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0萬、30萬和50萬的運營人區別是什麼?

私域增長 發佈 2020-06-21T06:15:10+00:00

因為這還是執行層面的工作,拆解對手的流程,照著做,在這個過程中,少了思考,更多的是執行,競品的流程是什麼,你就是什麼。

無論是哪個級別的運營,關注競品,拆解案例,方案復用,疊代優化都是一個經常會做的事情,年薪10萬的運營,如果他足夠有悟性,那他一定會把這個過程做的很好。

但他為什麼還只是10萬呢?因為這還是執行層面的工作,拆解對手的流程,照著做,在這個過程中,少了思考,更多的是執行,競品的流程是什麼,你就是什麼。市面上不乏"小白7天案例拆解群"、"案例拆解訓練營"、"案例拆解知識星球"等。我的建議是,如果沒有深度的思考,這些案例拆解再看100個,也沒有用!

深度思考,是10萬和30萬的差距!

為什麼要用這個產品進行引流?

這個引流品是用戶真正需要的嗎?

我們是否可以用其他更好的課程或者產品來代替?

用戶還有哪些其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我還可以做哪些其他的產品?

一個30萬的運營,他一定可以單獨負責一個項目或者產品的招生引流,對整個項目的用戶需求、招生進度和數據負責,他可以對整個項目做運營節奏規劃,招生進度和預期目標的拆解,什麼時候引流,什麼時候蓄水,什麼時候轉化?怎麼轉化?他要花更多的時間在思考,而不僅僅是在執行。

那為什麼他還不是50萬呢?因為更高級的運營,他需要站在更高的層面上來審視運營,需要站在戰略的角度去衡量業務的發展方向,本質上是他要了解行業,有全局觀和規劃的能力。

全局觀是30萬和50萬的區別!

大多數運營人很容易做到可以單獨規劃一個引流產品,而且也可以做的不錯,但如果談引流產品背後的底層商業邏輯和戰略布局,相信很多人並不了解,因為他沒有把自己放在更高的高度上來理解運營,他對行業的理解也並不深。

跳出來,站在運營總監或者校長的角度看問題,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引流產品如何與後續正價產品進行銜接和轉化?

引流產品的轉化率如何提升?

引流產品的運營效率如何提升?

引流產品的更新和疊代如何保持品牌差異化?

下面我們以引流產品的運營為例子,用數據和模型幫你更深層次的理解高階運營。

作為業務leader,必須學會搭建模型,用數據驅動增長,不能只憑經驗拍腦袋決策。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線上引流品的客戶旅程:

引流產品通過各大公域流量平台,進入私域流量平台,大廠利用廣告平台和營銷技術,通過全渠道用戶多觸點的數據整合,打通多源數據,通過建立消費者統一ID,進一步查看用戶大數據畫像。關於產品技術層面,下面這張圖可以解釋如何通過手機號和用戶ID建立微信生態系統的消費者統一身份。

大廠或者網際網路教育公司大都能夠擁有自己的產品研發團隊,多源數據整合之後,通過內部的營銷管理系統實現用戶精細化運營。

教育行業在微信這一社交渠道應用場景頗為深度,以微信為例,我們來進一步看用戶的旅程:

在用戶旅程的關鍵觸點上,通過營銷系統實現標籤化和用戶行為記錄,甚至用系統替代人工,可以大大提升效率,而且可以更方便的統計數據,例如在微信平台上,引流產品的交互流程大廠多是自動化,我們先看一個例子:

開篇的時候說過,年薪10萬的運營,僅僅拆解到了皮毛,鏈路不全或者思考不深,為此,我特意去拆解了一遍核桃編程的引流課,將上述自動化交互流程展示給大家:

上圖是核桃編程的引流產品通過小程序入口的用戶觸點歷程,大家有時間可以親自體會一遍。

另外再給大家列舉一個社交平台營銷交互自動化的流程,和前面的略微有所不同,我也找到了相應的案例,跟誰學在騰訊視頻的一個引流課投放,幫助大家更深刻的體會:

跟誰學的微信生態轉化模型已經跑通,而成熟的CRM系統模型和邏輯,產品經理給了一個更新的名字SCRM,我是個工科生,比較擅長畫邏輯圖和結構圖:

正如上圖所示,今天大廠和網際網路教育公司的所有社交媒體的運營,都需要非常多步驟和系統數據,通過客戶營銷管理系統,快速地看到數據效果好與不好,是不是應該調整活動機制和流程,是否還需要引入哪些更多資源等等。

用數據賦能營銷,用數據賦能運營,用數據賦能增長!

運營根據用戶畫像以及歷程階段分析,針對性推送不同形式的營銷內容,精細化運營,高效轉化。在做到大幅度效率提升的同時,最終還會反饋給轉化模型的的每一個環節關鍵數據,這才是大廠所看重的點,也是高階運營的核心所在。

1、結構化思維,搭建業務模型實現業績增長;

2、運營產品化,提升效率;

3、用數據驅動業務模型;

4、深度理解商業底層邏輯,理解公司戰略決策;

以上只是從一個數據和模型這個點為大家解釋一個高段位的運營,需要具備的思維能力。高段位的運營能夠跳出點、線狀的思考,從面和體的角度來進行全局思考,然後再回到點和線的時候,就能夠更好,更大的發揮自己的價值和作用。

回到小肖的問題,業務模式是否可以規模化?是否可持續化?效率是否可以提升?乃至於如果業務模式本身就已經落伍,是否可以考慮換個更大的舞台呢?都是值得思考的。

本文引用了市面上比較常見的一些系統邏輯:GrowingIO、虎鯨、快客、爆汁等,也請教了跟誰學、尚德、新東方和學而思網校等一些運營高手,不斷的學習,開啟第二增長曲線,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不平凡,大家一起加油~

作者:譚卉 新東方新媒體運營負責人,專注教育行業增長營銷、擅長項目管理、美國註冊項目管理師PM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