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里的晉西北鐵三角,為何只有孔捷善終?所謂性格決定命運

迂娛與遇 發佈 2020-06-21T06:14:26+00:00

孔二楞子在政治上其實一點也不楞,某種意義上,屬於那種中規中矩的軍事主官。這樣的將領在戰爭年代既不冒尖,也不會太落後,認真執行命令努力作戰,雖然沒有什麼鮮明的特點,但反而是上級首長比較喜歡的類型,實際上,也是當年大多數將領的代表性人物,哪來的那麼多「刺頭」?

孔二楞子在政治上其實一點也不楞,某種意義上,屬於那種中規中矩的軍事主官。這樣的將領在戰爭年代既不冒尖,也不會太落後,認真執行命令努力作戰,雖然沒有什麼鮮明的特點,但反而是上級首長比較喜歡的類型,實際上,也是當年大多數將領的代表性人物,哪來的那麼多「刺頭」?

從資歷上說,孔捷參加紅軍的時間略晚於李雲龍和丁偉,但是老李也還只是個班長,說明孔捷的軍齡也就比他差個一年半載而已,並不虧輸什麼。所以到了抗戰初期,哥仨都夠上了團長級別,儘管是第二批主力團,那也很了不得,因為第一批主力團長1955年都是中將銜起步的。孔二楞子的綽號來源於作戰勇敢,李家坡戰鬥掄大刀片絕對令人印象深刻,英勇負傷。

劃重點,李雲龍準備出兵剿了黑雲寨的時候,孔捷前來阻攔,那段台詞其實很說明孔捷的性格:「李雲龍,黨有政策,部隊有紀律,你不能想怎麼幹就怎麼幹」!雖然最後被暴怒的老李下令捆了起來,但足以說明,孔捷在政治規矩、軍事紀律方面,對自己的把持是比較嚴格的,因此註定會有比較好的結局以及善終。

捋一捋孔捷的軍事生涯:八路軍129師獨立團團長,楊村戰鬥失利被降職為副團長;一段時間後起復為新二團團長,晉西北鐵三角之一;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成為東北野戰軍縱隊司令員、軍長;韓戰爆發後率部入朝,儘管打得比較艱難,但是紅軍、八路、東野、志願軍的履歷已經徹底齊全了,最後一項甚至是李雲龍和孔捷所不具備的。

然後是到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這可是著名的將軍系,52名學員最低授少將銜)深造,1955年授銜和畢業後,繼續返回東北就職。按照他的資歷和級別,省軍區司令員是屈就了的,最有可能的是瀋陽軍區的副參謀長、軍區主力軍長等適配職務,副司令員夠嗆,那得是中將軍銜。

而丁偉則被分配到北京軍區,也就是四野名將鍾偉的人物原型經歷,被「低銜高配」為軍區參謀長。小說里介紹,1959年李雲龍在福建軍部接到了孔捷的電話:丁偉被捕。歷史事件當然就是鍾偉為彭總做仗馬之鳴,被主持大會的「林總」當場命令撕了領章拿下。

再後來就是在運動中,李雲龍也受到了衝擊,寧折不彎的性格自然上演悲劇,飲彈自殺。而孔捷一不涉政治,二服從命令,三遠在中蘇邊境任職(不久還打了一仗,某某島),完美地避開了這兩場大事件。到80年代,順利地以大軍區副職的級別離休,安享晚年,所謂性格決定命運,便是如此這般。

當然,孔捷對老戰友們絕對是夠意思的,在李雲龍、趙剛和丁偉相繼辭世後,他派出兩名心腹部下,秘密接走了李雲龍的四個孩子和趙剛的兩個孩子,並且堅持把他們撫養成人。在當年的環境下,最便捷和最安全的安置辦法,就是讓孩子們全部從軍,這對於孔捷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這幾個紅色後代在部隊中鍛鍊和發展,其中一個成為了少將銜軍官,其它也都是校級。改革開放以後,他們回到福建去憑弔李雲龍的故居,追憶著晉西北鐵三角的戰爭往事和革命情誼,意外邂逅了一位返回大陸觀光的蔣軍老兵,他的名字叫楚雲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