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生七年》:教育格局,遠比階級固化對孩子的影響更多

丁媽親子時光 發佈 2020-07-02T18:15:41+00:00

每隔7年,導演們便會對孩子們進行一次拍攝,就這樣7歲、14歲、21歲依次進行下去,到目前這部紀錄片已經拍攝到孩子們56歲時的樣子。

在1964年,年輕的導演麥可·艾普特與保羅·阿爾蒙德把目光放在了一群7歲的孩子身上。

每隔7年,導演們便會對孩子們進行一次拍攝,就這樣7歲、14歲、21歲依次進行下去,到目前這部紀錄片已經拍攝到孩子們56歲時的樣子。


當年,年輕的導演們希望通過記錄這些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來證明階級固化對於孩子的人生產生著「不可更改」的設定。

而事實上,最後這些來自不停階層、不同家庭的孩子們中大部分也確實如導演們所預想的那般被固有階層所束縛,但是其中所隱含的教育意義卻又並非是簡單的階級固化所能夠解釋的。

代表著富人家庭的三兄弟在紀錄片中的表現很吸引人。出生優渥的他們在7歲的時候,就已經有著明確的成長規劃,他們在平時會看一些《金融報》等刊物,對於社會規則以及財富的認知更加清晰準確。



而成年後的他們也確實如自己所想考上了理想的名校,在社會上從事著比較有聲譽名望的工作。

而紀錄片中來自貧民家庭的托尼,在小時候有著想當騎手的夢想,在說到自己的理想時侃侃而談。但是最後長大成年的他卻沒有如願成為騎手,反而是在幾經波折下最後成為了一名計程車司機。

雖然有過當騎手的經歷,但是這卻並沒有幫助他實現兒時的夢想,生活經濟壓力讓他不得不乖乖地開計程車謀生。

紀錄片看到這裡,似乎證明了原本富人階級的孩子仍然重複著如父母一般耀眼的人生,而出身貧苦的孩子也最後不得不成為社會的底層,甚至為了生活而不得不放棄曾經的夢想。

「階級固化」這個詞彙近年來被人們多次提及,人們開始由此而相信「寒門難出貴子」,人們認為只有富裕的家庭才能夠占有更多的教育資源,才能夠讓孩子擁有一個漂亮的人生。

於是有些父母為了能夠打破這種階級固化,開始執著於「混圈子」,父母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來打破階層的束縛。

家庭年收入7萬元,卻要花費5萬元讓孩子去上貴族幼兒園,父母們不在意孩子能夠接受怎樣的教育,更為關心的是孩子可以接觸到怎樣的同伴。

事實上,階級固化並非是不可打破的,一個人擁有怎樣的人生也並非是一出生就預設好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中,孩子們的成長似乎被階級固化所限制,但是在其背後更多展現的是教育的格局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們與其在混圈子方面努力,不如把精力放在給孩子提供一個大的教育格局上。

△教育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大的一筆財富,教育格局對孩子的影響遠超資源滿足

在紀錄片中,來自富人家庭的三兄弟中的安德魯在談到人生經歷的時候,他認為,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財富是無法確定的,但是只要他們給予了孩子恰當的教育,那麼這些教育就會讓孩子們一生受用。

約翰也提到自己並非是躺在父母的努力成果之上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成功,事實上,他為此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

而能夠讓他堅持走下去的原因中很大一部分是父母所給予的教育引導,在一種大的教育格局下,他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才能夠保持住原有出身的優越。

而在紀錄片中,也確有一個孩子實現了自己人生的逆襲,從底層順利地實現了圈子的跨越。

尼克來自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屬於典型的社會底層,但是尼克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後會成為了大學教授,成功地稱為社會精英。

在小時候,雖然家庭條件有限,但是他的父親卻一直鼓勵兒子「走出去」。「不要做農民,去做你喜歡的科學。」

父親沒有因為自己是農民就認為兒子也要理所應當地稱為農民。不得不說,父親的教育格局影響了小尼克未來的發展。於是這個鄉村小子21歲上了牛津大學,在28歲的時候更是移民到了美國。

顯然,不管是物質資源充裕或者是不充裕,真正能夠影響孩子成長方向的是父母的教育格局。

當父母們有能力為孩子規劃方向時,父母的教育格局是讓孩子懂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保持住現有階層的優越性。

當父母沒有能力為孩子規劃未來時,父母的教育格局是大膽地鼓勵孩子走出去,鼓勵孩子去突破眼前的局限。

顯然,不糾結於眼下的教育格局才能夠讓孩子走得更遠。

△成功的定義有很多,並非實現了階層的突破就會獲得幸福的人生

紀錄片中,尼爾來自於一個中產家庭,但是最後卻淪落為流浪漢。父母對其實行的是嚴格的教育方式,這讓他長期生活在一個相對壓抑的環境之中。


從21歲到42歲,尼爾一直在流浪

雖然在教育資源、物質資源上他都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最終他卻沒有實現社會精英階層的晉級,反而深受精神疾病的困擾,依靠政府的救濟生活。

父母們希望他成為社會精英,但是卻因為錯誤的教育引導使得孩子淪為了社會底層中的一員。相較於前面提到的托尼,雖然都身處於社會底層,但是兩個人的境遇卻有著天壤之別。托尼沒有打破階層固化,但是他家庭生活幸福,為人樂觀堅韌,即便自己想要當騎手的夢想沒有被實現而遭到導演的揶揄時,他也只是稍有尷尬後,笑著表示「有總比沒有好!」

其實成功的定義並非是功成名就那麼單一,能夠平凡地過好自己的一生,這也並非就是毫無價值可言的。


當父母致力於為孩子爭取更多的教育資源以及物質滿足時,父母們更加應該把關注點放到自己給予孩子的教育引導上。

決定孩子成長的高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父母教育是最為影響深刻的。

它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形成,也影響了孩子的成長格局,甚至於說它決定了孩子未來生活的幸福與否。大的教育格局可以突破眼前的生活局限,這是任何其他物質財富所不能比擬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