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生平的珍貴敘述片,看完更讓我敬佩了

有部電影凌辰 發佈 2020-06-18T06:07:01+00:00

而最近,恰好有一部關於李小龍的紀錄片,能夠讓人看到真實的李小龍,究竟是怎麼樣的——《若水》。片名「Be Water」,取自李小龍名言「像水一樣,朋友!」關於「水的哲學」,李小龍有過一段著名論述——

最近,美國掀起的反種族歧視遊行聲勢越來越浩大,不僅歐洲各國加入其中,連日韓等亞洲國家也紛紛響應。



這讓人在感慨美國黑人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時,也思考起亞裔群體的類似處境。


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和亞裔微弱的存在感,亞裔歧視現象,從未引起過美國主流的關注——上一個為此不懈努力並產生強力影響的人物,還是李小龍。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去年《好萊塢往事》中對李小龍的不當塑造,能夠掀起那麼大爭議的原因。


而最近,恰好有一部關於李小龍的紀錄片,能夠讓人看到真實的李小龍,究竟是怎麼樣的——《若水》。



片名「Be Water」,取自李小龍名言「像水一樣,朋友!」


關於「水的哲學」,李小龍有過一段著名論述——


一個好的武術家就像水一樣。


為什麼?因為水是無形的。


因此,你抓不住它,也無法用拳頭擊傷它。


所以像水一樣柔軟靈活吧,清空你的思想,無形無式,如水一般。


將水倒入杯中,它變成杯的形狀;

將水倒入瓶中,它變成瓶的形狀;

將水倒入茶壺,它變成茶壺的形狀。


水可靜靜流淌,亦可沖天巨浪。


像水一樣吧,我的朋友!



上善若水,是中國古老的道家哲學,也是李小龍精武精神的核心思想。


這部紀錄片,沒有流水帳似地堆砌李小龍的生平,而是緊緊圍繞「若水」,截取了他一生之中的四個時期,為我們呈現「李小龍是怎樣煉成的」。


01

童年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龍出生於美國舊金山(舊稱舊金山)。


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名伶,當時日本吞噬了大半個中國,戰火連天,民不聊生,劇壇也一片肅殺。


人心惶惶之下,視粵劇為生命的李海泉帶著孕妻來到美國唐人街,繼續發展事業。


在此背景下,李小龍(本名李振藩)出生了。



李小龍的母親何愛瑜,是香港四大家族之首、香港第一位百萬富翁何東的侄女。


而何東也是何鴻燊的伯祖父。


因此,不久前逝世的賭王,其實跟李小龍是表兄弟。



在李小龍三個月大時,父親把他帶回了香港,他的整個童年基本上是在戲班子裡度過的。


可以說,李小龍是妥妥的童星出道。


當他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了電影里。


電影《金門女》


到了八九歲,他已經演了十數部電影,塑造了許多精靈古怪的熊孩子形象,成為當時有名的兒童演員。


到了13歲,他拜葉問為師,開始習武。


因為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李小龍成了葉問最得意的門生,這段師徒關係也在後來傳為佳話。



更重要的是,正是學習詠春的經歷,改變了李小龍的一生。


彼時香港門派林立,大家各自為陣,爭鬥不休,年輕氣盛的李小龍喜歡跟其他門派的學徒打擂PK,經常鼻青臉腫地回家。



這讓家裡越來越擔心,甚至有警察朋友警告說,擔心李小龍走上黑社會的道路。


於是父親考慮再三,給了他100美元,把他送回了舊金山。


02

遠赴重洋


1960年,李小龍考進華盛頓大學主修戲劇,同時鑽研哲學和心理學。


求學期間,他關注到了美國華裔的歷史和遭受歧視的尷尬境遇。



對此,李小龍的策略是毫不顧忌地結交不同種族的朋友,包括白人、非裔、亞裔、拉丁裔,以此來向種族主義者進行無聲對抗。


他對校園活動非常熱衷,跳舞、唱歌、戲劇,各種比賽能參加就參加,並故意帶著自己的少數族裔朋友們一起,專門在白人面前表演。


他的自信、陽光和樂觀,打破了美國人對亞裔默默無聞、低調順從的刻板印象。


閒暇時間,他還帶朋友們去影院看香港電影,結果發現大家對中國功夫很感興趣。


這讓他開始思考中國功夫的真諦,漸漸形成了「功夫似水」的人生哲學。



隨後,他創辦了振藩國術館,開創截拳道,傳播中國功夫。


起初,慕名而來的都是他在華盛頓的同學和朋友。


但後來越辦越好,漸漸名聲大噪,好萊塢大明星史蒂夫·麥奎因、詹姆斯·加納、波蘭斯基和莎朗·塔特夫婦,還有NBA球星「天勾」賈巴爾,甚至包括華納兄弟的老闆,都成為了李小龍的徒弟和朋友。



由此,他順勢打入好萊塢。


不少人都看過李小龍在福克斯面試《青蜂俠》的珍貴視頻,不管是自我介紹還是動作展示,他都表現得謙謙有禮,落落大方。


不卑不亢的態度和機敏幽默的談吐,令人印象深刻。


動作快到攝影機無法捕捉


因此,他順利拿下了《青蜂俠》的角色,對能在銀幕上展示中國功夫感到興奮。


然而開拍之後,他才發現所飾演的加藤只是個無甚台詞的輔助性角色。



此後幾年,李小龍都耿耿於懷,拒絕再扮演任何帶有刻板印象的亞裔角色。


60年代後期,他專注於研習武術、教授學徒,以及幫好萊塢明星做動作訓練。


1969年,李小龍還創作了一個以華人為主角的動作片劇本。


華納對這個本子很滿意,原本敲定了李小龍自編自演,並擔任製作人,但最終這個項目還是因「擔心觀眾無法接受一個亞裔面孔的英雄」而流產。


直到去年,這個劇本才終於被改編成了美劇,也就是我向大家推薦過的《戰士》。



當年被拒絕後,李小龍一怒之下帶著妻子和孩子回了香港。


卻沒想到,在自己的故土走向了事業巔峰,進而影響了世界。


03

重返香港


這一趴大家都很熟悉,本片也是一筆帶過。


回到香港後,李小龍接連拍攝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和《龍爭虎鬥》等四部影片。


龍在九天,夢回精武


他塑造的剛強勇猛的男兒形象,在港英政府統治下的香港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和轟動,極大振奮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不僅被毛主席稱讚「功夫好!打得好!」,而且遠銷海外,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波功夫熱和李小龍熱。


1973年上映的《龍爭虎鬥》,成本只有85萬港幣,卻收穫了9000多萬美元的全球票房,相當於如今的5.21億美元。


如此成績,放到現在也是現象級的賣座大片。


這個時候,華納後悔莫及,當即決定推出一部名為《死亡遊戲》的合拍片。


影片的創作理念就是以李小龍為主打,召集全世界最頂級的武術家和技擊大師齊聚一堂,共同打造一部前所未有的功夫電影。


卡司包括菲律賓棍王伊魯山度、韓國合氣道宗師池漢載、跆拳道高手唐龍,還有中國武打演員洪金寶、元彪,以及李小龍的高徒「天鉤」賈巴爾。



如此炸裂陣容,令影迷備受期待。


卻不料,片名一語成讖。


04

飛龍在天


在《死亡遊戲》拍攝期間,李小龍猝然去世,年僅33歲。


儘管只出場了11分鐘,但最後的闖關大戰留下一幕傳世經典,至今仍為影迷津津樂道。



在他的身後,還留下了無限的唏噓和永恆的緬懷。


毫不誇張地說,李小龍的突然去世震盪了大洋兩岸。


他生前的好友徒弟們、好萊塢的明星們、世界各地的影迷功夫迷們,還有自發前來的幾萬香港市民,紛紛為他送別,隆重程度世所罕見。


李小龍的一生非常短暫,但是光輝耀眼,轟轟烈烈。


他將「Kungfu」寫入英語詞典,將中國功夫傳播到全世界,對自由搏擊和格鬥理念的探索與中國哲學相融合,也被認為是現代綜合格鬥MMA的先驅……


他的身上有太多標籤、謎團和傳奇,有光環加身的榮譽,也有喋喋不休的爭議,但作為與貓王、喬丹、阿里、馬龍·白蘭度、鮑勃·迪倫等文化偶像齊名的「20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李小龍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英雄。



而最令我敬佩的,是他骨子裡與生俱來的熱血和自信。


在那個歐美普遍歧視亞裔的時代,他用實際行動改變了世人眼裡的中國形象,並持續為之抗爭和發聲。


他是一個有著拳拳之心的民族主義者,但同時又超越於此——在功夫理念上,他主張破除門派之見,兼收並蓄,像水一樣溫和圓融而又力道千鈞;


在種族觀念上,他擁抱人人平等,世界大同,像水一樣保護自己而又抵禦侵害。


因此在我看來,他既是鐵骨錚錚的中華兒女,也是超越時代、種族和國界的世界公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