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靈魂演戲的42歲「無冕影后」,憑什麼能當周冬雨偶像?

蘇冰汽車達人 發佈 2020-06-20T14:59:53+00:00

半個月前,最有爆款相的華語片《春潮》上線了。之前在各種影展提名最佳影片,上線後三萬多人打出7.2分,口碑兩極。它凝視的,是一段殺氣騰騰的中國式母女關係。母女之間的控制,反叛,像潮水一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連餘韻都帶著隱忍和攻擊。看完它,是一種巨大的情感消耗,所以很多人難以對它產生共情。 導演楊荔鈉,這是她的女性三部曲之一,接下來還有一部叫《春歌》。 女主是文藝女神郝蕾,42歲了,眼裡依然帶著水光,美出了情緒,仿佛下一秒眼淚就要滴下來。她在《春潮》里飾演女記者郭建波,在外強大幹練,總是挑那些陰暗的社會難題下手,報導性侵小學生的油膩校長,一巴掌呼對方臉上。因為總是針砭時弊,主編讓她不要給他惹事兒,她沒說話,眼裡依然是倔強的神情,自有主張。但一回到家,就「失聲」了。在家抽個煙,母親罵她有毛病,她等母親轉身,將菸頭杵在餃子皮上。有時候母親罵得實在難聽,她就起身走到廚房去放水,或是手抵在仙人球上,都是些隱忍的報復。母親紀明嵐是金馬獎女配金燕玲飾,她把自己對丈夫的不滿以及怨恨,全部投射到了女兒郭建波身上,自私到令人髮指。夾在她們中間的,是郭建波的女兒郭婉婷。常年做姥姥和母親的和事佬,過早懂事,卻又比母親活得舒展,姥姥說多了,她一拳砸碎桌子上的麵包,毫不在乎。有人說這個角色仿佛是為郝蕾量身定做。郭建波40歲的年紀,身上籠罩著一股巨大的不確定性,一隻腳踏在艱澀晦暗的世故里,內心卻又像發育不完整的少女,因為缺愛,所以一直在不停找補。 郭建波每次和母親吵完架,會趕到一個秘密的男性朋友家裡,第二天早上,頭也不回的大步離開。這個特別的女性角色,無法被歸類,她有知識、卻又貧窮孤獨,明明有可以活得順遂的資本,卻總是在反抗著什麼,這讓她離主流越來越遠。郝蕾總能掰開角色的內里,注入自己的生命力,那些角色身上的複雜氣息,像是她自己的分身。她的前半生,就是情節狂放,內核細膩的文藝片。 她出道24年,主要參與的作品30多部,不算多。

周冬雨已經拿了金馬金像影后,她的三大表演偶像之一是郝蕾。同時期的周迅、章子怡拿獎拿到手軟,她至今沒有拿過最佳女主角。2012年,她坐在台下看劉青雲上台領最佳男主角獎,她以為劉青雲拿獎太多,都不用拿了,其實那是劉青雲第一次拿最佳男主。 在大家心目中,郝蕾也是無冕之王。 小時候,郝蕾就指著電視機說,我以後要進到那裡面去。 後來她如願以償,17歲就出演了《十七歲歲不哭》,她飾演女高中生楊宇凌,在一堆鮮嫩懵懂的演員之間,靈動飛揚,顯得特別有主見。

接著,是一馬平川。她在《少年天子》裡面演皇后,鄧超演懦弱的順治皇帝。

她愛得歇斯底里,但到了明面上,卻變得刻薄又高傲,總是灼傷到別人。

當她瘋魔到了一定程度,有千絲萬縷的落寞從她眼波里溢出來,從青春明媚再到狼狽不堪,她的演技層次分明。

也是在這一年,她遇上了孟京輝,合作了《戀愛的犀牛》。廖一梅第一次見到郝蕾,就認定她是明明的最佳人選,「她身上有一股特任性的勁兒。那個勁兒特別像《犀牛》,是控制不了身體里的能量、慾望、荷爾蒙,所有一切對世界的企圖都要從身體里噴出來的感覺。」

一襲紅衣的明明,身上流動著的是豐沛的慾望,對愛的人執拗,對不愛的人決絕。也因為這個角色,郝蕾順利打入了文藝片的圈子。

婁燁當時面試了400多個人,只有郝蕾拒絕飾演這個角色,「我害怕會因此而失去愛情」,當時她正在和鄧超談戀愛。走下樓梯的時候,郝蕾在流淚,她覺得自己錯過了什麼。而這邊的婁燁,也因為這句話,認定了她就是余虹,那是余虹才會說出來的話。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郝蕾在裡面有些鏡頭相當大膽,這些鏡頭,是她和後來每個遇到的男人之間的試金石,她一直在追尋的是: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但這卻成就了最美的余虹。她反叛、純粹,生活全被她揉碎,不存在任何出路,只剩下幻滅。因為這個角色,郝蕾的坦途徹底變成了無底深淵,失去愛情,她沉寂了四年。 2010年,郝蕾出演《第四張畫》里的母親吳春蘭,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這是她這麼多年來唯一拿過的「三金」獎項。

一個表演和顏值都屬頂尖的演員,卻始終游離在主流之外,郝蕾註定是電影圈的一個異數。孟京輝曾評價郝蕾,是用靈魂在演戲。想要做到這樣,演員要有強大的信念感,還有高度敏銳的心性。恰好,郝蕾二者兼具。而她探索世界的方式,是用自己的高度敏感去做觸角,吸收強烈的愛恨,釋放自己的敏銳和張揚。她喜歡寫博客,細細拆分自己的感受,敏感清醒,還有點自我。她覺得別人理解不了她,她自己也不會順暢表達,因此顯得擰巴。有個網友罵她,她的激烈反應在網上炸開了鍋,最後以她在微博道歉告終。她有過一段特別魔怔的日子,剃了光頭,去印度待了一個月,頂著一張素顏的臉拍了紀錄片。

她抽菸酗酒,總被拍到發福,她沒有給自己修建圍牆,每一次都親自陷陣,傷人一千,自損八百。另一方面,她卻又希望在世俗里得到證明,尋求著理解。她中學的時候就拿出本子告訴同學,以後她的簽名很貴,不簽就沒機會了,讓人覺得她對這個世界勢在必得。最出名的那句話是:希望我的名字出現在中國表演教科書里。就連很多明星不敢得罪的記者,她也不願經營,她說,自己是一隻鷹,你不能總叫我排隊,那是大雁才做的事。 她如此的激烈,自我,對自己思考力的優越感,讓她在表達上總被誤解,那種強烈的自我,讓她看不到這個世界的真實,也因此成為被人攻擊的對象。

出道這麼多年,她的激烈大多數是應在了感情上。 和鄧超的那一段情,要了她半條命。兩人因為《少年天子》生情,郝蕾演完戲後半天出不來,敏感的鄧超也是,演完戲後不久就走到了一起。

電影拍出來後,成為她和鄧超分手的導火索,她說,兩人的愛情在那之前就破碎了。 郝蕾很久都沒有走出來。2011年,鄧超和孫儷結婚的時候,郝蕾還發了一條祝福微博。2015年,鄧超、郭濤、段奕宏憑藉《烈日灼心》,獲得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頒獎人是郝蕾。當時的媒體都在等著這對曾經的戀人破冰,但出乎意料,郝蕾直接繞過了中間的鄧超,直接給郭濤和段奕宏頒獎。

第二段戀情,和李光潔也是因戲生情。兩人2006年在一起,2008年才公開關係,說要補辦婚禮,但就在婚禮前兩個周,男方就被傳出了「牽手門」。隨後郝蕾就發表聲明,兩人關係到此為止。郝蕾的金木水火土都落在天蠍,對待愛情掏心掏肺,是天雷勾動地火的奮不顧身。 她也說自己愛得太熱烈,一般人接不住,會被嚇跑。

劉燁的豁達沖淡了郝蕾的敏感和多慮,兩人婚後育有雙胞胎兒子,但就在去年,郝蕾一紙聲明,宣布兩人分開已經好幾年。她從大紅的時候跌落深淵,又再次站到新的頂峰,愛情成為她釋放詩意和理想的容器,但每段都引火自焚,心灰意冷的她學佛,忽然了悟,說愛情是她此生的功課。歷盡千帆走來,郝蕾不再激烈,但卻也沒打算妥協。她依然敢愛敢恨,對別人的演技各種懟:「什麼炸裂式的演技,就非常可笑,所有的所謂大的爆發力,都是你一個戲劇學院,大二的時候應該做到的。」郝蕾曾讀廖一梅寫的句子,毫無違和:「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度過這一生。細細分辨,哪個人的生活,不是由秘密和謊言堆積而成的。但是,巧妙的度過一生,有何意義,不過是輾轉挪騰的生存技巧。技巧越高,輾轉挪騰得越好,就越離真相和本質越遠。我寧願選擇笨拙得度過一生。」每一個少數派,都有想做雄鷹的心,他們的人生也就更加跌宕,狼狽的更徹底。這不算一件壞事,作為演員,接受真實,和這個世界激烈的碰撞,也是一種成長。賈樟柯曾經評價郝蕾:她的樂觀是對的,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坎是過不去的。每個人最終都會歸於平淡,文藝女青年的歸宿除了飄零和幻滅,還可以是柔軟和通透。她把愛恨收進戲裡,在戲外雲淡風輕,對於她來說,是最好的表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