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與烏巢禪師一次相遇,卻讓如來佛祖惶恐不已?看他們聊了啥

源易緣 發佈 2020-07-01T13:13:45+00:00

最神秘的出場,卻讓如來佛祖惶恐不已?所謂天機不可泄露,烏巢禪師既知過去,又知當下和未來之事,不僅傳授給了唐僧《心經》,還又透露出那麼多消息,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出去,這些行為有些在拉攏唐僧團隊,這一點也讓如來佛祖感到慌惶不安。

最神秘的出場,卻讓如來佛祖惶恐不已?烏巢禪師和燃燈佛祖啥關係

唐僧取經來到高老莊,在觀音菩薩和孫悟空的幫助下,成功收了福陵山雲棧洞中豬八戒,做他的第二個徒弟。

稍作停留,唐僧師徒繼續前行一月有餘,別過烏斯藏界後,眼前一座崇山峻岭擋住了去路。

「山南有青松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澗下有滔滔綠水,崖前有朵朵祥雲……」

一路上遭遇妖魔鬼怪、攔路打劫的事情不少,唐僧望著眼前的高山,心裡「沒譜」,對悟空和八戒道,前面山中會不會有兇險,你們要提起來十二分的精神,仔細察看,小心行路。

八戒安慰師父:沒事,這座山叫浮屠山,山中的主人叫烏巢禪師,在此地修行,老豬也曾會過他。

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烏巢禪師居住的地方在香檜樹前的一堆草窩上,雖然簡單簡陋,卻不乏祥瑞之氣,左邊有麋鹿銜花,右邊有山猴獻果。樹梢頭,有青鸞彩鳳齊,玄鶴錦雞咸集。

唐僧與烏巢禪師短暫的交流接觸中,烏巢禪師還傳給了唐僧一卷270多字的《波羅蜜多心經》一卷。並鼓勵唐僧:西天路上,如果遇到有魔障之處,只要念誦此經,自無傷害。

網絡中,有讀者提出問題:烏巢禪師在西遊神話中僅出現過一次,唐僧與烏巢師禪也就是這麼一次簡單的相遇,為何卻讓如來佛祖萬分惶恐?

這個問題又從何而起呢?結合《西遊記》原著內容,今天,「源易緣」就來回答下這個話題。

一、烏巢禪師的神秘身份

由於烏巢禪師在《西遊記》中出現次數較少,加上齊天大聖孫悟空大怒之下,揮舞著金箍棒想將他的巢穴搗毀,結果卻出人意料。

面對金箍棒的破壞,只見烏巢禪師的巢穴,生出蓮花萬朵,祥霧千層,重重保護下,金箍棒傷不著烏巢。

要知,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本是大禹時期的測海珍鐵,定海神針,重達13500斤。有翻江倒海的神通,打鬥起來,更是碰著就死,磕著就亡,挨著皮兒就破,擦著筋筋就傷……

那麼,神秘的烏巢禪師到底是誰呢?《西遊記》原著中,並沒有解釋他的具體身份。

只不過有個細節,唐憎看到孫悟空生氣,拉著他說:悟空,這樣一個菩薩,你搗他窩巢幹嘛?

唐僧口中,稱烏巢禪師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薩。

那麼,烏巢禪師到底是誰呢?

「源易緣」注意到,從他的修行道場和送唐僧《多心經》細節上,可推測些其來歷。

《波羅密多心經》,簡稱《心經》,是大乘佛教中佛經中的第一經典和核心。吳承恩老師更是在《西遊記》原著中稱其為「傳世之作,修真之總經……」

據說,常誦此經還可以:「上達天宮,下管地府,陰陽莫測,慎勿輕傳;薄福眾生,故難承受。」

烏巢禪師身居浮屠山,,「浮屠」,也被稱作浮圖或佛陀,也就是佛的意思。此山既名浮屠山,又有《多心經》的佛門寶典……烏巢禪師肯定與佛教有關。佛門之中,誰又有這等的影響力呢?

有觀點稱,烏巢禪師,其實就是燃燈古佛,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二、烏巢禪師曾想收八戒為徒弟

《西遊記》影視作品中,曾經為天蓬元帥的豬八戒,當年也是威風凜凜,風光無限。

「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功圓行滿卻飛升,天仙對對來接迎。玉皇設宴會群仙,各分品級排班列;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

豬八戒有如此高的造化,得益於他曾經遇到一位名師指路,還傳贈給他「九轉大還丹」。

西遊神話中我們知道,九轉大還丹的主人是太上老君。因此,網絡中,不少人認為,太上老君正是豬八戒的師父。

豬八戒酒後調戲嫦娥被貶下凡至福陵山雲棧洞,烏巢禪師曾找八戒談過心,想收他為徒弟,帶他修行,遭到八戒的拒絕。

有人認為,豬八戒雖然犯了錯,但他曾是天庭做官之人,且師父是太上老君。烏巢禪師為何想收服豬八戒,這一點值得推敲。

也有人認為,雖然烏巢禪師想通過收八戒為徒弟沒有如願,卻通過此舉,結識了太上老君,這一點又讓如來佛祖有所警惕。

三、烏巢禪師贈送唐僧心經的目的

如果按照網上的觀點:烏巢禪師是燃燈古佛或觀音菩薩的話,他送唐僧心經的目的,就引起了如來佛祖的注意或不安。

佛教中,燃燈古佛是佛教三世佛祖中的過去佛,如來佛祖也曾謙恭地稱己為「小僧」!而觀音菩薩則是五方五老、兼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和取經工程總執行負責人。

神話名著《封神演義》中,燃燈古佛的來歷,與元始天尊的大弟子燃燈道人有關,觀音菩薩也是元始天尊的弟子慈航真人修行而成。

而如來佛祖的前身則是通天教主的大弟子多寶道人。

由於在封神榜大戰中,闡截兩教立場不同,兩派弟子結下不少過節,因此,如來佛祖對燃燈古佛還是有一定的忌憚之處。

同時,佛教的五大佛祖中,除了燃燈古佛、如來佛祖、東來佛祖外,還有阿彌陀佛和藥師佛,這些佛教大佬們的實力互行制約,相互平衡。

唐僧身為如來佛祖的得意二弟子,卻拉住烏巢禪師的衣服不放,讓他指點迷津。

烏巢禪師則將唐僧西天取經中將來遇到的困難,說得清清楚楚。

「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來摩耳崖,側著腳蹤步。他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

「源易緣」注意到,烏巢禪師這段110字的五言偈語中,準確概括了唐僧師徒西天路上遇到的主要災難。

所謂天機不可泄露,烏巢禪師既知過去,又知當下和未來之事,不僅傳授給了唐僧《心經》,還又透露出那麼多消息,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出去,這些行為有些在拉攏唐僧團隊,這一點也讓如來佛祖感到慌惶不安。

不過,通讀整部《西遊記》,「源易緣」認為,烏巢禪師的出現,並沒有那麼多的「心機婊」。

做為清靜修行的佛門中人,又遇到了以前的「老相識」,烏巢禪師面對唐僧的真誠與執著,只是做了一些應該做的善舉,更多的是充滿了正能量,給唐僧師徒加油鼓勁。

如果說,烏巢禪師有不妥之處,那極有可能就是他與唐僧的對話中,那段百餘字的偈語具體內容。

話多有失,這也是為何孫悟空聽到最後幾句話,勃然大怒,當時就要搗毀烏巢禪師的巢穴。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西遊記》、《封神演義》、《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關鍵字: