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逼平斯帕爾,米蘭收穫的不只是1分,還有如何調整的思路

花榮評球 發佈 2020-07-02T00:20:11+00:00

放在本輪聯賽開打之前,米蘭球迷對於打平斯帕爾的結果預測絕不會認可:後者位列全聯盟倒數第2,複賽以來兩戰皆墨,量級上完全和米蘭不在一個檔次。

文/花榮評球 個人原創文字作品,未經本人允可謝絕轉載,謝謝合作。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人的慾望滿足,視乎具體情況不同時有變化。

放在本輪聯賽開打之前,米蘭球迷對於打平斯帕爾的結果預測絕不會認可:後者位列全聯盟倒數第2,複賽以來兩戰皆墨,量級上完全和米蘭不在一個檔次。紅黑軍團要想挺進歐戰,這場比賽的3分必然要收入袋中。

真當米蘭落後了近乎全場,在第94分鐘僥倖憑藉烏龍球扳平,又讓人覺得在如此苦戰之下挽回敗局,也可以勉強接受。畢竟得失比較,拿到1分總比空手而還要好得多。

米蘭遭遇體能瓶頸

為米蘭緩頰,球隊在客場遭遇苦戰並不意外。意甲複賽,米蘭是四支最早投入比賽的球隊之一。自6月13號至今,球隊在18天時間裡踢了4場比賽,其中3場都是做客遠征,迄今唯一坐鎮主場的比賽,還趕上了意甲複賽賽程中僅有的10場下午場比賽之一。體能的極大消耗,讓球隊在狀態上出現波動,情理之中。

聯賽停擺三月余,球員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需要時間調整。生理方面,長時間缺乏規律性訓練,球員身體機能需要逐步適應比賽;心理層面,被疫情打亂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讓足球究竟應該被放置在何等地位成為不少球員思考的哲學問題。驕傲如伊布都在疫情期間一度被媒體爆料稱有退役打算,遑論他人。雙重壓力之下遭遇複賽以來的狀態瓶頸期,米蘭並不是獨一家。

複賽特殊環境下賽程頻密,球隊陣容越是單薄越容易撞上低潮期。此前3場比賽,米蘭共有3名球員打滿全場,6名球員出場時間超過200分鐘,頻繁的高強度比賽加上往來客場的旅途疲勞,全在保羅·馬扎球場爆發。卡斯蒂列霍肌肉拉傷將錯過對拉齊奧的比賽,雷比奇在比賽初始階段就頻繁出現處理球的技術失誤,都是疲勞引致的結果。

不是意外而是頑疾

但要把所有問題都歸結客觀因素,顯然也有失偏頗。事實上米蘭陷入苦戰,既有開局被斯帕爾的快速比賽節奏帶動造成了不適應,也有主觀上精神不集中,防守漏洞頑疾被放大的因素。

來看米蘭的兩個球是怎麼丟的。

第一個角球丟球瞬間,米蘭的布防站位就漏洞百出。首先是常規防守區域分工不明。靜態圖片一目了然,米蘭在區域站位上9人的布防多達3處人員重疊:近門柱的雷比奇和恰爾汗、禁區中央的特奧和羅馬尼奧利、後門柱的卡拉布里亞和凱西。這種重疊式的站位直接漏掉了斯帕爾的兩名進攻球員:前點的佩塔尼亞和後點的達博。

再來看球怎麼進的。角球開出,前點的佩塔尼亞蹭到後點,米蘭後點防守的三人亂了方寸,互相讓球,被守在後點的達博捅到了門前。此時布陣亂做一團的米蘭防守又漏掉了等候在禁區中央的瓦羅蒂,後者輕鬆在禁區內完成轉身掃射,唐納魯馬鞭長莫及。

簡單總結:這個丟球看似是混戰中的意外,實則是米蘭布防失誤造成的一連串「多米諾效應」。以角球防守常規的兩種策略區域防守或盯人分工來看,無論是哪一種防守模式,米蘭的這次角球布防都不合格。區域上米蘭明顯漏掉的兩個空位,防守布置人員扎推;盯人上分工不明,佩塔尼亞、達博和瓦羅蒂身邊都沒有跟進的防守隊員。

再看第二球。當吊射世界波出現的時候,沒有一個門將是無辜的。要麼是對球路判斷失誤,比如02年世界盃上被小羅戲耍的希曼;要麼是站位過於靠前,比如本場丟球的小唐納魯馬。

這個丟球,責任大半都在小唐身上。此球在弗洛卡里射門之前存在明顯的停頓調整,小唐納魯馬在整個過程中沒有注意觀察自己和球門之間的距離,沒有預判到對方可能做出的吊射選擇,成全了對手的世界波。

注意力不集中導致低級失誤,放在唐納魯馬身上已經不是頭一遭。上賽季對陣桑普,小唐就曾在禁區內傳球失誤直接導致丟球,米蘭最終0比1敗走,巧合的是,同樣是在第29輪。你再翻看小唐納魯馬的失誤記錄:2017年4月2號第30輪對陣佩斯卡拉,唐納魯馬禁區內接回傳球停球失誤,米蘭客場被逼平;2018年5月10日義大利杯決賽對陣尤文,小唐又有兩次撲球脫手,米蘭0比4敗給尤文,丟掉了義大利杯。每到賽季收官階段,唐納魯馬總要出點么蛾子,近乎已經成了一種規律。這或可解釋為何米蘭在唐納魯馬續約問題上仍未和拉伊奧拉進行談判的原因:門將失誤難免,但失誤成了慣性,多少說明他在精神集中力上存在問題。

由此來看,米蘭的兩球落後看似純屬意外,實則都是防守缺乏集中性和有效布置的結果。這也成為皮奧利執教上限的論斷根源:老帥之於米蘭的整體進攻梳理越發可以看出成效,但在防守布置上反倒連「菜鳥」加圖索也不如。去年同期,加圖索帶隊的丟球數只有27粒,比本賽季少了足足10粒,凈勝球多了17個。如果少丟這10個球,米蘭在亞特蘭大之間斷不會拉開14分差距。因此,防守頑疾不除,米蘭想要完成爭四重回歐冠的目標就很難實現。

艱難一分點出兩大問題

我在複賽開始之時就一直強調:義大利杯出局之後,米蘭這個賽季剩下的聯賽首要目標不是努力擠進歐戰區,而是磨合打法,為下賽季確定陣容主導力量,查漏補缺,提前解決問題,尋找對策。

米蘭的目標是重返歐冠,目標主次之分明確,歐聯不過是年三十的兔子——有沒有都要過年,無傷大雅。長遠來看,歐聯帶來的收益和消耗不成正比,除非有實力和心氣爭雄登頂,否則早棄早解脫,留下主要精力完成爭四大計。

從這點出發,斯帕爾這一戰的1分就足備意義。最明顯暴露的問題,就是陣容厚度不夠,缺乏變化。米蘭全場轟出39腳射門,大半是在禁區外,擔當前腰的帕奎塔一個人就貢獻了10次。數據看著醒目,但在對手緊縮禁區的情形下,能打出實質威脅的射門少之又少。伊布為啥搖頭攤手喋喋不休?就是因為全隊在破密防的進攻思路里沒有章法,缺乏耐心,打得簡單粗暴。從球迷觀賽角度,萊奧破門之前,米蘭的進攻看似兇猛,卻讓人看不到一點可能製造進球的機會。

說明什麼?這支球隊缺少一個穩定人心,為球隊梳理出清晰方向的核心球員。打出個人本賽季最亮眼的比賽帕奎塔看似全場飛奔,腳下技術足備,但球商和大局觀不足擔當撐起球隊的角色。他的遠射和技術能力,更符合二前鋒的特性,而不是組織者。

怎樣在這等逆風的局面下順利拿下比賽,是考驗一支球隊成熟度和穩定性的根本。米蘭要想在來年成功殺入歐冠區,對弱旅的比賽就必須要確保拿下。聯賽不同杯賽,穩定性是第一要義,強弱分化明顯的比賽,就是絕對不能出錯的戰場。米蘭和拉齊奧、亞特蘭大差距的直接體現,就在於對後段班球隊的比賽。對陣積分榜後6名的11場比賽中,米蘭拿到21分,場均得分1.91;亞特蘭大9戰23分,場均得分2.56;拉齊奧9戰24分,場均得分2.67。單就對弱隊的比賽結果,歐冠區球隊就已經和米蘭拉開不小差距。

這種差距彌補,是米蘭提升穩定性,衝擊歐冠的關鍵。皮奧利在賽後採訪中的言論當成為管理層需要思考的問題:「當斯帕爾場上只剩下10人時,我們踢得過於倉促和草率。我們的表現不夠犀利,在進入進攻三區時表現過於急躁。」一言蔽之,球隊缺乏整體性思路。

對斯帕爾的比賽,球員各自為戰,思路不統一的場面經常可見,這是造成處理球倉促,進攻不夠犀利的根源。萊奧之類的球員或有過人天賦,但更多時候被當做轉換運氣的選擇,而非戰術調整的人選,與葡萄牙小將習慣單幹,處理球缺少必要的視野和配合意識,這被視為其球商匱乏,為管理層不喜的癥結所在。

踢不出整體性足球決定了米蘭的比賽在很多時候顯得缺少梳理和組織,也將成為米蘭下一步陣容調整的必然方向。足球畢竟不是一個人的運動,個人天賦的展現,必然要依託團隊整體。這一點,不知道聆聽了伊布教誨的萊奧有沒有想明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