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粵明+張一山,這劇居然翻車了

劇蜀黍 發佈 2020-07-01T04:33:05+00:00

夾在6月的一眾懸疑劇中,不少其他劇都顯得遜色了不少,但是這其中有一部還是給了不少人挺大的期待,那就是之前靠《白夜追兇》大爆翻紅的潘粵明,搭檔靠《餘罪》翻紅的張一山,一起出演的雙男主諜戰劇《局中人》。

夾在6月的一眾懸疑劇中,不少其他劇都顯得遜色了不少,但是這其中有一部還是給了不少人挺大的期待,那就是之前靠《白夜追兇》大爆翻紅的潘粵明,搭檔靠《餘罪》翻紅的張一山,一起出演的雙男主諜戰劇《局中人》。這部劇開播之前,很多人都期待這部能不能超越《偽裝者》。


《局中人》



結果播了以後,別說《偽裝者》了,連個三流諜戰劇都沒摸到邊。


收視倒是還不錯,首播時CSM35城的收視率高達2.20%,CSM59城收視率也達到了2.01%。


然而豆瓣遲遲沒有出分,底下評論不少,多數都是差評,雖然不至於打一星吧,但是很多也都是衝著兩位的濾鏡才打的高一點的分,而且評論區里,抱怨的問題非常分散,可見並不是一個地方有毛病。



故事講的是,1945年南京,原本分屬不同陣營的弟弟沈放(張一山飾)和哥哥沈林(潘粵明飾),最後因相同的理想與信仰,共同投身革命事業,從針鋒相對到並肩作戰。


雙男主+親兄弟+不同革命陣營,這是諜戰劇很常見的角色配置,雖然套路但是萌點確實不少。


然而這部劇的兩兄弟,說實話不是很像兄弟,潘老師胖得都沒脖子了,張一山瘦得兩頰凹下去,站在一起與其說是萌點,不如說是對比鮮明。



不過判斷一部劇的好壞自然不能如此草率。


再來看看故事細節。


故事開始於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國共反目,南京地下情報人員面臨被捕的危險。


然後男主沈放登場了,配著旁白介紹解救了在街頭遭到特務劫持的中共地下組織成員陳偉奎。


這段沒啥緊張的情節,咣咣咣人就被抓了,duangduangduang人就被救了。


當然,這應該只是為了引出男主的身份,所以草率一點也說得過去。



至於男主沈放的身份,那就需要特別用旁白介紹一下了。


他有三重身份,表面上,他是汪偽政府要員,其實是軍統派出的特工,然而他還有一層隱藏身份,那就是我黨派出的潛伏人員。


這三重身份確實不太好表達,但是第一個小情節拍利索一點,也不是不能說清楚,畢竟這樣的設定還挺常見的。


結果劇方就選擇用旁白一說了事,而這也奠定了這部劇敷衍的基調。



救完同事,接下來沈放的任務就是和中共南京地下組織負責人方達生接頭,結果接頭過程中出了意外,遭到日本人和汪偽特務的圍捕,為了保全更有價值的沈放(沈放據說是深深打入敵軍內部的一顆釘子,非常稀有且珍貴),方達生選擇自盡。


結果這位方達生先生,不知道是臨死太衝動腦子壞掉了,還是本來就不怎麼聰明,先是用沈放的槍殺了他們綁架的汪偽政府的人質,這樣做彈道分析時就知道是沈放開的槍,能幫助沈放洗清嫌疑。



然後拉響手雷自殺。



短短几句話的描述,不過已經概括了所有重要情節,但是想必大家都看出槽點來了,而且實在有點多。


第一,方同學想法是挺好的,但是就算換了現在平平無奇的我們都知道,一個場景里三個人對決,死了兩個就剩下一個,尤其是死的兩個人里一個是同事一個是敵人,然後你說你是好人就是好人了?智商正常點的都會思考一下你是不是才是那個顛倒黑白的,更何況是當時對間諜活動非常熟悉的汪偽政府人員和日本人。


第二,查彈道這個沒問題,但是後面您一個手雷炸了整個辦公樓,屍體都炸成塊了,還查什麼彈道?與其這樣還不如說自己沒帶槍更符合常理一點呢。


第三,手雷的威力其實挺大的,沈放站得那麼近,你這是自殺還是想要同歸於盡啊?一般同志們同歸於盡才拉手雷的。


更不要說沈放全程狀況外,方同學開槍他不知道,方同學拉手雷前演講時他不攔著,拉響了才衝過去,結果人就被炸飛了……


行吧……


不過一顆手雷炸死了方同學,沈同學卻只是掛了點彩,並且接過了方同學的任務,去竊取日軍辦公大樓情報。


然後,這位親就光天化日之下從外面翻進了辦公室,他們大樓是臨街的,所以滿大街人都是你們同志唄?那還叫什麼地下黨啊?



在各種並不緊張bug頗多的狀態下,沈放終於偷到了情報並轉交出去。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日本人為了試他,特意在保險柜上塗了螢光粉,沈放偷到了情報卻在手套上留下了痕跡。日本人一查就知道了。


而且他的手套在沒來得及處理之前就被搶走了。



啊!熟悉的鬥智鬥勇的味道,主角馬上要展開智謀逆風翻盤了嗎?


對,逆風翻盤了,但是完全沒有任何智謀,因為就在日軍長官發現沈放偷了保險箱裡的情報時,突然冒出來很多人,莫名其妙朝日本人開槍,這麼一搞,不要說手套和檢驗結果了,連長官自己也直接領了盒飯。


這麼英明神武關鍵時刻幫主角提升主角光環的人究竟是誰?


某個帶著BGM的人物閃亮登場,DuangDuangDuang,胖得沒有脖子的潘老師出場了……


說實話,這個出場,帥是確實挺帥的,但是胖也是真夠胖的。



第一集就此到達尾聲,到了第二集,又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也有了新的boss,那就是沈放的哥哥,潘老師飾演的沈林。


沈林是國軍,他一出場,就打死了日本人,又把趴地的沈放帶走關了起來,於是第二集開始,沈放就沒了之前帥氣小伙的樣子,直接變成灰頭土臉蹲監獄遭刑訊的狀態。



1945年,日本投降撤出中國,沈放和一眾汪偽政府人員被收押進監獄,等待軍事法庭的審判。


按理說,沈放作為國軍派到汪偽政府的潛伏人員,現在算是完成了任務可以回歸隊伍了。


然而離隊很久的沈放卻遭到了沈林的懷疑,沈林覺得沈放有可能已經成了叛徒,沈放堅持自己沒有做漢奸,沈林卻表示,覺得他有共黨嫌疑。



而在小兵面前還非常霸氣地說「你審不了我,叫你的上司來」的沈放,跟自家親哥哥唇槍舌劍半天后,依舊沒能說服彼此,最後只能打感情牌,而這個感情牌,也打得非常直球——


「面對你我沒辦法冷靜,別忘了,你不只是中統的處長,而我,也不僅僅是你要甄別的犯人。我是你弟弟,你是我哥。」



兄弟倆對峙完以後,各自做各自的事,沈放繼續蹲監獄,利用哥哥的身份狐假虎威,沈林則一路追查下去,從一個舞女那裡得知沈放有奇怪的舉動,並就此查到了兩個黃包車師傅。



眼看著啥也做不了的沈放又陷入危險,編劇再一次給了他主角光環——兩個師傅沒等受審便在一次劫獄活動中死亡,沈林證據鏈斷掉,沈放再一次靠意外脫身。


接著,監獄裡有人想殺他,兩個人一通打,看著挺精彩,但是自然主角是沒事的。



沈林這邊,也出了第三個局,派了一個人到監獄中,誘導沈放外逃,還透露自己的共黨身份……


當然,這一次,又㕛叒沒成功,並且還是靠運氣,還順便剷除了一個內鬼......


這其中還夾雜著兄弟倆少年時期的事之類的,用以渲染兄弟倆的羈絆。


但是總體來說,觀眾感覺不到緊張感,沈放的運氣金手指開得過快了,還沒來得及緊張局就被破了。


所以這一套走下來,與其說是諜戰,不如說是YY。



除了每次都靠運氣取勝之外,上面的情節中劇姐還省略掉了一些很無語的情節。


比如說,剛開場,沈放刺殺軍統人員解救同伴,看起來非常霸氣,但是當街這麼幹,真的沒問題嗎?真不怕被人看到嗎?這究竟是潛伏人員還是維護治安的警察啊?


第二件,和方達生接頭時被日軍包圍,然後,日軍長官就給方達生打電話,要求釋放人質。


兩邊嗶嗶了一通,又換沈放接電話,日軍長官又讓沈放去勸降……


???


不衝進去反而打電話這是什麼迷惑情節?沈放你若無其事就去接電話了確定日本人不會覺得你們倆是一夥的嗎?還勸降?不一起打死就算好的了。



到了竊取機密文件時,就更扯了,日軍長官還活著呢,他就在那自爆,還說證據沒了。


不是,你以為日本人是當代法庭的法官嗎?殺人還需要明確證據?人家都看到你是內奸了,還要什麼證據?


就這業務能力,非常好奇他是怎麼做成打入敵軍「最深的那顆釘子」的?靠運氣嗎?



當然啦,有這麼菜的主角,那boss智商肯定也高不了,比如就這麼幹出得知有人在樓里接頭,不僅不衝進去抓人,還慢悠悠打電話談判的事。


再比如,沈放都自爆身份了,日軍長官還在那磨磨唧唧發表感言,聲稱要殺了沈放。


然後,果不其然自己就掛了,果然是反派死於話多。


除了劇情邏輯經不起推敲外,這部劇的節奏也比較慢。


拿第一集舉例,這一集一共發生了三件事,都是圍繞沈放的,當街救同志、與上級接頭、竊取情報。按理說40分鐘演三個大情節是絕對不會顯得慢的,但是當街救同志,那就是個醬油情節,幾分鐘就過了;與上級接頭,也沒造成什麼緊張感,平平淡淡就過去了;竊取情報好容易打起來了吧,潘粵明跑出來收尾了。以至於整集都感覺沒講啥,沒有跌宕起伏也沒有緊張刺激,記住的都是各種水情節的臃腫對話。


到了兄弟倆對峙時,對峙情節沒啥緊張激動的,對峙外就是各種日常和嘮家常,實在是非常平淡無奇,簡直不像諜戰劇。



劇情沒有真實感,人物各種浮誇漂浮,智商不在線,耍狠第一名,刑訊時上來就拿錘子錘自己的手,這不是專業,這是有病。


用秦昊的話:有病得治。



至於細節,就更慘了,感覺整個劇組都沒怎麼帶腦子上班。


諜戰方面吧,不專業也就罷了,怎麼日常方面還能掉鏈子?


人物出場,來個時裝秀。



沒事就爆個炸,也不管炸藥/手雷的爆破範圍。



監獄裡每人有兩床被子,大家直接上床睡覺,鞋子都不帶脫的。



BGM,從來沒搭上過,緊張時來個歡快的,瞬間氣氛全無。


背景文字有病句,各種用詞不當句子不通。


日本人是中國人演的,台詞根本不是日語,全靠後期配音。


各種大場面都用煙霧特效,劇組可能批發了不少乾冰過來。


甚至就這短短几集,就不少穿幫,還穿得過於明顯了。



最後,是演員。


其實相比前面的問題,演員的問題反而沒有那麼大,至少在這些問題的襯托下,顯得無足輕重。


潘粵明演的哥哥沉默內斂,性格偏冷漠,潘粵明也是以「收」的方式演的,他不笑,沒表情,看起來沒有發怒或者發狠,但是他心裡想了什麼,你卻猜不到,和弟弟對峙時,氣勢也是非常人。


這是間諜人員的素質。



然而相比之下,張一山演的弟弟情況就不太好了。


弟弟沈放是個表面玩世不恭的人,但是實際上,這麼一個雙重間諜,怎麼可能是嘻嘻哈哈的樣子呢?所以這個角色演起來比較困難,表面要放,但私下要收,表面要無所謂,私下要謹小慎微,然而像劇情里沈放的騷操作,這種間諜真潛伏不了八年,不到八天可能就被人弄死了。


但張一山演出了放,卻沒有演出收。


活潑時還可以,等到需要展示隱忍的一面,他的表現就只有皺眉、眯眼和咬牙,表情過於單一,以至於根本沒辦法判斷他到底遇到了什麼狀況。



他這種沒什麼層次的表演,倒是掩蓋了這部劇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旁白太多了。


介紹人物經歷,用旁白,介紹人物心情,用旁白,不知道的還以為看了部帶圖的有聲小說。


但是有了張一山的單調錶演,這些旁白就起到作用了,因為旁白里這些情緒,主角確實沒能用表演表現出來。



平心而論,這部劇也不是全無優點,比如說開場長鏡頭用得非常漂亮,流暢的運鏡讓人難忘。



很多小道具比較還原時代,無論是針管還是報紙,都做得不錯。



燈光和布景也還行,構圖和色調非常有電影質感,和角色情緒也配合得比較好。



然而因為瑕疵太多了,而且都是比較重要的幾點撲街,在故事、人設、細節、演技都撲街的情況下,實在讓人無法憑藉運鏡、布景、道具撐著看下去。


相反,如果故事好,人設好,那布景道具垃圾一點,大家也沒多少意見。


致《局中人》劇組:努力是好的,但是要注意主次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