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診療的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結構分析

馬恩祥 發佈 2020-06-21T09:30:35+00:00

健康中國行動指標:「各類臨床醫務人員主動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應用於臨診療活動中。健康中國行動主要指標共有124個,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占有8個,其中第41個指標是「各類臨床醫務人員主動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應用於臨床診療活動中」。

健康中國行動指標:「各類臨床醫務人員主動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應用於臨診療活動中。」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的列出的重大行動有15個,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位列第五。健康中國行動主要指標共有124個,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占有8個(第35至42),其中第41個指標是「各類臨床醫務人員主動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應用於臨床診療活動中」。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作為一個具體的行動綱領性文件,明確提出了對臨床診療的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指標性要求。那麼,做為臨床醫務人員醫學繼續教育頂層設計,首先需要規劃出臨床診療的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結構體系

臨床診療活動分類與心理健康知識應用的關係

1、按患者就診過程,可分為診前諮詢、門診接診、檢查治療、診後回訪四個階段。不同的階段,患者的心理需求不同,所使用的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就會有所不同。

2、按患者的病情,可分為急診、普通門診、專科門診和住院診療。患者的病情不同,就診形式不同,對於患者及家屬的就診情緒與心理應對就會大大不同。

3、按就診場所,可分為社區義診、家庭診療、網絡診療和醫院診療。這種情況下,臨床醫務人員著重會考慮診療環境所帶來對醫患雙方的心理健康影響。

4、按就診目的,可分為疾病診療、康復醫療、健康體檢、保康促進等層次,就診者的診療動機也決定了醫患雙方的心理健康適應要有所差別。

5、按醫患關係類別,也可進行若干分類,譬如按患者的人際關係特徵可分為支配型、依賴型和平等型。只有合理運用人際關係的對應技巧,醫患關係才能保持和諧,醫患雙方的心理健康才能有所促進。

6、按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人工智慧治療等方式。中醫有句俗語叫「藥引」,說明藥物治療也需要起到心理暗示治療的引導作用。手術治療要解決患者的恐懼與焦慮,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運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而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及及人工智慧治療本身就包含了心理治療的技術。

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主要內容

1、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基礎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情緒與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一般性的概念性知識。健康心理學包括如何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同時要掌握運用心理學和健康促進的手段,維護和增進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2、發展心理學

包括從出生到死亡不同人生階段的心理發展及其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同時要領會與掌握髮展心理學中的練習性遊戲、象徵性遊戲、規則性遊戲及構造性遊戲對於調整人的心理行為的意義與方法。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其心理診療也需要符合其發展心理學的要求。

3、醫學社會心理學

包括醫務角色及心理,患者的群體行為、從眾、社會影響等,也包含醫學倫理、醫療法規及規章。

4、醫療環境心理學

醫療環境心理學是研究醫療環境與醫患雙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係的一個應用心理學領域,可稱醫療生態心理學。這裡所說的環境主要是指醫療的物理環境,包括噪音、擁擠、空氣品質、溫度、建築設計、個人空間等等。

5、醫務角色心理

醫院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組織,其固定成員有各專業醫務人員、行政後勤人員,非固定人員有患者及其家屬、志願者等。醫院組織的結構、管理方式也會影響到醫務人員及就診者的心理健康。因此,醫務人員掌握組織行為學的相關知識對於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有效管理就診者具有意義。

6、醫患關係心理

醫患關係是一種最為複雜與非常特殊的人際關係,人際心理學知識與技能掌握,有助於提升醫務人員的醫患人際管理能力。

7、心理觀察與評估

對於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來說,同臨床醫療一樣,首先在於心理觀察與評估,觀察患者和相關醫務人員的情緒與心理狀態,特別是對患者的人格、個性和心理健康狀態進行測量評估,有助於臨床診療的針對性,更加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心理觀察與測量技術的掌握是臨床診療活動中醫務人員學習與掌握的主要內容之一。

8、疾病心理學

疾病按致病因素一般可以分為器質性疾病、身心疾病和精神心理性疾病。不同類別的疾病,患者的心理表現不同,其治療方法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9、心理諮詢與治療

醫務人員學習掌握心理諮詢與治療知識技術,不僅僅是直接滿足於現代醫學模式診療的需要,也是提升醫患溝通技巧,改善醫患關係、增進患者就醫體驗的價值醫療需要。構建平等的醫患關係,需要改變傳統的依從性生物醫學模式,逐步形成患者能自我主導與自我選擇性的醫療生態。

10、性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離不開性健康,尤其是各種疾病患者的性健康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當今的慢性病診療和康復醫療越來越重視的臨床診療活動中,患者的性健康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同時,醫務人員的性別角色表現也是影響臨床診療的重要角色行為,對於防範醫患雙方在診療過程中出現性騷擾和性尷尬狀態。

11、健康促進的消費心理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臨床診療活動的外延不斷擴大到整形美容、功能康復、健康保健和健康促進等非傳統醫療(非基本醫療),這就產生了大健康的醫療消費現象,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醫療市場模式,患者必然產生一定消費心理。由於醫療的公益性和信息非對稱性,因而不能按照一般商品模式銷售,也需要對患者的消費心理進行把握與引導。

醫務人員自身心理健康維護

傳統的生物醫學診療模式,醫務人員未形成相互督導的心理疏導機制,但醫患關係是一個健康人對非健康人的關係,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當然會受到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現代醫學模式下的臨床醫療,應當借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的督導機制,形成一套宣洩醫務人員臨床診療中感染到的不良情緒與心理,通過督導關係來整理和疏導醫務人員的情緒心理,保持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

同時,也由於職業責任與工作壓力,也會干擾到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醫務人員心理失去平衡,也必然進一步影響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醫務人員的職業生涯成長、職業心理健康維護,必然成為臨床診療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一部分。

參與心理健康促進行動

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二九九」,即兩項行動目標、個人和家庭九項行動措施,社會和政府九項行動措施。作為醫務人員應該掌握「二九九」的相關內容及其具體做法。

個人和家庭維護心理健康的九項行動措施:一是提高心理健康意識。二是使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三是重視睡眠健康。四是培養科學的運動習慣。五是正確認識常見情緒問題。六是出現心理行為問題及時求助。七是精神疾病治療要遵醫囑。八是關懷理解精神疾病患者。九是關注家庭成員心理狀況。

社會和政府促進心理健康的九項行動措施:一是加強心理健康知識普及。二是構建心理服務網絡。三是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培養與使用機制。四是強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綜合管理服務。五是規範發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六是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七是強化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職責。八是各行各業開展心理健康服務。九是開展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傳,並且作者對本文圖文涉及智慧財產權負全部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郵箱:guikequan@hmkx.c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