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三部曲:小店如果要擴張需要做哪些準備?

凌風商業手記 發佈 2020-06-20T06:30:44+00:00

小店發展到了第三個階段的擴張,都需要做哪些準備。你可能會說,我能不能不發展啊,我就做一家小而美的小店,就可以了,一定要擴張嗎?

小店發展到了第三個階段的擴張,都需要做哪些準備。

你可能會說,我能不能不發展啊,我就做一家小而美的小店,就可以了,一定要擴張嗎?

一定要。為什麼呢?不發展就一定會反噬利潤。

首先,成本是在不斷上漲的,尤其是每三年差不多就漲一輪房租。

再加上通貨膨脹,手裡的錢也會越來越不值錢。

所以,不發展,賺的只會越來越少,那還不如去上班,上班的話,工資還會隨著能力的增長而增長。

不僅如此,如果一家店體量有限,那跟供應商的合作也就會受限。隨著進價的上漲,競爭的加劇,會雙向擠壓店裡的利潤。只有規模發展大了,才能跟供應商爭取到更好的合作條件。

還有,如果不發展,員工沒有上升通道,留存率也會變得很低。

員工一離職,轉過頭就有可能到你的對面開家新店,這樣就會帶走一批老顧客,成為你的競爭對手。

所以,發展,是一定要發展的。但問題是,什麼時候發展,怎麼發展?

這畢竟是一件大事,先來看,小店到什麼程度,我們就可以準備擴張了。

第一步,還是跟開第一家店一樣,先盤點一下手上的資源,夠不夠開新店的條件。

當然,還需要衡量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第一家店的實際運營情況。

這個情況,我們可以分成四個部分來看:固定資產、真實的經營狀況、品牌資產和人才資產。



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一般包括店裡所有的設備,比如冷藏櫃、空調、貨架還有辦公桌椅等,甚至是裝修的新舊程度,還有我們後台一直在運行的信息系統。這些固定資產,你最好是要找專業的人來折算一下,實際有多少餘額。

你可能會疑惑了,盤點現金就夠了,固定資產我又不打算賣,為什麼還要盤點這個呢?

這是為了盤點你自己手上到底有多少真實資產,是不是能夠承擔新店的開支。更關鍵的,是盤點下老店還需要哪些投入,比如盤點的時候,發現製冷設備已經即將要更替了,那老店還需要大筆資金投入,你就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

很多人不做這一套工序,開新店後,所有的投入都在新店上,如果這個時候,老店需要更換新設備,就得臨時增加投入。那之前算好的資金就不夠了,這樣一來,不僅對新店有影響,連老店也要受牽連。

所以,在你打算擴張前,一定先盤點一下固定資產。幸運的話,還能翻出一些老店沒用到的設備工具,也能給新店省一點錢。

說到這,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我要提醒你,就是固定資產里的廢舊資產。那些已經沒有任何價值的資產就必須要清理掉,比如生鏽壞掉的貨架。

這些體現在財務帳面上,就是虛價值。這次盤點,就要把這樣的資產處理掉,才能清晰地知道第一家店裡的真實利潤,你也才能推算出,自己的經營能力到底怎麼樣。

另外,小店發展到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擴張年的時候,要慎重投入裝飾性的資產,最好是投入那些能提升經營效率的設備。比如要裝質量好的射燈,但要少裝那種裝飾性的吊燈。

好的射燈,可以隨意轉方向,提亮商品,吸引顧客的眼光。但吊燈就是中看不中用,吸引顧客看吊燈,只會減少顧客對商品的關注度。

好,這是固定資產,第二個要盤點的是財務經營狀況。



財務經營狀況

這裡主要是看小店這兩年的增長,有沒有跑過通貨膨脹。

同時,你最好還要做一個統計工作,盤點下開店後的虧損月,找找虧損的原因。

在發展後,要避免虧損的原因帶到新店。

同樣的道理,也要盤點一下盈利狀況。主要看看盤點後真實的凈利潤,確定現金流是不是健康。

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呢?就是除了固定的店面開銷外,老店的現金流能不能支持80%的新店投入。

當然,這樣的盤點我們平時也都在做,但區別在哪呢?

這一次的盤點,你要注意和固定資產結合分析。

比如前面說的,固定資產折舊,或者需要重新裝修,那就需要一大筆的資金,那減去這個窟窿後,你的現金流還能不能支撐起開一家新店?這就是你需要去核算的。



品牌資產

第三個要衡量的,是評估一下,你的小店在商圈裡面,有沒有積累出品牌資產。

你可以去線下做一個調查訪問,看看顧客對你商品和服務的認可度。

零售離顧客非常近,顧客的認可至關重要。

就像新鄉的「胖東來」,在老店關閉後,退出了新鄉區域。

後來,當地居民聯名申請,要求「胖東來」開回新鄉。這就是強大的品牌信任度。第一家小店很難達到這樣的品牌認可度,但至少開了新店後,會有老顧客願意幫你宣傳。

不過,如果只是在店裡發一發調查問卷,顧客多半都是應付著填的,怎麼才能拿到真實的反饋呢?

我經常會用的方法,是去小店周圍的社區,找一個要開新店和活動的理由,支個攤子,然後準備幾種不同顏色的小球:比如,問有沒有去過這家店,去過,就往「去過」箱子裡扔一個小球,沒去過,在另一個箱子扔一個小球。同樣的,我還會問的問題是,商品好還是不好?便宜還是不便宜?

就這三個問題。所以你對應的一定要準備三種不同顏色的小球。

為什麼這麼做呢?

首先,顧客到你店裡來買東西,畢竟你是主場,顧客是客場,那即便是有些小意見,他也不好意思當場說出來。但如果你進入到社區,那他是主場,你是客場,他的顧慮就會少一些。

其次,我們平時老被攔住填問卷,就容易敷衍,看到問題就打勾,但是扔小球這個動作,特別像一個小遊戲,就能激起顧客的興趣。

但即便如此,調研完,你還是要給所有的數據打個8折,剩下的大概就是顧客內心的真實想法了。



其實,在這樣的過程中,你能發現很多問題。

比如第一個問題,去沒去過,如果沒去過的人特別多,你就要反思了,你的路徑選擇是不是丟掉了一部分的目標客戶?

是忽略了什麼因素,還是周圍人群結構發生了新變化你卻不知道?比如說,搬來了很多新的年輕住戶,那你還在用金字塔模型,那自然就做不到他們的生意。

再比如,小球數據顯示,你的商品還不錯,但是價格大家不滿意,那就說明你的性價比不高,接下來就要從這個方向去改變。最直接的解決方法,其實就是擴張發展,擴張之後,規模上去了,成本就能降下來,那商品的性價比就能提高。

但是,假如代表價格的小球,覺得貴的人特別多,甚至超過了70%,那你就趕緊要去重新調研市場的整個價格體系,是不是自己定價太高了。那如果開新店的話,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老店新店的價格降下來。

還有種情況是,社區人群對你的價格滿意,但是對商品不滿意,這種情況,要麼是你的商品結構不匹配,可能是金字塔模型中,金字塔最底層的東西太多了,要麼就是這個商圈的人群結構發生了變化,那你就要重新去調整調研了。最直觀的就是從金字塔上升到擀麵杖。

你看,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調研出顧客對一家小店的感受和滿意度。

更關鍵的是,你要從這些反饋中,去反推自己的經營能力。發現問題,老店當然要及時更改,但你也要記錄下,開新店之後,自己大機率會犯哪些錯誤,哪些是自己的盲區。這些問題都要在這次盤點中想得清清楚楚。

這個調查用法有三個點:

1)走進居民,把自己放在客場;

2)用小球替代勾選讓顧客降低加入門檻

3)選擇三個不多但關鍵的問題,降低顧客的決策難道。



人才資產

好,剛才是說品牌資產,第四個要衡量的是人才資產。

你可以統計下近兩年的離職率,分清好、壞離職率。好離職率就是指幹得不好的員工走了,相反,壞離職率就是指優秀的人走的多。

那就算前面三項一切順利,但壞離職率大於好離職率的話,那你可能還是要暫停開店計劃。因為零售以人為本,無人可用,是最阻礙發展的因素。這時候,你要先重新思考自己的用人問題。

從哪些方面思考呢?

其實就是薪酬、激勵機制和上升通道。這個時候,你要做一次全面的市場調查,調查一下所有服務業的薪酬水平。

是的,你沒聽錯,不是零售業,而是服務業。因為服務業沒有什麼技能門檻,如果其他行業薪酬高的話,員工是不在乎到底是做零售店的員工,還是餐飲店員工的。所以,你的薪酬體系應該對標整個服務業。

說到這,還有個不得不提的,就是分工。開了分店之後,意味著要有兩個店長。如果是合伙人,哪怕是夫妻兩個人,應該怎麼分工呢?

我的建議是,如果兩家店在同一個商圈或者相鄰商圈,那就垂直分工。

合伙人還是按照原來的專業分工方式,管財務的就管財務,管供應鏈的就管供應鏈。畢竟,按專業分工,管理的效率會更高。

但是,如果這兩家店沒有那麼近,那還是得按店去分工,你可以選一個相對沉穩的人留在老店,更具開拓性的人去管理新店。

這樣,這四個部分,我們就盤點完了,其實就是算一算,自己有沒有足夠的錢開新店,自己有沒有足夠的人支撐起新店和老店的運營,以及自己的真實運營能力到底怎麼樣,顧客願不願意買單。

我建議,你在盤點的時候,找出紙筆,把這幾項情況寫下來,就算不發展,你也可以做個整體回顧和反思。



小結

主要講了擴張前的盤點,我們從內部做了詳細的盤點,也就是說,你在準備擴張前,至少需要盤點自己的現金流、供應鏈能力和附加資源,這是我們在第一家店時就需要考慮的。

現在,你還需要盤點固定資產、人力資產、品牌資產和財務的經營狀況,這當中,也包括了你對自己經營能力的反思。

1)盤點固定資產,就是盤點自己的真實資產,能否承擔新店的開支。

2)盤點經營狀況,是看小店近兩年的盈利狀況,有沒有跑過通貨膨脹。

3)盤點品牌資產,可以去線下做調查,了解顧客對商品和服務的認可度。

4)盤點人才資產,可以從薪酬、激勵機制和上升通道考慮用人問題。

總的來說,任何一項能力不具備,我都勸你先緩緩,先修內功,再求發展。

但如果這幾項資源和能力你已經具備了,那下一次文章,就來看看怎麼結合外部信號,來選擇發展的模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