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仙劍奇俠傳》,發現這部15年前的熱劇里,還藏著教育的真相

清寶姆媽 發佈 2020-06-21T09:19:10+00:00

而網傳《仙劍奇俠傳》也要重拍了,驟然發現,那部填滿了青春回憶的《仙劍》已經過去了15年!聽著阿桑的《一直很安靜》,再看《仙劍》,發現其中竟還藏著教育的真相。

現在很多經典劇都被一遍遍地翻拍,卻鮮少有超越前部的。而網傳《仙劍奇俠傳》也要重拍了(雖然這樣的「網傳」有過好幾次而無結果),驟然發現,那部填滿了青春回憶的《仙劍》已經過去了15年!

個人覺得,即便翻拍,這部經典也是無法超越的。

聽著阿桑的《一直很安靜》,再看《仙劍》,發現其中竟還藏著教育的真相。

把愛說出來,孩子才能體會到


劇中大反派拜月教主,以前看來是個十惡不赦的魔頭,但現在看來卻是一個非常讓人心疼的角色。

拜月從小就渴望有人可以愛他,他曾對義父石公虎說:「我想要有人愛我,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我只想聽到有人說愛我,讓我知道我是重要的。

然而他的父親卻是不斷地打壓否定他:「說這些不害臊,能說出這話的人都不是真的。」

從始至終他都沒有得到過他想要的,直到15歲時他殺了很多人,鑄成大錯。

雖然那些人在他眼裡,都是坑蒙拐騙,恃強凌弱,死不足惜的人!然而換來的是父親的暴怒,甚至要殺了他,並親手把他推下了懸崖。

沒有孩子生來就是壞孩子,一個大反派就是這樣誕生的。

他再不相信世間是存在愛的,他曾渴望乞求過,卻沒有得到過見到過,他用一切手段想要別人證明給他看,這世間有愛。

他曾對石公虎說過:「義父,如果我被愛惜,我也會去愛惜別人,如同別人愛惜我一樣。

只是,義父從未說過會愛惜他。

現實中,並沒有那麼多天才的孩子,沒有毀滅別人的能力,他們只會在缺愛的環境中,不斷的否定自己的價值,最終可能會毀滅自己。

上個月,一段「黑衣女子掌摑15歲女孩近50耳光」的視頻,引髮網友震驚。

一個15歲的女孩被人當眾扇耳光2分鐘,面對掌摑者的盛氣凌人,旁觀者的嬉笑嘲弄,不反抗不吭聲。

甚至,女孩被打完了,還得對打自己的人賠著笑臉。

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同她們一樣的獨立個體,自己是值得被尊重和珍視的,而不是這樣被羞辱打罵的。

從這女孩的反應來看,她自我價值感極低,她把自己放在一個討好他人的角度上。

一個人如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愛護,就不會學會重視和愛護自己,就不能學會自愛。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保護,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被珍視、被慎重對待的。

這樣孩子才能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才能在被傷害時反抗,而不是逆來順受。

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念很重要


教育孩子除了要給予足夠的愛,也要幫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的觀念,讓他們在善惡面前能夠分辨清明。

《仙劍》中的阿奴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天真爛漫、純凈可愛,從小到大被聖姑、南蠻將軍保護的太好。

以至於她愛別人但不懂什麼是愛,她被告知拜月教主是壞人,但不懂他為什麼是壞人。

拜月教主解除了她一時的身體疾恙,對她和顏悅色,她就認為南蠻媽媽說的是錯的,拜月是個很好的叔叔。

最終,錯信她的「拜月叔叔」,成了他的傀儡,並砍斷了愛人的雙臂,親手殺了自己的生父,造成了終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阿奴悲劇的造成,跟從沒有被教授正確的是非觀念有很直接的關係,在她的觀念里,對她好的就是好人,對她不好的就是壞人。

這跟我們現實中那些毫無是非善惡的孩子是一樣的,不給他們買糖果,就伸手打罵自己的長輩,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荒謬和錯誤。

前不久網上流傳的一張圖片,母親為了勸說兒子去上學,給兒子下跪一小時,卻換不來兒子理解。

反而作為兒子還悠閒的把母親跪在自己面前的情景,拍照發朋友圈配文:開心每一天!

看到母親對兒子下跪的行為,我們就能猜出這位母親的是非觀念就是錯誤的,那她教育兒子必定也存在很大的錯誤。

母親給兒子下跪的荒謬行為,她的兒子竟然覺得無所謂,甚至把這當成炫耀的談資。

這個兒子判斷是非對錯時,全憑自己好惡,絲毫沒有正常的評判標準,便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給予他正確是非善惡教育的後果。

孩子不懂是非善惡,根本上是父母對他是非觀的教育就是錯的。

這種教育無疑,親手給孩子挖掘好了陷阱。

有一天孩子脫離父母,步入真實的社會,面對眾多是非善惡的抉擇時,這個陷阱會毫不留情的把孩子套住。

不傷筋動骨退一層皮,是很難走出來。

所以作為父母,要讓孩子體會成長中真實的好壞善惡,這樣他們才能在長大後,才能分清真實的是非善惡。

成為一個「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的善良的人。

不要企圖操控孩子的人生


《仙劍》中阿奴的官配唐鈺,同樣也是一個悲劇人物,和拜月同為石公虎的義子。

他教育唐鈺苛刻古板、從不誇獎,想把唐鈺培養成他期待的模樣。

唐鈺的童年沒有絲毫快樂,只有練功,他年紀輕輕卻成了一個同義父一樣,非常古板沒有情趣的人。

他對朋友李逍遙兩肋插刀,卻因為各種古板的做派被李逍遙起了「十四」的綽號;面對自己喜歡的姑娘,卻不會表達自己的愛意。

唐鈺悲劇的結局也是必然的結果,因為父親從小刻板教導,他完全長成了義父期待的樣子:克己復禮、進退有度,完全不懂的表達自己。

自古以來很多父母都像石公虎一樣,都是以「為孩子好」為理由,進而強行控制孩子,把自己的各種觀念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

之前看過一個社會新聞:12歲女兒因為抄作業,被當保安的爸爸吊起來打,結果導致女兒不幸身亡。

這位父親在親朋鄰里看來是一個非常好的父親,為女兒的學業操碎了心,辛苦工作也是為了讓女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只有初中學歷的他,便把全部希望放在了女兒身上。

結果,父親太過強烈的意願之下,卻鑄成了悲劇,這位父親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捧殺」。

兒童教育工作者丁雷說:作為父母應該控制自己的控制欲,不要試圖掌控孩子的人生。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立的性格和思想,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

作為父母只要給予適當的正確引導就足夠了,不要插手操控孩子的人生。

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重看《仙劍》還是感慨良多,其中每個人的命運走線,似乎都與自小所受的教育有著必然的聯繫。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未來一生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不但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甚至有可能會對他們成人後的各種抉擇,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從而導致他們整個人生的失敗。

教育方式的不同,可能會讓孩子的未來有著天壤之別。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應該是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發現、修正、挖掘自身。

為孩子做好表率、榜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能獲得自我的成長。


撰稿:凱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