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郪江古鎮:千年記憶 餘韻猶存

黎川發布 發佈 2020-06-21T02:31:55+00:00

在這一天裡,平時里只有兩千多人的小鎮會自發湧來五萬多人。據《華陽國志》記載,秦滅蜀取巴,規定「世尚秦女」,意即必須世代娶秦之女為妻。

2019-08-26來源:四川學習平台

四川的古鎮很多,知名的也多。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郪江古鎮談不上聞名。但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八,大家都迫切地有去郪江的渴望。在這一天裡,平時里只有兩千多人的小鎮會自發湧來五萬多人。在這一天裡,通過獨特而盛大的郪江城隍廟會,能真切地感受不可觸摸的歷史滄桑,體驗先秦到明清的文化穿越。

消失的古都

在四川省三台縣的郪江和錦江交匯處,有一個郪江鎮。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國和蜀國之間,這裡建起了一個小小的郪王國。在秦國一統天下時,郪國也被收服。據《華陽國志》記載,秦滅蜀取巴,規定「世尚秦女」,意即必須世代娶秦之女為妻。至此,郪人的實際統治者成了郪王之妻。郪王城成為一座「以妻為王」的巴國故城。

兩千多年前的故都,早已經湮沒在茫茫歷史風塵中。現在的郪江,郪王城遺址已漫不可考。向郪江村民打探郪王城的故事,都說無一所知。因為太久遠,一切幾已成空。究竟那個先秦時期的郪王城是否存在過呢?真的讓人生疑。幸好有一點史料,宋代的《太平寰宇記》可以作證,「臨江,郪王城基址見存」。但從宋代至今天,又是一千多年了,所有的風流,早已被雨打風吹去。蹤跡空空,徒留感慨。唯一可以讓我們可以想像昔日郪江的繁華和輝煌的佐證,是散落在郪江周圍的一萬多座漢墓群,形成於稍後時期的漢代至兩晉,是全國四大漢墓群之一,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承的廟會

獨特。也許是沿習了古郪王城「以妻為王」的傳統,郪江城隍廟會與其他地方城隍會最大的區別就是郪江的城隍是兩個,城隍爺和他的妻子城隍娘娘。城隍娘娘端莊微笑,嫵媚大方。兩人並肩而坐,共同接受朝拜。在古蜀的熱土上,女性備受尊崇不是罕事。郪江的附近,其左上鹽亭縣,誕生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軒轅黃帝元妃,嫘祖娘娘。其左下廣元市,誕生了後來中華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在郪江人心目中,城隍娘娘就是統管萬事的神靈。 五月二十八日,當村民們抬著城隍爺和城隍娘娘出巡時,抬轎的人感到無尚光榮。不抬轎的鄉親們也爭先恐後涌到城隍娘娘身邊,以能手扶娘娘轎子為吉祥如意。

莊嚴。郪江廟會最主要的活動是隆重的城隍巡遊。其場面浩大,不亞於皇家儀式。先是鑼鼓鳴鑼開道, 接著「肅靜」、「迴避」的旗牌執事緊隨其後,接下來是高舉的黃落傘、天獅墩、神刀、戈趼、月斧、金爪、朝天凳、手筆、天鼓、乾坤圈、日月照、天柱、掌扇,每樣兩套,一共二十四器。二十四器,這不是皇家鸞駕嗎?的確是。這與郪江城隍會起源有關。傳說楚漢相爭時,楚霸王項羽把漢王劉邦困在滎陽,項羽逼劉邦去議和,劉邦明知項羽用心,但又不能不去,與眾臣商議,漢王部下一名叫杞信(四川西充人)與劉邦相貌相似,願替主去議和,杞信就扮成劉邦到項營中議和,項羽識破了劉邦計謀,並設下大油鍋,要杞信降之,杞信義不容辭跳進油鍋為劉邦盡忠。後來劉邦滅了項羽,建立漢室王朝,追封杞信為忠烈候,並贈半付鸞駕,杞信在陰間封為城隍,這半付鸞駕陰間就叫二十四器。扛著二十四器的是清一色的年長的郪江女人。隆重的開道和莊嚴的二十四器儀仗後,才是城隍的轎子隆重出現。

陰森。陰陽界是城隍巡遊活動的重頭戲之一。古鎮街頭,陰陽界簾幕一打開,煙霧迷漫,鮮紅地獄火焰噴發,陰森恐怖氣氛逼真,小鬼手持鋼叉嘩啦啦衝出;鐵面判官面色陰沉,左右踱步,手拿生死薄,朱筆勾點大限到期之人;吳二爺頭戴白色高帽,高帽正面上書「正在拿你」,背面上書,「你也來了」,搖扇撐傘,手指方向,人們紛紛恐懼後退;腰纏紅袍,面戴豬肺,手持鐵鏈的雞腳神左躥右跳有開始索命……由村民化妝扮演的小鬼、判官、吳二爺、雞腳神等演繹著閻羅殿的故事。瞬時,這個二千多年的古鎮變成了陰冷的地獄。扮演者全是郪江當地的村民,造型與古鎮王爺廟裡閻羅殿內諸鬼造型一模一樣。

喜慶。陰陽界簾幕一閉上,陰森氣氛便一掃而空。整個城隍巡遊洋溢著熱烈的喜慶氣氛。兩頂八抬大轎內,城隍爺和城隍娘娘分別正襟危坐,威風凜凜;緊隨其後的是為城隍呈上的抬戲,抬著由小孩子扮演的諸如鍾馗嫁妹、精忠報國、桃園結義、安安送米等戲劇人物造型;龍燈、獅舞、採蓮船、秧歌、腰鼓隊伍浩浩蕩蕩,緊隨其後; 「跛子娶親」、「豬八戒背媳婦」、「雞公車接小媳婦」等一系列的精彩民俗相繼展開。表演者喜氣洋洋,觀看者歡聲笑語。水泄不通的小鎮熱鬧氣氛遠勝春節。小小的郪江鎮,平日裡從街頭到街尾只需要五分鐘。遊行這天,隊伍從街頭到街尾卻至少需要兩個小時。通常情況下,城隍廟會是為宣揚懲惡揚善,教化人民。而據史料記載,郪江的城隍巡遊是為了祈雨。祈雨,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稱為「雩」,有文字記載的祈雨活動始於殷商,全盛於漢,也就是郪江最輝煌年代。

廟會的餘興是川戲

廟會的餘興是川戲。五月二十八日,是傳說中城隍的生日,為城隍呈上三天免費川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節目。村民們扶老攜幼,早早在擠在王爺廟兩棵古榕樹下,等著川戲開始。有的看得津津有味,沉浸戲裡不能自拔;有的僅作消遣,以閒話家常為主;有的純為呼朋結友,以聚會為樂。在一片熱鬧里卻有著無法細述的怡然、恬淡。

交融。郪江的第一印象是古樸。古樹,古廟,古橋,古戲台,古街,郪江靜靜演繹著悠久的歲月之歌,陶冶著質樸、善良、古風猶存的郪江人。近年來隨著現代物質文明的浸入,樓房也慢慢建起來了。但明清的民居、戲台、廟宇都保存得很完好,一點也不商業化。幾萬人擠進郪江,也僅僅只有一些風味小吃的小生意,沒有其他商業運作。

盛大的城隍巡遊,至少需要三四千人表演。所有參與表演的全是郪江村民,自發行動,免費。官方一般不參與,只負責維護這一天突然湧入的數十倍人的安全。雖是自發組織,每一項活動卻有條不紊,每一項活動有沿續的虔誠和規矩。敬香、叩拜、走步、造型、化妝,都是代代相傳,無一馬虎。四面八方湧來的村民,既參與,又見證。這種原生態的質樸,也吸引著來自成都、德陽、綿陽的民俗攝影者。這些攝影者,長槍大炮,在古鎮上奔跑穿插,郪江人對他們抱以歡迎的、親切的微笑。年輕的郪江人,紛紛拿出手機攝影,一點不輸給這些專業的攝影師。2009年,路透社的首席記者克勞斯曾專程來拍過廟會盛況。攝影,成了近年來廟會的一道風景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