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難民:無家可歸的人,如何居家隔離?

中南屋世界公民教育 發佈 2020-07-01T20:35:05+00:00

受疫情影響,各個國家的人們普遍被迫居家隔離2-3個月甚至更長,很多人紛紛在社交網絡上訴苦:「2個月不能出門,真的要把我憋壞了」。


受疫情影響,各個國家的人們普遍被迫居家隔離2-3個月甚至更長,很多人紛紛在社交網絡上訴苦:「2個月不能出門,真的要把我憋壞了」。

可是對一些人來說,「居家隔離」 卻是一個不敢想像的奢望。

疫情期間,流浪在異國他鄉街頭的難民、無家可歸者成為了最脆弱的群體。

他們沒有固定的住所,吃不上有安全保障的食物,甚至都沒有地方洗手,更沒有人能支付得起買口罩的費用來保護自己。

據聯合國難民署的數據,截止至2019年,世界上約有800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難民數量約為2600萬。

在這個龐大群體中,有超過一半是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婦女、年老者等弱勢人群。他們因為暴力或迫害離開自己的國家,期望能在異國他鄉找到容身之所。

近年來,各個國家難民問題愈加嚴重,難民的生存也愈加艱難。


歐洲——莫里亞難民營

「1300人共用一個水龍頭」

萊斯博斯島位於愛琴海東北部,這裡常年晴朗,海岸線綿長優美。

可對滯留在島上莫里亞難民營里的人來說,這裡猶如人間煉獄。

莫里亞難民營里的衛生與住宿設施只夠2000人使用,可是這裡卻住了超過3萬來自中東的難民。來自阿富汗的薩達爾原本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醫生,由於逃避戰火而帶著家人來到了莫里亞。

逃離家鄉的他原本想找到一個溫暖、不受戰火紛擾的安身之所,可來到莫里亞他才發現,這裡的生存挑戰極端惡劣。島上僅有供2000人居住的條件與基礎設施,無法為所有人提供醫療服務與生活保障。

此外,為了爭奪食物和水,難民之間常有爭鬥與死傷

自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莫里亞難民營里很快有了確診病例。人們陸續出現了發燒、咳嗽等狀況。

而在整個難民營內只有一個小小的診所,為了得到診治,人們需要在診所外排隊6小時。難民營內檢測設備奇缺,很多人患病去世後依然未能得到確診

「因為在這裡死亡太過尋常,人們已經不在意他們為何而死了。」

薩達爾深知傳染病在人口高度集中的難民營里意味著什麼,他要求他的孩子們儘量保護好自己,多多洗手。

說出這句話的他也自嘲地笑了笑,在莫里亞難民營,平均1300人公用一個水龍頭,而且停水是一周內會出現5-6次的尋常情況。平時連喝水都困難,怎麼可能有水去洗手?

接受BBC採訪時,薩達爾正在排隊等著領取食物,他是第3825號,預計要等待3小時。他必須等下去,不然一家子所有人都要餓肚子。

薩達爾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也有多年行醫經驗,所以他對自己的未來抱有較高的期待:「我會儘快帶著家人離開這裡。可是其他人呢?那些同樣因為戰火而被迫遠離家鄉卻又無處可去的人,他們怎麼辦呢?


非洲——Dadaab

「疫情在這裡的傳播將如同野火一般」

位於肯亞東北部的Dadaab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之一。這裡生活著的主要是來自索馬利亞的難民,他們逃避故土的戰火與饑荒,來到這個相鄰的國家。

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截止至2020年3月,Dadaab生活著21萬人。截止至2020年5月,肯亞共有確診病例912例,其中50例死亡,336例痊癒。也是在5月,Dadaab發現了第一例確診病例。

消息傳出後,已經在Dadaab生活了五年的阿卜杜立刻警覺起來:「在Dadaab我們根本無法做到保持有效的社交距離與自我隔離,人們總是擠在一起。並且這裡的衛生與醫療條件根本無力應對大規模的流行傳染。」可是阿卜杜的鄰居們卻不以為意,人們即便出現了疑似症狀也不會去檢查。還有人調侃說:「The Virus is Old and Cold, but Africa is Young and Hot」(病毒是年老且冰冷的,但非洲卻是年輕又炙熱的)

為了提高人們的警惕,阿卜杜在一個廢棄的貨櫃里,開始了自己的廣播工作。每天早上10點至11點,他都會使用難民營中唯一一個廣播,反覆提醒人們疫情的嚴峻並希望人們能儘可能減少相互接觸,避免疫情的進一步傳播。

時間久了,人們叫阿卜杜「新冠小子」。

「缺乏對新冠正確的認識會導致兩個極端結果:一方面,那些沒有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人會加速病毒的傳播;另一方面,那些把新冠想得過度可怕的人,往往會做出過激行為,傷害到身邊的人。

阿卜杜的擔心不無道理。

在Dadaab難民營里,人們認為疫情是「外來者的陰謀」,因而會格外針對那些剛剛到達難民營的人,認為正是因為他們,疫情才會來到難民營。

人們因此而結成幫派,排擠那些剛從索馬利亞或是南蘇丹流亡而來新面孔,衝突讓所有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剛到達Dadaab的漢珊是一位帶著八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失去了丈夫的她為了躲避戰亂一路飄零來到異國他鄉,終於在這裡安頓下來。

漢珊說,自己自從來到了Dadaab,還沒有用肥皂洗過手,平時能喝到的水也很少。

每天為了領回夠八個孩子吃的食物,她需要排隊一整天。食物發放處的隊伍仿佛沒有盡頭,人們緊緊的貼在一起,希望早一點能用手捧回那僅夠果腹的食物。「對我來說,能好好洗個手就是最大的奢侈。」


孟加拉:考克斯巴扎爾難民營

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里,沒有一張重症監護病床

在孟加拉國南部的考克斯巴扎爾難民營,生活著超過一百萬羅興亞難民。這裡的人口密度,遠遠大於世界上任何一個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城市。這裡是截止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沒有之一。早在2020年三月,考克斯巴扎爾難民營就有了2例新冠確診病例,1900人因此被隔離。自3月14日起,這個難民營就已經被封閉,禁止人員的進出,難民營中的部分區域也開始實行宵禁。考克斯巴扎爾難民營所屬的孟加拉國,人口約1.7億,舉國上下只有2000台呼吸機。

截止至2020年四月,孟加拉國已有近2萬例確診病例,醫療醫療系統早已不堪重負。而生活著100萬人的考斯克巴扎爾難民營里,沒有一張重症監護病床。與一家六口生活在這裡的穆罕默德說自己怕極了:「我知道,一旦染病,我們只能自生自滅。我讓我的孩子們都待在家裡,可是這個房間太小了,根本待不下7個人,總是會有孩子偷偷跑出去。」默罕默德所說的家,就是一個小小的房間,用土築了一面牆,分隔為兩個臥室。為了共同抗擊疫情,難民營里的很多女性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幫助國際組織製作口罩、宣傳正確的防疫方法。

努爾就是其中一員。對她來說,加入志願者意味著她可以隨意走動,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宵禁與封鎖帶來的壓力與焦慮。

可是努爾真正擔心的是,自己和其他志願者的努力並不能真正起到效果:「這裡的人們都擠在一起生活,還有人們常去的茶攤,也是人員密集,難民營將是疫情傳播的絕佳溫床。」


人道主義救援刻不容緩

在歐洲,無國界醫生組織的志願者已經抵達莫利亞難民營,增強醫療力量,給更多難民提供診治的機會;

在非洲,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其他聯合國機構,在疫情走勢變得嚴峻之前,為Dadaab輸送了1000張病床、新增125個洗手處、68套為前線人員準備的防護服和450副手套。志願者們用所有能用的布料趕製了15000個布口罩,分發給難民營里的居民。

而這些還遠遠不夠。在世界各地無數的難民營中,都有人們奔走在前線,共克時艱的身影。可是這些努力在席捲的疫情前總是杯水車薪。

我們相信讀到這裡的你一定會覺得痛心與無力,希望能做點什麼,幫助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們。除了捐款捐物外,持續關注著世界上的弱勢群體,努力傾聽他們的聲音,儘自己所能分擔人類共同體所遭遇的痛苦與挑戰,可能是每一個世界公民肩上擔著的責任與義務。



- END -

06.20 世界難民日,願世界無難民

關注我們 了解更多國際人類發展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