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滕美誠的技術特點是什麼,中國女乒誰的打法能克制她?

y始夢少年 發佈 2020-06-20T12:34:25+00:00

2020年卡達公開賽女單決賽,陳夢幾乎把一向不肯服輸的伊藤打得沒了脾氣,甚至有了無心戀戰、放棄比賽的想法,這對伊藤來說是極為少見的。

從目前國乒女隊對陣伊藤的成績來看,陳夢打伊藤的勝率比較高,在各項技術環節上均能夠處於壓制伊藤的狀態。2020年卡達公開賽女單決賽,陳夢幾乎把一向不肯服輸的伊藤打得沒了脾氣,甚至有了無心戀戰、放棄比賽的想法,這對伊藤來說是極為少見的。下面也來具體分析一下兩個人的技術特點:


反手強強對抗陳夢並不懼怕伊藤生膠彈擊,接發處理出色伊藤黔驢技窮。

陳夢之所以能夠克制住伊藤美誠,首先表現在2個環節上:一個是靠反手起家的陳夢,反手相持能力十分雄厚,且反拉旋轉、力量十足,讓伊藤的反手彈擊失誤頻頻;第二點就是伊藤多變的發球,在陳夢這裡幾乎失靈。在中國女隊吃伊藤發球最少的,可以說就是陳夢了。伊藤的前三板搶攻必須有發球、反手彈擊兩大法寶做支撐,然而這2項在陳夢這兒失靈之後,她的殺傷力、抵抗力就大大下降了。

1.反手比拼,伊藤難以彈穿陳夢反被沖死。與打丁寧、朱雨玲這種防守反擊型打法不同,伊藤美誠的連續彈擊,由於陳夢的站位偏於中遠台,因此那種速度壓迫感不是很重,反而陳夢反拉或側身用正手反衝之後,身材矮小的伊藤卻難以抵擋陳夢的進攻,攻強守弱的伊藤漏洞顯得就更大。陳夢入國家隊十幾年,在早期幾乎就是靠反手起家的,她反手的單板質量應該是女隊最高的。楊影曾在央視解說中提到:「陳夢屬於那種特執拗的選手,一個反手技術要是達不到她的標準,往往會練上一天。」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麼多年反手位的實力積累,現在用在伊藤身上,伊藤還真是難以招架。兩個人雖然都是強在反手,但陳夢反膠的力量、旋轉更足,這樣反衝過去的球讓生膠彈擊起來風險非常大,伊藤久攻不下就會出現失誤。伊藤賴以成名的反手彈擊絕技在陳夢這裡占不到便宜、打不開局面,這是她被陳夢克制的首要原因。

2.發球被破,伊藤搶攻前三板難度加大。實際上,陳夢的接發球技術在女隊中並不是最好的,但恰恰她接伊藤的發球並不怎麼吃虧。仔細觀察比賽視頻,其實秘訣不在接發球上,而是在接發球的下一板搶攻上。伊藤的發球發急長不轉或上旋為主,這樣的發球有利於對方接出高球之後,她正拍暴拍搶攻。但陳夢的接發方式一般是劈長給底線,這種球會有強烈的下旋,因此給伊藤第一板搶攻就造成了不小的難度。


再有,接發球直接擰拉起來,陳夢的旋轉很強,伊藤第一板殺板搶攻並不敢發最大力量拍擊,這也使得善於打相持的陳夢往往能贏得後幾板反擊的機會。陳夢現在的技術攻守比較全面,想要一、兩板內打死她一般人還是做不到的。伊藤的第二個法寶「多變的發球」,在陳夢這裡也沒起到多大作用,這是克制她的第二個原因。

3.突變直線,陳夢強大正手能夠拉穿伊藤。陳夢在反手相持能夠扛得住的情況下,還能反手突變一板直線,這個球對伊藤的威脅非常大。直線擊球線路最短、速度最快,再加上陳夢單板質量非常高,身材矮小的伊藤撲去防正手之後,反手位空檔就暴露出來。「調右壓左」這招陳夢可以打得伊藤完全守不住台、站不住腳。另外,在變正手直線之後,正、反手的銜接上陳夢的相持能力要比伊藤強大的多、穩定的多。因此,最終有變化打到實力上,陳夢還是完全占優。相持環節基本功有差距,這是陳夢能克制伊藤的第三個原因。


此消彼長,伊藤國乒都在相互研究進步,但伊藤突破中國隊的空間越來越小。

除了陳夢,像中國隊的孫穎莎、王藝迪等暴力型打法的選手,對伊藤都保持著很高的勝率。中國女乒歷來在推行女子技術男性化,直到孫穎莎這一批新生代,女隊球員的擊球力量、速度才更接近男選手,比丁寧、劉詩雯等老將的技術更先進、更具有侵略性。


1.正手拍、反手彈伊藤到底能走多遠?伊藤美誠的技術其實很簡單,就是反手彈擊起板,正手連續暴拍。像這種打法實際上並沒有多先進,早年中國女隊第一代「大魔王」鄧亞萍就是這種打法,而日本隊也一直在模仿她的打法。兩者的區別在於,鄧亞萍反手是長膠,而伊藤反手是生膠,比起長膠伊藤反手生膠的彈擊速度、力量都超過了鄧亞萍,而正手的殺傷力她與鄧亞萍不在一個級別。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鄧亞萍的打法放到現在也不一定能夠打得過孫穎莎。

大球的改革,使得球的旋轉減弱,給了生膠一定的生存空間,但球變大之後旋轉並沒有完全消失。縱觀當今乒壇,不論男子還是女子,還是兩面反膠弧圈球的時代,伊藤美誠靠反手彈、正手拍能夠在前三板上建立一定的優勢,但相持環節能力的欠缺、生膠最致命的穩定性不足等弱點,不是伊藤本人靠技術能改變的,那是生膠膠皮的先天缺陷。


2.偶有勝績,伊藤不會長期穩定地占據頂尖行列。伊藤在研究破解中國隊的辦法,而中國隊也在研究她的套路,從雙方對陣的結果來看,伊藤要想贏中國選手,她要冒得風險比我們大的多。實際上,伊藤打國內比賽比跟中國隊比賽還要難,究其原因就是早田希娜、平野美宇等人對伊藤的熟悉程度更高,對她球的怪異性更為適應。隨著中國隊與伊藤交手的次數增多,像陳夢、孫穎莎、王曼昱、王藝迪等人對伊藤的控制力、技術優勢會更大,伊藤贏中國選手的機率會越來越小。

從2018年對陣中國選手勝率達50%,到2019年僅拿到一站公開賽女單冠軍(該站中國選手未參賽)伊藤生膠打法的局限性還是難以突破的。歷史的成績也證明,像木子、曹臻生膠打法很難打出成績,甚至是進入主力。像年僅21歲的孫銘陽,已經有退役的想法。就是因為在進入一隊之後,面對兩面反膠弧圈打法,孫銘陽彈來彈去越來越被隊友適應,基本上屢次隊內成績墊底,也讓這種打法很難穩定地占據在乒壇一流頂尖行列。

伊藤打法簡單、暴力,甚至是蠻不講理,具有非常強的搏殺性。但在增加一些發球、接發球的套路之後,她的穩定性有所增強。伊藤想要靠生膠達到鄧亞萍奧運冠軍、大滿貫的高度,難度簡直是大太了。偶有勝績是存在的,但長期對中國隊保持優勢基本不可能。大家是否贊同以上觀點呢?你看好伊藤的生膠打法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呢?歡迎各位留言、評論,感謝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