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作業全靠「吼」?錯誤方式影響孩子一生!正確方式學起來

育兒聯萌 發佈 2020-06-20T02:47:35+00:00

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段子:如果一個女性朋友不再聯繫你,那麼只有三種可能:一是她死了,二是她當媽了,三是她孩子到學齡了。

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段子:

如果一個女性朋友不再聯繫你,那麼只有三種可能:一是她死了,二是她當媽了,三是她孩子到學齡了。很多網友表示深有同感。

莉莉自從當媽後,就感覺生活只有兩種狀態:「忙」和「更忙」。特別是現在孩子放暑假,白天送孩子去各類興趣班,晚上還要陪著寫作業,簡直一刻不得喘息。就拿寫作業來說吧,十個孩子有八個都讓人不省心:

坐不住:一會跑廁所,一會偷偷玩手機;

拖拉磨蹭:明明8點就能寫完,硬是拖到10點,暑假作業也是要拖到快開學才會開始瘋狂補;

出錯率高:剛剛交過的題,換個題型就又不會,仿佛失憶了一般……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每晚都和孩子「鬥智鬥勇」,搞得莉莉最近整個人都快崩潰了:「我家孩子三年級,一放暑假就撒開歡兒似的玩,催他,他也不著急,平時寫作業也是,每晚都是我們陪著熬到半夜才能寫完。我是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再這樣下去,我真要瘋了!」

但事實上,造成這種境遇,與莉莉錯誤的輔導習慣密不可分:

吃完晚飯,到該寫作業的時間,可孩子的眼睛卻直勾勾地盯著電視,莉莉就只能一遍遍催促;

孩子終於肯進房間寫作業了,莉莉還在一旁碎碎念:每回都是這樣,什麼時候才能自覺點啊……

檢查孩子的作業,發現錯誤,立刻訓斥:這麼簡單的題也能寫錯,腦子都不動的嗎?

孩子把錯題訂正後,她又立馬變臉,表揚道:你看,你還是很聰明的嘛!

而整個晚上,莉莉的精力和時間全放在孩子身上,甚至連妝都沒來得及卸。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容易陷入的誤區:

誤區一:錯誤的激勵

家長在孩子開始寫作業前就告訴孩子:寫完作業獎勵你多看10分鐘電視。實則是暗示寫作業是不好的活動,需要外部獎勵才行。

誤區二: 不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一開始孩子就說不會做,家長趕緊將答案告訴孩子,還不忘誇耀一下:這題太簡單了。實則是貶低孩子的能力,降低他的自尊水平。

誤區三: 中斷孩子自我想像,隨意指責

孩子正在寫字的時候,家長插一句:這字是這麼寫的嗎?從左往右寫,筆畫順序不知道嗎?還不忘上升一下批評的高度:老師沒教嗎?上課又沒認真聽吧?實則是主觀臆斷,無根據指責。

誤區四: 過度急躁,忽視孩子的付出

孩子寫了一半了,家長突然說:這字寫得太難看了,擦了重寫。實則是沒有明確要求在前,肆意踐踏孩子的勞動成果。

誤區五:人身攻擊,打擊孩子自信

做數學題減法題時,孩子答錯或不會答,家長說「有5個糖,你吃了3個還剩幾個都不知道?吃的時候咋沒見你糊塗,一做題就不會。實則是泛化概念,人格攻擊。

誤區六:頻繁干涉,抹殺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每次做作業家長都盯在旁邊,稍有不對就立刻指正。實則是剝奪孩子是寫作業過程里的主體身份。

誤區七: 溺愛獎勵,破壞自律

孩子寫了一段時間後,家長主動說:寶寶歇一會兒吧,喝點水或吃個飯,玩會手機或看會電視。實則是破壞孩子專注力,暗示學習是辛苦或艱難的活動。

誤區八:主動包庇孩子

沒寫完作業的孩子到了學校,家長和老師承認錯誤,並保證下次不會了。實則是替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後果和責任。

抓住孩子關鍵期:從作業開始,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

為什麼這麼強調作業的重要性?因為孩子學習的四環——學校上課、考試、課外輔導、作業,你唯一能參與的就是輔導作業。其他的,你就算想管,也鞭長莫及。

試想一下,當你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業,他的專注力、時間管理力、狀態切換能力、自主學習力自然提到提升。最重要的是,這些能力會讓孩子受益一生。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就在孩子5~12歲的關鍵期,每一次家長陪寫作業中。

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的輔導孩子做作業呢?

做前準備:做作業前,讓孩子先吃好零食,喝好水,上好廁所,準備好學習用具等。做作業時,不允許孩子因為瑣事中斷學習。

回憶知識:做作業前,讓孩子先回憶下當天老師講了哪些知識,這樣做有利於學生靜下心來,並且寫作業的時候會更高效。

預估時間:做作業前,讓孩子先預估自己完成作業的時間,可以定一個鬧鐘,給孩子建立時間觀念,營造緊迫感。有了時間觀念,孩子寫作業的速度會逐漸加快。

家長注意:孩子做作業時,家長不要來回走動,大聲喧譁,不要因為孩子做錯某道題去中斷孩子學習,要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

檢查作業: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不要替孩子檢查作業,要引導孩子自己去查找錯誤,多鼓勵,少挖苦諷刺。

學會裝傻:這條特別適用於低段的孩子,是有效激發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我懂得比你多」這種成就感,會讓孩子覺得學習非常有用,學習興趣高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