邦也給他下令,讓他去滅掉齊國。

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敗了三次之後,兩人就在滎陽開始對峙,但是這時候韓信卻沒有閒著,韓信已經平定了西魏國、代國和趙國,劉邦也給他下令,讓他去滅掉齊國。如果韓信滅掉了齊國,那麼項羽的處境就變得岌岌可危,這一仗也決定著楚漢在這場對弈中最後的贏家。那麼韓信滅齊的過程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為讀者詳細介紹分析。

就在韓信決定滅齊的時候,另一個人也將目光看向了齊國,這個人就是酈食其,我們之前說到過這個人,這個人是一個頂級的說客。那麼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酈食其想通過自己說服齊國投降,而韓信決定自己用武力拿下齊國。可以這麼說,不管是對於酈食其還是韓信來說,如果能夠滅掉齊國,都會是一件非常大的功勞。那麼二人的方法誰的究竟能夠行得通呢?我們分別來看。

一、首先出發的是酈食其

酈食其見到了齊王之後,第一句話就是:「大王知道天下將要歸誰了嗎?」

齊王說不知道。

酈食其接著說:「你要是知道將來天下歸誰,你的齊國就能保得住,相反,你的齊國就保不住。」

而齊王的回答也非常的硬氣:「我不知道天下歸誰。」

酈食其:「將來天下歸漢。」

齊王:「你憑什麼說將來天下歸漢?」

酈食其:「我先給你分析一下,首先是項羽,項羽有兩大弱點:言而無信、賞罰不公。當年說好的『入定關中者王之』,可是項羽違背了『懷王之約』;此外,項羽是有功不賞,有罪不忘,所以天下人不願意跟隨項羽。相反漢王有兩個優點:與人同利、漢王軍隊是神兵。兩下對比,將來天下肯定歸漢。你先投降漢王,國家可以保全,後來投降漢王,國家肯定被滅掉。」

經過這麼一番忽悠,齊王田廣和齊相田橫就相信了,於是就準備向漢王投降,還做了兩件事以證明投降的姿態:

  1、 撤銷了戰鬥命令;

本來齊國在今天的濟南已經準備了20萬大軍準備應對韓信的兵馬,這時候經過酈食其的忽悠,就把戰備令撤銷了,高度緊張的戰鬥指令也放鬆了下來。

  2、 留下酈食其天天好吃好喝的供著。

因此截止到這裡來說,韓信還沒有出發去攻打齊國,酈食其就已經說服了齊國投降。

二、韓信滅齊

當韓信聽說了酈食其已經說服了齊國投降,也不準備打了,但是這時候出來了一個辯士——蒯(kuài)通。蒯通對著韓信問了三個問題。第一,漢王是不是給你下過滅齊令?韓信說是;第二,漢王叫你停止進攻了嗎?韓信說沒有;第三,漢王沒有叫你停止進攻,你憑什麼擅自行動停止進攻?這下把韓信給問蒙了。蒯通接著對韓信說,你知道趙國有多少城池嗎?50多座,那你知道齊國有多少城池嗎?70多座。你當將軍這麼多年,竟然還不如人家一張嘴。韓信聽完這番話,立即下令攻打齊國。

這時候的酈食其還在齊國天天美滋滋的好吃好喝,唱卡拉OK,開party,慶祝自己就憑藉一張嘴就說服齊國投降,多麼大的功勞,卻不想韓信這時候堅決要打齊國,滅掉齊國。

之前說過,齊王聽了酈食其的話,已經決定投降漢王了,並且20軍隊的戰鬥命令也解除了,因此韓信的軍隊一打齊國,很快就把齊國的軍隊給打敗了。韓信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齊國的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

這時候齊王都傻了,就把酈食其叫過來,我前腳剛準備投降,把戰鬥警報都解除了,後腳韓信就帶兵過來打我,老頭子,你來給我解釋解釋,給一個說服我的理由。齊王說:「你要是叫韓信退兵還則罷了,不然我就把你烹了」。這時候酈食其還能怎麼辦啊,他也很絕望啊!他現在是一個知道,一個不知道,酈食其也非常的蒙圈,他不知道的是,明明是漢王叫我過來勸降齊國,這時候韓信又派兵來打,幾個意思啊!知道的是自己不可能勸說韓信退兵,自己要玩完兒了。因此在臨死之前他說了三句話: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意思就是做大事不顧細節、行大禮不辭小禮、你老子絕對不會再為你說第二句話!臨死之前還對著齊王放了這麼一句狠話!也就是反正我都對你說了,你愛信不信,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酈食其被齊王烹了。

齊王殺了酈食其之後,齊王就逃到了高密,然後求救項羽。

因此到這裡可以說,韓信已經滅掉了齊國。雖然頂級說客酈食其被齊王給烹了,但是不可磨滅他的貢獻。如果沒有酈食其勸說齊王投降,齊王原來準備的20萬軍隊正是要和韓信打的,正是由於酈食其的勸說,已經做好戰鬥準備的軍隊撤銷了戰鬥警戒,韓信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就滅掉了齊國,因此韓信滅齊,一定要給酈食其記上一功。

當然了,齊王派出的使者將韓信滅齊的消息報告給了項羽,項羽肯定不坐視不理,這個時候西邊有和自己對壘的劉邦,東邊又有時不時打游擊戰的彭越,而且韓信還滅掉了齊國,項羽又該怎麼應對這個局面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