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族人的興亡:其源自於何方,最終又到哪裡去了?

風雪西樓夜 發佈 2020-07-01T18:04:58+00:00

羯族,又稱「羯胡」,晉朝對雜胡的泛稱,廣義上說,一般是指分布於今山西、河北兩省間的新徙諸胡,一般居住于山間。


羯族,又稱「羯胡」,晉朝對雜胡的泛稱,廣義上說,一般是指分布於今山西、河北兩省間的新徙諸胡,一般居住于山間。狹義上的,主要分布於山西并州上黨郡的武鄉羯室及新興郡一帶。

西晉末年,匈奴貴族劉淵反叛朝廷,自立稱帝,建立了漢趙(前趙)政權。羯族人石勒先是臣服於漢趙,待羽翼豐滿之後,就反叛並滅掉了漢趙,稱帝建國,國號也叫「趙」,史稱「後趙」。此時,羯族人迎來了高光時刻,其族人也大量增加,其都城鄴城「羯胡」就多達二十餘萬。

對於羯族人的來歷,眾說紛紜,他們在入塞前,隸屬於匈奴,為「匈奴別部」,《晉書·石勒載記》就提到石勒的先祖為「匈奴別部羌渠之胄」。關於羯族人的族源,主要有以下四種說法:

一,認為羯族是匈奴苗裔或一支。

二,入塞北狄十九種羌渠和力羯的後裔。

三,氐羌與匈奴的混血種,羌渠之胄,即羌中渠帥(首領)之子孫。

四,西域胡人的一種,與大月氏有一定的淵源。大月氏原來是居住於敦煌、祁連山一帶,大多數被匈奴人趕到了西邊,還有少部分留下來了,與漢人雜居,就稱為小月氏的西域胡。羯胡就是小月氏一種,因此才稱為「匈奴別部之居山間者」。到了漢朝,又被匈奴人俘虜,就入塞了。

從羯族人高鼻樑、深目、多須等體貌特徵及喜歡火葬、信仰襖教等習俗來看,顯然與匈奴不是同一支族。因此,羯族為匈奴苗裔之說,基本可以排除,充其量就是匈奴統治下的某個部落。

「羌渠」一詞,是西域「康居(康國)」不同的翻譯。康居國「去長安萬二千里」,跟當時的大月氏屬於同種,漢朝初年國勢頗盛,擁有現在新疆北境以及中亞部分地區,是一個西域大國。

所謂「羌渠之胄」,就是指康居國的王室貴族,被匈奴人裹挾進入中國。因此,羯族人中就以羌渠為貴,居住在并州上黨郡山間,魏晉時屬於匈奴左部,石勒就是羌渠種人,算是羯族人中的上等人。

而入塞北狄十九種之「力羯」,意思應該是指「力量強大的羯族武士」,乾的都是體力活,一般地位較低,至少是不如羯族人中的羌渠。

因此,羯族有大量的西域胡的成分,但也不排除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與漢人、匈奴及其他胡人融合的可能,其族源是多元的。

羯族人進入中國之後,大多保留著部落組織,部落中有大小酋帥,如石勒父祖皆為「部落小率」,爾朱氏「常領部落,世為酋帥」。

與漢人雜居的羯族,也從事農業生產,有的貧窮就淪為漢人的奴僕,漢化程度也加深,也開始用漢人的姓氏。

公元319年,石勒在襄國自稱趙王,與匈奴人的漢趙分庭抗禮,329年,石勒滅掉了漢趙,並於次年正式稱帝,北方大部都被其征服。石勒稱王稱帝15年,在位期間,採取了一些措施,社會秩序也相對穩定,使得國力有一定的增強。

但是,石勒去世之後,後趙就陷入了一片殺戮之中,特別是石虎,大興土木,徵調民夫40餘萬,築台觀40餘所。營建長安、洛陽二宮,選民女三萬餘人,奪人妻9千餘,充入後宮,以至於民怨沸騰。

石虎為了鎮壓反抗,就實行了嚴峻的刑法,如「立私論之條、偶語之律。聽吏告其民,奴告其主,威刑日濫」,這樣一個暴政,動輒殺人上萬,使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石虎死之後,幾個兒子就爭權,互相殘殺。

石世即位不到一個月,被石遵廢殺。

石遵當皇帝之後,又與原先支持他的石閔(冉閔,石虎養孫)鬧起了矛盾。因為,石遵在發動政變的時候,曾許諾事成之後立石閔為儲君。但是,石遵食言了,就引起了石閔的不滿。

於是,石閔就聯合石鑒殺掉了石遵,扶持石鑒為帝。

石鑒也擔心大權旁落,就想除掉石閔,但是,石閔技高一籌,利用漢人對羯胡暴政的不滿,在全國發起了「屠胡令」,「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內,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在當時,只要發現是高鼻樑多鬍鬚者,不管男女老幼,一律屠殺。

由此,羯族人遭遇到滅族的浩劫,人口劇減,紛紛逃離或隱匿。南北朝時期,爾朱氏仍顯赫一時,特別是到了爾朱榮這一代,兵強馬壯,權傾朝野,對北魏後期政局影響很深,其家族被高歡消滅。

最後一支活躍於歷史上的羯人,就是侯景,他發動了侯景之亂,期間屠殺了大量的漢人,僅在江南,就把建康城20萬人殺絕,最後被陳霸先、王僧辯擊敗,死於部下之手。

此後,羯族人消失了,大多融合於漢人,其中爾朱氏,在宋朝後改為漢姓「朱氏」。

羯族之所以會被滅族,主要還是因其過於殘暴,大量屠殺漢人,使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倖存下來的漢人,為免於屠殺,紛紛築堡自衛,最終在冉閔的帶領下,對羯族反戈一擊,滅掉了羯族人的後趙政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