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喪失「觀影權」,粉絲的無腦吹捧,造就了商業影視的崛起?

風中的枯禪聲 發佈 2020-06-21T14:37:15+00:00

在播放平台上的播出彈幕更是讓人體會到了觀影權的徹底淪喪,不能有不好的聲音,一旦發出了這個聲音,直接就把門在哪兒給你指好了。

曾經離我們遠去的娛樂圈的黃金時代已然過去,現在遍地都是流量小生的"經典"之作,一個個花里胡哨的"偽文藝"片名在觀眾久旱未遇甘霖的商業化時代下遍地開花,開的花聞起來基本上都有一股濃郁的金錢氣息。

浮躁的角色駕馭,讓一部部高昂投資的影視劇走向了口碑下跌的深淵。每一部都被他們稱之為誠意之作,從角色的造型再到服裝道具的布置,這一切好像都還在為商業的金錢帝國作鋪墊,在這場他們的金錢鬥爭中,真實的觀眾連基本的發言權都沒有,粉絲的無腦攻擊基本上打消了大部分觀眾的觀影積極性。在播放平台上的播出彈幕更是讓人體會到了觀影權的徹底淪喪,不能有不好的聲音,一旦發出了這個聲音,直接就把門在哪兒給你指好了。那麼。這些製造出來的粉絲心目當中的神劇真的有那個神壇的高度嗎?明明在生活中不喜歡的觀眾很多,為什麼在彈幕當中不喜歡的觀眾遠遠不及粉絲多呢?是平台的刻意管制嗎?

這些我們就無從得知,喪失了的觀影權我們就去重溫之前的經典,和"同道中人"在彈幕上侃侃而談,一句又一句地玩著台詞接龍的遊戲,每一次經典台詞的出現,彈幕上就會有人直接打出"舒服了"這樣讓人親切的彈幕。原來,還是有不少真正觀影者有真正的自我辨別能力,對於糟粕同樣都是選擇摒棄。

與其說現在的影視劇是劇,倒不如說它是一場資本家和觀影者的一場陰謀論的上演,他們用劇的形式來傳達他們的金錢觀,我們也不再是他們的上帝。每一次這種"粗製濫造"的影視劇的宣傳就是對這場陰謀的強行灌注正能量的意識,點開進去看看就徹底的為他們無底線的製作增加了額外的收益。一字記之曰為緣,一字記之曰為利,他們很好地把握了這場人性"格鬥"的主動權,導致觀影者也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而演員就成了當中一個不折不扣的"替死鬼"。

來日可期,希望影視的輝煌再度回歸,有效的規避掉這些充斥著流量藝人的無情"精神綁架",綜藝節目的泛濫也終將迎來流量價值的終結!還我觀影的一片凈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