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既然活下來了,就不能白活

魚堂主愛思考 發佈 2020-06-21T08:35:01+00:00

消失了3個月的胡歌,前兩天在微博上發了一條視頻。幾十年來,他挖了很多井,才勉強讓乾涸的河水有了水,樹木發了芽。

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

消失了3個月的胡歌,前兩天在微博上發了一條視頻。

別只為今天的一時便利,毀了我們的後半生。

胡歌去了G7公路,北京到新疆的公路,也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一條公路。

在那裡,他看到了生態破壞對環境的影響有多惡劣。

也遇到了一些用生命守護環境的人。

班都爺爺便是其中一位。

他帶著胡歌去看了一處沙漠。

據說,很久以前那裡樹木茂盛。

後來喝水乾涸,駱駝和樹木全都死光了。

倘若放任不管,沙害將會淹沒整條公路。

幾十年來,他挖了很多井,才勉強讓乾涸的河水有了水,樹木發了芽。

視頻的最後,胡歌種下了一棵樹,呼籲人們關注環保。

胡歌不僅熱衷於演技更熱衷於生活。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問胡歌:「你覺得人生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麼?」

用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簡單的來說,就是卸下包袱,從零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負擔,擺正自己的位置。

01

胡歌從小心思細膩、內向、不善表達,甚至有時很膽小。媽媽是個很嚴格的人,邊工作還邊學習,為孩子起名為「歌」,是想讓他一路高歌猛進。

6歲時,媽媽帶著胡歌去少兒模特隊面試,結果因為太胖,韌帶不好,沒有選上。

一年後,媽媽又帶著他去上海電視台的小熒星藝術團面試。

面試那天,他哭得震天響,躲在角落不願表演,老師覺得這個孩子哭起來很有趣,便讓他通過了面試。

也許是因為從小就接觸了藝術,胡歌變得早熟,三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思索生存與死亡的問題。

小小年紀,對一些問題懵懵懂懂,有人說他在胡思亂想,有人說他多愁善感。

正如哈姆雷特在舞台中央呢喃那樣:「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胡歌也在一次次與自己的對話中,擁有了「自我」的概念。

不過對於步入高中,正是青春期作祟時期,那時的「自我」更多的是叛逆的個性在徐徐燃燒。

高三那年,胡歌不顧媽媽的反對,執意報考北京廣播學院(原中國傳媒大學),他的夢想是做一名導演。

順利通過筆試和面試後,他抱著玩玩的心態,又去參加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招生考試。

初試的時候,他不願背歌詞,一行同學只有他對著本子唱,複試的時候,跟老師說自己只是想來試一試,不是真的想學表演。

但老師說的一席話,他至今還記得:「你看看姜文和黃磊,他們都是學表演的,現在都做導演了,而且很成功。你學導演專業,可能得等很多年才真的能執導,但學表演的話,說不定還沒畢業就有戲演了。」

胡歌回想起自己做的決定,笑著對記者說:「我覺得我是一個比較喜歡冒險的人。」

冒險精神這四個字,代表了未知與挑戰。

對於滿腔熱血與激情的胡歌,用這個詞來形容他,在合適不過了。

千禧之年,那個頭髮卷卷的、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孩沒有想到,四年後,他會憑藉《仙劍奇俠傳》火遍大江南北,當初被老師用來舉例的黃磊和姜文,成了他的好朋友。

02

胡歌曾因車禍毀容、受傷而一蹶不振,後來休養了一段時間,他終於想明白了,「如果我自己都不接受,觀眾怎麼能接受呢?」

胡歌曾說過一句話:「既然活下來了,就不能白活!」

在2010年時播出了胡歌演的三台節目,分別是《仙劍奇俠傳》《仙劍奇俠傳3》《神化》。

胡歌反覆看了這三台電視劇,以一個觀眾的視角來審視自己,讓他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地演技有了退步,對於角色傾注的感情還是缺少了點「火候」。

他有段時間苦惱過,找不出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林依晨曾對他說過的一句話「我是在用生命演戲。」

讓他忽然豁然開朗,開始用心打磨自己飾演的人物。

後來,他演了話劇《如夢之夢》,他說自己是個對事業很有野心的人,在話劇中他飾演一個「五號病人」,給我們解答了「為什麼我們最愛的東西給了我們最大的快樂,也給了我們最大的痛苦?」

後來他又出演了《琅琊榜》飾演梅長蘇,也很好的詮釋了那句「既然活下來,就不能白白活著」的經典台詞。

我們都知道胡歌是出了名的人緣好和高情商的代表。


在金鷹獎上,胡歌因為一段獲獎致詞而受到了各方的誇讚,連私下不認識他的同行都轉發了他的獲獎詞讚賞,比如劉若英和阿雅。

甚至有資深媒體人用「走向偉大的演員」形容他。

可以看出,這段獲獎致詞有多麼讓人信服。

其實,不僅是獲獎致詞而已,當天在一場比較尷尬的頒獎典禮上,胡歌的各個方面都展現出了超高的情商。

胡歌將當晚唯二的兩個男演員獎項全部收入囊中,可以說是當晚的最大贏家。

而金鷹獎之後,胡歌完成了除卻飛天獎之外的視帝大滿貫。

我想這也是他應得的。



在上海電視節,胡歌成為首個80後視帝。台下坐著的有無數前輩,更加為難的是,還有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的靳東,主持人也是不嫌事大,主動挑起話題。

但是胡歌的回應很棒。

主持人問胡歌想對靳東說點什麼?

胡歌說,「在戲裡我們是家人,戲外我們也是家人,這個獎項不管誰拿都是咱家的。戲裡是家人,戲外也是家人。我剛和敏濤姐說,不管是誰拿了獎,這個獎都是掛在咱們家的牆上。」

主持人再問想和好兄弟霍建華說些什麼?

看胡歌聽到後的這一臉嬌羞:「心如會對他說的……」

靳東都一臉「你說得好」的表情。

03

有段時間,我們發現胡歌開始「不務正業」了。


有時他在西藏撿垃圾;有時在青海參加保護斑頭雁的公益行動;有時騎著摩托車滿世界跑;有時躲在家裡讀書。


2019年12月6日,由胡歌主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上映,他在電影中飾演一位不斷在逃跑的、絕望的人。

拍戲的那晚特別冷,他需要從泥塘中爬上土坡,再從土坡跑到公路上,泥水與寒風,毫不留情地灌進他的衣服里。

戲中的他在一直奔跑中,也讓他在奔跑中了發現世界,也發現了自己。

他曾在紀念官網成立12周年的文章中寫得那樣:

「如果,我能夠變成我想像中的自己,讓重燃的生命之火,發揮出更大的光和熱,我願意放下眼前的所有。」

如果說「入世」是證明自己,那麼「出世」就是放過自己,繼而成全自己。

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

「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也是胡歌一直以來的信念。


曾有記者問胡歌,如果要選擇一個人對視,你會選擇誰?

胡歌很堅定地說,選十幾年前的自己。

對視的獨白中,胡歌說他原以為自己對自己很熟悉,可凝視了鏡子中的自己幾分鐘後,他覺得鏡子裡的人無比陌生。

鏡子裡的人,沒有榮譽加身,不用時刻面對閃光燈;鏡子裡的人,是笑起來眼角有皺紋,還有些小缺點的普通人。

這就是激情滿滿的胡歌,這就是不斷在路上的胡歌,也是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的胡歌。

讓我們一起期待胡歌帶給我們下一個驚喜會是什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