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病態的香港樂壇,「口水歌」泛濫下的陳奕迅和《K歌之王》

文字怪人 發佈 2020-07-02T19:59:11+00:00

粵語歌《K歌之王》,你以為是寫一個KTV唱歌人的愛情故事?《野狼disco》還是《驚雷》,你想要聽什麼?


粵語歌《K歌之王》,你以為是寫一個KTV唱歌人的愛情故事?不是。

在整首歌詞中一共有五個人物登場。


第一個登場的是KTV的麥霸。


他內心獨白是:我唱歌不夠好聽,可能還會走音,希望你不要介意。

我愛音樂,我只是單純想要唱歌而已,唱一輩子。

我唱得不夠動人 你別皺眉

我願意和你 約定至死

我只想嬉戲唱遊 到下世紀

請你別嫌我將這煽情奉獻給你


這時畫面一轉,到了一個酒吧里。

一個酒吧駐唱歌手登場了。

他的獨白是:真音、假音、煙嗓。

《野狼disco》還是《驚雷》,你想要聽什麼?

你要點什麼歌?我就唱什麼歌。

可笑吧,我愛音樂,可我要在酒吧唱歌,唱50元100元最便宜的情歌。

《死了都要愛》我飆七次高音了有人在意嗎?

一個月唱100次「藍天白雲」我唱到想吐有人在乎嗎?

酒吧歌手懷疑自己,我真的愛音樂嗎?

我這一生都只能在酒吧唱到嗓子壞掉了嗎?

還能憑什麼 擁抱若未令你興奮

便宜地唱出 寫在情歌的性感

還能憑什麼 要是愛不可感動人

俗套的歌詞 煽動你惻隱


此時畫面再度轉換,來到一個現場選秀節目的錄音棚內。

一個選秀歌手登場。

他的內心獨白是:我選的歌,不由己。

為了紅,我只能根據導演的要求唱之前百萬人流行的口水歌

要跳舞,要對你愛愛愛愛不完。

要扮溫柔,哪怕我有紋身。

要說沒有女朋友,哪怕早已結婚。

要說自己二十一,哪怕早過二十七。

唱別人的歌,希望將來能有自己的歌。

要讓全世界愛上我,而在一開聲就要騙全世界。

誰人又相信一世一生這膚淺對白

來吧送給你叫幾百萬人流淚過的歌

如從未聽過誓言如幸福摩天輪

才令我因你要呼天叫地愛愛愛愛那麼多


畫面再次轉換,到了一個破舊的地下室。

黑暗中垂著一盞燈,燈下坐著一個頭髮亂亂的男子,散落一地的歌詞和樂曲。

第四個登場的是懷才不遇的音樂人。

寫了十幾年的歌,寫了幾百首的歌,可大多數都賣不出去。沒人要,被人當垃圾。

他的內心獨白是,我寫得千言萬語都沒人聽沒人看。哪怕我寫到嘔心瀝血,寫到淚流,最後感動的只有我自己一個。

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人喜歡我的音樂嗎?沒有懂我的人嗎?

他痛苦而絕望地靠著牆,我,還要繼續嗎?

將我漫天心血一一拋到銀河

誰是垃圾 誰不舍我難過 分一丁目贈我

我唱出心裡話時 眼淚會流

要是怕難過 抱住我手

我只得千語萬言 放在你心

比渴望地老天荒更簡單未算罕有



而後畫面再次轉換到萬人歡呼的演唱會。

歌神站在舞台中央,賣力唱完了二十首歌。

又安可了《愛得過火》。

台下的聽眾喊著,「歌神、歌神,你唱歌好棒,好好聽!」

歌神從舞台的升降台到達最高點,他看著萬千螢光棒對他揮舞,他獲得了鮮花和掌聲。

但他卻並不快樂,因為他失去了自我。

這一路爬上來,站上最高點,成為萬人仰慕的歌王之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在弱肉強食的競爭中,原來那個純真的自己不見了。

原來那個快樂唱歌的初衷不見了。

最早他只想要當一個麥霸的,只想每晚都在KTV快快樂樂的唱歌。

給你用力作二十首不舍不棄

還附送你愛得過火

給你賣力唱二十首真心真意

米高峰都因我動容 無人及我

你怎麼竟然說K歌之王 是我


而在畫面的最後,KTV麥霸、酒吧駐唱、選秀歌手、不得志的音樂人和歌神,五個人一同出現在了畫面中。

他們只不過想唱歌給電視機前的觀眾聽。

可惜夜深了,觀眾累了,打了哈欠,關了電視。

原來無論他們多麼努力,對於觀眾來說,都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娛樂之王。

一個遙控器,一個按鍵換台,就能讓他們消失。

我只想跟你未來 浸在愛河

而你那呵欠絕得不能絕

絕到溶掉我




《K歌之王》是由林夕作詞,陳輝陽作曲,陳奕迅演唱的一首歌曲。

《K歌之王》有粵語、國語兩個版本。

粵語版本收錄於2000年發行的專輯《打得火熱》中。

歌詞所寫的是對於快節奏時代、快情歌時代的一種諷刺。

90年代的香港樂壇,是一個病態的時代。

所有唱片的獎項都是被唱片公司壟斷買斷,自由決定誰獲獎的。

唱片公司吹捧的是偶像魅力,只是重視市場包裝而不是音樂創作。

這就導致了只要長得帥和美就可以唱歌,唱什麼無所謂,反正都能拿個獎。這對於粵語歌發展極為不利。

隨著譚詠麟和張國榮抗議這一現象的放棄領獎,成就了香港最為著名的四大天王時代。

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支配樂壇,並且由於唱片公司的「商業目的」,他們壟斷了幾乎全部的音樂頒獎典禮的獎項。

這樣不利局面導致音樂人的流失。

快到2000年,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影響,經濟不振。

盜版猖獗、電腦和網絡時代流行,MD等數碼產品出現,大量歌曲被免費傳播下載,導致唱片的銷量大幅減少。

唱片公司難做,為了生存,唱片公司和卡拉OK集團合作。

他們想了個方案,推出適合年輕人能在KTV「獨家試唱」的歌曲。

這一做法就必須將歌的門檻要降低,讓詞曲作者寫一些難度低、隨大流的歌。

歌曲採用簡單的旋律和重複易記的歌詞,令大眾能快速掌握,輕鬆歌唱,這就形成了K歌文化和「口水歌」盛行的現象。

所有的歌詞都是情情愛愛,所有的歌曲都朗朗上口。



《K歌之王》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

歌詞所寫的五個人正是那個時代所有「唱歌人」的心聲。

代表大眾的麥霸,在酒吧唱壞嗓子耗盡前途的駐唱,希望靠選秀改變命運的歌手,無人理會的音樂人,哪怕站到最高點的歌神也覺得唱歌沒意思了。

《K歌之王》的編曲也很有意思——

前奏使用的是王菲的粵語歌曲《約定》的前奏,為的是襯托出第二句歌詞「我願意和你約定至死」。

為了讓旋律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作曲者陳輝陽將著名樂曲《卡農》的部分旋律完美地融入到了歌曲中。

所以就算第一次聽,每次聽,都感覺這首歌好像很「很熟悉」。

這樣七拼八湊的《K歌之王》正是詮釋了歌曲本身的娛樂精神。

一年以後,《K歌之王》國語版推出。

作詞人林夕將華語樂壇當時最紅的65首歌名串聯成整首《K歌之王》。

作曲前奏「改成」張宇的經典國語歌曲《用心良苦》的前奏,為的是襯托出第一句歌詞「我以為要是唱得用心良苦」。

看似唱得容易,深入來說歌曲是對2000年病態樂壇「濫情之風」的諷刺:

蒼涼地道出那個膨脹泡沫的「K歌盛世」,以及歌手和音樂人在現實與夢想間搖擺掙扎的無奈。




結語:


無論是國語還是粵語的《K歌之王》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音樂作品。

它唱出無數人的心聲。

害羞的男孩在KTV點了一首歌,想唱給一旁暗戀的女孩聽。

但一首歌怎麼能感動女孩,怎麼能給男孩幸福?

參加一個又一個節目的選秀歌手,把全家的破事說得慘天慘地。但萬人海選,幸運兒只有一個。

不是每個有才華的音樂人都能幸運獲得周杰倫式的成功。

哪怕成為歌神又如何?也只是聽眾手裡一張便宜的唱片。

創作音樂的只是少數,對大多數人而言音樂不過是生活的附屬品。

全世界有那麼多音樂消遣,誰會只愛一首歌、一個歌神到永遠?

斷了氣、鐵了心成為了無情的K歌之王,在時間的洪流中都會消逝,換來數十年後「原來我聽過這歌」的流淚一驚鴻。




歡迎關注@文字怪人 頭條號,獲取更多有趣的歌詞解讀。比如《富士山下》《無人之境》《浮誇》《任我行》《少女的祈禱》《約定》《你的背包》《失憶蝴蝶》《羅生門》等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